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兴国家经济活力的方法

伊藤公二
RIETI高级研究员

  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已经过了一年,但是日本经济与危机发生前相比,今年9月的出口比去年9月减少30.6%,工矿业生产减少18.4%,仍然处于相当衰退的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迟缓的经济复苏形成鲜明对照。

  本文旨在思考日本的企业如何利用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活力。

开拓新兴国家的市场

  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从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前就大幅度高于日本的增长率,危机发生后这种状况也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如果预计这种状况今后也将持续的话,企业的视线当然就要从国内转向持续高增长的新兴国家。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9月17日公布的《关于世界消费市场与环境相关商业市场的问卷调查》,在做出回答的企业中有82.8%的企业回答“将来可能扩大(或开始)国外业务”,作为其理由,“新兴国家市场的增长”和“国内市场已经成熟、饱和”压倒性多于其他理由。日本企业(不仅日本企业,也包括世界各国企业)开拓新兴国家市场,预计今后将出现进一步热潮。

能够在国外开拓市场的企业只是一小部分

  不过,上述问卷调查是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会员企业为对象,可以认为,回答的企业主要是已经通过出口或直接投资进入外国市场,即所谓全球化的企业。从日本企业整体来看,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

  自从Melitz(2003年)的论文以后,在贸易理论领域,即使在同一产业,也是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从事出口这一设想已经成为定论,这是基于使用各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所观察到的事实。在日本,RIETI研究主任、教职研究员若杉隆平领导的小组使用经济产业省《企业活动基本调查》和《国外业务活动基本调查》的企业层面数据,正在进行分析(若杉等(2008))。根据调查结果,制造业中的出口企业比例为30.5%(2003年),出口额排名前10%的企业占出口总额的92%(注1)。此外,再把出口企业的就业人数、附加价值额、全要素生产率的各平均值与非出口企业做比较,其结果表明,各项平均值分别是非出口企业的3.02倍、5.22倍和1.38倍。也就是说,出口是由一部分生产率高的大规模企业集中进行的。

  由此可见,支援生产率虽高却甘心在国内活动的企业向国外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课题(注2)。不过,对于生产率不高、占压倒多数的企业来说,亲自进入新兴国家市场,直接获得增长的果实恐怕是很困难的。

把“新兴国家”拿到日本来

  但是,企业即使不亲自去新兴国家,也可以得到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的果实,只要请新兴国家的企业和人才来日本即可。

  关于这一点,在全日本率先实施的是旅游产业。现在只要去日本各地的旅游点,基本上肯定能看到中国和韩国等来自亚洲的游客。以中国为例,来日本旅游的人数从1999年的29万人直线上升,到2008年已突破了100万人大关(占外国游客的12.0%)(国土交通省(2009))。

  今后的课题是从新兴国家吸引投资。向日本国内直接投资的外资企业比日本国内企业生产率高(参见图)。而且,向日本国内的直接投资大多是通过并购进行的,大家都知道,成为并购对象的企业通过业务重组等,生产率也会得到提高(注3)。对日本国内直接投资增加,可以成为搞活停滞不前的国内经济的有效手段。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可以代替面临经济衰退的发达国家成为强有力的投资主体的,是以拥有世界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

图 外资企业与日本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的变化
图 外资企业与日本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的变化

关键是“互相学习”的精神

  外国企业在日本开展业务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比较明确,就是“业务成本高”和“难以保证人才”(经济产业省(2009b))。

  成为克服这些问题榜样的是ASEAN(东盟)各国和中国等东亚各国,他们以对本国国内直接投资为杠杆实现了经济增长。这些国家利用建立特区、法人税制等各种各样的方法,积极吸引外资企业,奠定了经济增长的基础。近旁就有这些优秀的榜样,日本应向他们学习。应发挥互相学习对方优点的精神,研究东亚各国吸引企业的政策,并加以积极引进。

2009年11月24日
脚注
  • (注1)不过,关于出口企业的比例,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幅度来看待。若杉等(2008)的调查是以属于制造业、有雇员50人以上的企业为对象,不包括雇员49人以下的小规模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另外,利用《企业活动基本调查》和《国外业务活动基本调查》所能掌握的出口,只限于企业直接出口的情况,经由贸易公司等其他公司的间接性出口无法掌握。
  • (注2)东京大学的户堂康之教授在10月19日召开的“日本的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增长论与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的含义”BBL研习会上,把生产率虽然很高,但是由于没有机会等理由停留在国内的企业称为“卧龙企业”,提出了促进这些企业向国外发展的重要性。
  • (注3)关于对日本国内直接投资的效果,深尾、天野(2004)论文有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 经济产业省(2009a)《通商白皮书2009》日经印刷
  • 经济产业省(2009b)“2008年度关于对日本直接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意识调查报告”
  • 国土交通省(2009)《2009年版观光白皮书》COMMUNICA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9)“关于世界消费市场与环境相关商业市场的问卷调查”
  • 户堂康之(2009)“日本的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增长论与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的含义”RIETI BBL资料[PDF:1.53MB](日文)
  • 深尾京司、天野伦文(2004)《对日本直接投资与日本经济》日本经济新闻社
  • 若杉隆平、户堂康之、佐藤仁志、西冈修一郎、松浦寿幸、伊藤万里、田中鲇梦(2008)“日本企业国际化的实态——根据企业层面数据的分析”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08-J-046
  • Melitz, Mark. J.(2003).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71(6): 1695-1725.

2009年11月2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