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解决贫困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非常重要?——以南亚为例(I)

西水美惠子
经济产业研究所 顾问研究员

  目前,消灭贫困是为数很少的几个能够在各国首脑间达成一致的课题之一。2000年9月,联合国的191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千年宣言》(UN Millennium Declaration)。根据本决议,联合国各会员国设定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期限,并保证在期限内实现这些目标。在这个一般被称为“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的项目清单上,第一项就是消灭贫困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将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的比例减少一半”。

  日本是该国际决议的签署国,也提供了相当规模的政府开发援助(ODA)。然而,一般日本国民大都并不知道千年开发目标的存在。而且由于国内经济景气不振,国民对ODA也并不十分支持。不管个人对ODA持什么态度,作为全体日本人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要关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贫困问题。

意识之外的“亚洲”

  在世界范围内与发展问题相关的政策协议以及消灭贫困的运动中,南撒哈拉非洲占据着中心位置,但这是一种以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欧美中心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常常被忽视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的贫困几乎都发生在日本所在的亚洲地区。

  在思考50年后的世界时,大家一致认为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这一远景所展现的“亚洲”从北半球一直延伸到南半球,北部包括中国、日本,中间是东南亚、南亚各国,南部是俗称为“Down Under”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长长地延伸着,就像一片削好的苹果。亚洲经济的原动力在于这里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一个是50年后有可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印度,另一个是人口居第二位的中国。

  这种对将来的展望与日本的普通国民、政治家、经济界首脑所描绘的亚洲有所不同。日本对南亚漠不关心,几乎没有将其纳入视野。然而,世界上贫困最集中的地区,不是其他地方恰恰是在南亚。有一半世界贫困人口生活在南亚,这里有多达五亿人过着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不能小看非洲贫困阶层的贫苦状况,但是,我们也有必要纠正目前关于世界贫困问题的议题主要集中在非洲的状况。日本必须更为认真地考虑亚洲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南亚的贫困问题。

关于南亚

  南亚以印度河、恒河流域为中心,是古代文明繁荣的地区,同时也是以佛教为主的世界主要宗教的发祥地。目前有15亿人口生活在南亚,这里还包括几个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通常“南亚”是指南亚区域联盟(SAARC)所属的七个会员国。自1985年成立以来,SAARC积极致力于包括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做准备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区技术合作。不久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这也在政治上为SAARC进一步开展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南亚各国中,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等四国曾经作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这些国家都继承了英国的行政制度、法律观念、法律习惯、商业体制等殖民地时代的遗产,与此同时,经过长年的民族自决斗争,这些国家都获得了独立并引以为自豪。剩下的三个国家不丹、马尔代夫和尼泊尔则在近代史上没有成为殖民地的经历。这些国家在各自优越的地理条件下,国民及其领导者以勇气及智慧将外国势力的攻势消弭于无形,这三个国家也拥有与上述四国不相上下的强烈的自豪感。

  因此,南亚人民最不为人所知的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精神。南亚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多民族性。由于该地区是丝绸之路等陆上及海上古代贸易路线必经之路,所以来自欧洲、中近东及东亚的许多民族都在这里混居。

带来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恶劣的统治

  虽然世界上贫困人口中有一半居住在南亚,但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的三个国家,具体来说是集中在孟加拉国(2005年人口1亿5000万)、印度(同年11亿)和巴基斯坦(同年1亿6100万)。然而,并不是由于贫困的范围很大,贫困问题才应作为日本获日本国民战略上的问题来认识。

  在南亚的大多数地区,贫困与世世代代受压迫是同义词,这种倾向恐怕与其他任何地区相比都更加强烈(南亚国家中恐怕只有不丹和马尔代夫两个国家看不到这种倾向及下述特征)。有时候压迫带有社会性,比如基于种姓、种族、宗教的歧视。这种社会性的压迫对女性来说过于严酷,给左右家庭生活及子孙幸福的各种代际关系施加了影响。此外还有地主统治的政治体制,或者腐败的公务员与不公正的选举所导致的政治压迫。

  不管是社会性的压迫还是政治性的压迫,带来贫困的根本原因都是各种恶劣的统治(bad governance)以及与之相伴的滥用职权。处于贫困中的人们也这样考虑。

恶劣的统治的实际状况

  作为恶劣的统治的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注意:公共保健制度及教育制度并不能帮助贫困的人们,而是成为使掌权者变得更为富有的一种机制。这种制度上的恶劣的统治,表现为在很多南亚国家中,将贫困人口极端的恐怖和唯一希望作为工具,招致了贫困发展成“战略性风险”的事态(参考《选择》2005年1月号(日文))。

