关于日本劳动市场在雷曼危机后世界经济衰退中的变化分析

STEINBERG, Chad
顾问研究员

中根诚人
顾问研究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日本劳动市场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在本次世界经济衰退中日本劳动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次,分析在以前的经济周期中,日本劳动市场的反应,并与其他国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接下来,在概括日本就业变化比例的演变之后,又对日本国内劳动市场每个部门的差异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对过去变化的分析结果,推测在本次经济衰退中的就业变化,并对推测数值和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归纳对日本劳动市场特性的考察。

雷曼危机后经济衰退中的日本就业状况

  日本的失业率在雷曼危机之前为4.0%,但是在2009年7月上升为5.6%,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其后,经济虽然趋向复苏,但失业率至今仍徘徊于5.0%以上。不过,如果看一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其他成员国的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在雷曼危机之前为6.0%左右的失业率,在最糟糕时期超过了10.0%,欧洲各国也从7.0%左右上升到9.5%左右,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日本的就业虽然形势严峻,但是从世界水平来看还不算很糟糕。

  其次,详细观察日本国内的劳动市场可以发现,就业的变化因产业、企业规模和年龄的差异而截然不同。按产业划分来看,在原来就呈现出衰退趋向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而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讯产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另外,根据企业规模分别调查就业人数变化的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较大,而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企业,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进而按年龄层分别观察男性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发现,越年轻就业人数减少现象越严重,35岁到55岁的就业人数没有发现太大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在就业变化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以及部门间的差异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下述分析。

与其他国家相比,工资制度富于弹性

  在分析时,首先应用表示生产量与就业关系的奥肯定律(Okun's law),研究各国劳动市场对经济周期如何反应。分析的结果证实,与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其他成员国相比,日本的劳动市场针对经济周期的上下波动,就业的变化仅限于较小的范围(参见图1)。

  观察劳动者人均生产量的变化可以发现,在此次经济衰退中,日本的生产量在雷曼危机后的2008年第三季度大幅度下跌,这意味着尽管生产活动缩小,但劳动者的人数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与此相比,在美国等国家,即使在经济衰退时,劳动者人均生产量的水平也没有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生产缩小,劳动力也被裁减。

  那么,在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就业变化的差异呢?为了究其原因,笔者将此前使用过的奥肯定律试用于生产量与工资收入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日本生产量变化的工资收入变化的程度,与就业相比,在世界上处于前几位(参照图2)。也就是说,在日本当生产活动缩小时,不依靠减少员工,而依靠减少工资收入来渡过经济衰退难关。

图1:世界经济衰退前的过去20年间,相对于GDP变化的失业率变化程度(i)
图1:世界经济衰退前的过去20年间,相对于GDP变化的失业率变化程度
图2:世界经济衰退前的过去20年间,相对于GDP变化的工资收入变化程度(ii)
图2:世界经济衰退前的过去20年间,相对于GDP变化的工资收入变化程度

非正式就业的增加加剧了就业变化

  另外,分析日本过去的就业形势可以看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虽然一直维持着较小的变化率,但反应经济周期的就业变化幅度逐年扩大(参见图3)。尤其是从泡沫经济破灭后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变化幅度显著扩大。我们注意到,其原因在于,随着结构调整和修改劳动者派遣法,非正式员工增多。为了调查反应经济周期的劳动市场变化和非正式就业,笔者使用与国际比较相同的方法,按照年龄和企业规模分别对日本的就业变化进行分析。首先从按照年龄划分的男性劳动者的就业状况来看,非正式就业比例较高的年轻人,其就业变化的比例也最大,而正式就业占主流的中年人的变化比例最小(参见图4)。此外,按照企业规模划分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中等规模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就业情况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大。按照企业规模划分观察就业状况可以发现,与中等规模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的短时劳动者比例较高,而大企业的派遣劳动者人数较多,两者都是非正式员工较多。

图3:失业率变化比例的演变
图3:失业率变化比例的演变
图4:男性劳动者各年龄层的就业变化比例与非正式就业劳动者的比例
图4:男性劳动者各年龄层的就业变化比例与非正式就业劳动者的比例

对在本次经济衰退中就业变化的验证

  进而假设在本次经济衰退中,日本劳动市场对生产量减少的反应与过去相同,那么就业人数会发生什么程度的变化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推测,并与实际变化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从劳动市场整体来看,从过去的反应推测出的数值与实际失业率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对生产量的减少程度进行调节时,此次衰退的失业者并不比过去增加很多。而且,按照产业划分对就业人员变化的推测数值和实际数值进行比较时,在制造业,实际上就业人员的减少程度少于推测数值。在制造业,其中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就业人员的减少得到了控制,原因之一是,政府充实了就业调整补助制度,扶持企业保护就业。在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对推测数值和实际数值进行比较时,只有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企业的实际就业人员人数变化大于推测数值。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企业通过降低工资收入削减了劳动成本等,从而保护了正式员工的就业。

近年来日本劳动市场的特性

  如上所述,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劳动市场的就业变化幅度较小得到了验证,并弄清了其原因在于,与就业的变化相比,日本的工资收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过,就业变化的幅度逐年加大,这与非正式就业劳动者的增多有关。实际上,研究结果还显示出,从日本国内劳动市场来看,非正式就业的比例越高的产业和企业,就业的变化也越大。另外,还弄清了本次经济衰退导致的就业减少是以往衰退时的变化的延续。

  (注)本专栏文章是根据下述研究论文撰写的,原文刊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网站上。Steinberg, Chad and Masato Nakane, (2011.1), “To Fire or to Hoard? Explaining Japan's Labor Market Response in the Great Recession,”IMF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注)本专栏文章记载的内容均属执笔人的个人意见,不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见解。

2010年12月28日
脚注
  1. 本图是根据奥肯定律,对GD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的关系进行动态学推测的结果。关于详细的推导方法,请参见下述资料。Balakrishnan, Ravi, Mitali Das and Prakash Kannan, “Unemployment Dynamics during Recessions and Recoveries: Okun's Law and Beyo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0, 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 (Washington)
  2. 本图与失业率相同,是根据奥肯定律,对GDP变化与劳动者人均工资收入变化的关系进行动态学推测的结果。关于详细的推导方法,请参见下述资料。Steinberg, Chad and Masato Nakane, (2011.1), “To Fire or to Hoard? Explaining Japan's Labor Market Response in the Great Recession,” IMF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0年12月1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