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的大学全球化过程中发挥日本的领导作用

山内直人
经济产业研究所 教职研究员

大学国际化是世界潮流

  在今年6月公布的政府《经济财政改革的基本方针(骨干方针)2007》中,纳入了关于教育改革的各种各样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提出了制定“大学全球化计划”以提高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值得关注。

  大学的国际化、全球化正在全世界迅速取得进展。在欧盟,为了对抗美国大学的霸权,实施了伊拉斯莫计划(ERASMUS,欧盟关于搞活大学的行动框架),通过实现地区内大学间的学生及教员的流动化,促进协作关系,来提高欧盟整体的竞争力。而且,最近还提出欧盟硕士课程奖助计划(Erasmus Mundus),着力促进与亚洲等欧盟地区外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

  另一方面,在美国也有很多有实力的大学正在加强国际化战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是已经非常国际化了,但他们还在进一步搞活留学生以及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寻求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世界排名的刺激下

  给这些行动带来巨大影响的是大学的世界排名。在大学干部聚集的国际会议等场合,排名问题屡屡成为话题。其中,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的世界大学排名非常具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大学校长们每年都因为自己学校与竞争对手的排名变动而或喜或忧。

  根据2006年版(英文)的排名,美国大学占据了世界排名前20所大学中的11所,前100所中的33所。欧洲的大学在前20所学校中仅有五所。最近中国大学的崛起引人注目,包括香港在内,前100所大学中,中国有五所入选。日本大学排名最前的是东京大学(19位),却居于亚洲第一位北京大学(14位)的之后。

  在泰晤士报的排名评价标准中,不仅包括外国教员数量和留学生数量,世界研究人员的同行评审也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在国际性大学的评价之中国际性所占的比率非常大。而且,仅仅看校园里外国人多不多、是否有国际性气氛是不够的,如果向世界显示大学的活动成果的力度不够,那么也很难名列前茅。

战略性的全球化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世界潮流中,日本大学的全球化战略落后很多。接收留学生的人数虽然超过了“留学生10万人计划”的目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但留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率,即使在东京大学也不到一成,其他有实力的综合大学大多都只有5%左右。另一方面,日本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就更少了,即使包括学习语言的留学生在内也只有七万多人,而且一直呈现已达极限的倾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增加留学生以及研究人员交流的人数就可以,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和培养能够成为各领域带头人的优秀学生和研究人员。特别是以持续增加的亚洲留学生为目标,在与欧美及其他亚洲大学的竞争中,招收高质量的留学生到日本的大学来,提高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在充实奖学金制度、确保住宿的同时,提高教育研究内容的水平和提供英语教学计划必不可少。这些举措不仅对于增加优秀的留学生,而且对于提高已经接收的留学生的满意程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各大学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全球化战略,切实施行必要的计划,并对其进行检验和评估,重新设定目标和计划,建立这样一个循环是首要问题。

制定亚洲版伊拉斯莫计划

  在亚洲高等教育的霸权争夺战不断加剧之中,像欧盟的伊拉斯莫计划那样,推进促进亚洲或包括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大学间的教员和学生相互交流,可以提高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伊拉斯莫计划虽然是在欧洲实行的,与亚洲的高等教育历史和现在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由于它成功地促进了大学制度及语言上完全不同的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地区内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设计促进亚洲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制度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具体来说,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主要国家之间,有必要实现课程及学位授予标准的共通化,普及学分互换制度,创设和扩充国际性的双学位教程,充实远程教育等。

  为了构筑像伊拉斯莫计划那样强有力的计划,需要巨额资金和知识资源,在各大学积极投入的同时,亚洲主要国家的政府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

2007年7月3日

2007年7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