  无论男女,任何一个贫穷的成年人都怀有一种不安,那就是身患疾病,使贫困的生活难以为继。考虑到他们每天花费在田间劳动,或者打水收集柴火、饲料所需要的时间(平均每天6~8小时),他们实在是没有卧病的时间(参考《选择》2004年4月号(日文))。对于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来说,如果病倒就意味着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尊严,也就是说,意味着从贫困生活陷入赤贫状态。

  因无法还债而导致的债务劳动(现代奴隶制度),通过黑市手术出卖器官(肾脏、眼球),与色情业相关的儿童买卖,乞讨、犯罪,有时甚至饿死,对于他们来说都很现实,一些很小的不幸就会导致这些悲惨的状况。尽管如此,南亚多数国家的公共保健制度,却并不向这些穷人伸出援助之手,相反却成为使官僚及政治家以及包括护士、医生在内的特权阶层更为富裕的机制。这种恶劣统治的残酷体现在以下方面。

  • 医院、诊所的投标及建设中的不正之风(回扣,受贿)
  • 医疗器具、医疗车辆、药品及其他医疗用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回扣,受贿)
  • 公共医疗设施的私人占用(如农村诊所被用做谷物仓库等)
  • 公共采购的医药品的盗用及出售
  • 违法出售器官(包括出口)
  • “虚报医生”(尽管从公共医疗机构领取工资,但实际上并不在该机构工作,在其他地方开业的医生)
  • 擅自旷工(为了从农村的医疗机构转移到城市的医疗机构而向政治家行贿的医生)

 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怀有同样的希望及愿望。贫困阶层的成年人都为着一个迫切的愿望而忍受着苦难,那就是为了使后代不再受和自己一样的苦而希望能使后代接受教育。

  然而,在很多南亚国家,公共教育制度并没有实现贫困人口的这一愿望,而是成为使富裕者更为富裕的一种机制(参考《选择》2005年5月号6月号(日文))。公共教育中的恶劣统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校的投标及建设中的不正之风(回扣,受贿)
  • 教科书、学校用家具、学校饮食供给及其他教育设备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回扣,受贿)
  • 公立学校设施的私人占用(小学的校舍成为住宅或政治活动的场所等等)
  • 教科书的印刷、分配环节中有组织的收授贿赂
  • “虚报教师”(尽管作为公立学校的教员领取工资,但实际上并不在该学校教书,主要是以获
  • 得优厚的退休金为目的,没有教师资格的人买断教师身份等)
  • 擅自旷工(为了从农村的学校转移到城市的学校而向政治家行贿的教师)

贫困是这些国家“战略性风险”

  以上就恶劣统治如何打击贫困人口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如果公共保健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并为多数人所利用,就可以给人们带来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使他们放心。此外,如果推行能够使贫困家庭的大人和孩子都满意的免费国民教育,就可以带给他们对更美好未来的憧憬。虽然没有贫困体验的人很难理解,公共保健制度及公共教育带来的安心感和希望,对于一直与这种“奢侈”无缘的人来说,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滥用职权是对这种安心感及希望的破坏,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恰恰是应该在政治场合替穷人说话的人在滥用职权,这种情况是南亚贫困阶层众所周知的事实。在保健及教育领域恶劣统治成问题的国家里,这些并非是偶发事件。长期以来体制化的腐败盛行,使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口忍受苦难,在这种现象背后,与各种腐败行为相关的金钱数额却越来越高(在某一国家,当负责教育的部长换代时,教科书的价格就要上涨相当于1日元之多,而这笔钱足以支付选举活动费用)。在一些国家中,向政党提供资金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腐败已经体制化了,甚至还有和犯罪组织勾结在一起的情况。

  这样,恶劣的统治带给贫困人口的心理影响,他们的不满及愤怒不管如何形容也不算过分,特别是对于怀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精神的南亚贫困人口,他们的不满及愤怒就更加强烈。

  “发展”的结果导致在南亚各国中,人口出现年轻化(其中大多是失业者)趋势,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的差异在不断扩大,(通过电视及其他通信手段)获得信息也更为容易。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贫困人口的不满及愤怒情绪愈发高涨。他们陷入贫困的深渊,为社会所抛弃,并被打上了二流市民的烙印,这种屈辱感以及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力感深深地折磨着他们。

  这种状况在几代人之间蔓延发展,并被政府置若罔闻,使其成为制造政治和宗教上极端主义者的温床。这种贫困成为“战略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有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混乱或政治动乱。正因为如此,南亚的深思远虑的领导者们都将消灭贫困作为战略目标。而且这也恰恰是全世界都必须关心贫困问题的原因。不管是通过国际恐怖组织,还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越境成为移民,不管哪一国家的安全保障都不可能由该国家独自实现,每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911事件的发生,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一事实。

  在下一期以后,关于南亚各国在国家层次上的战略性风险的分析以及ODA的姿态等,我将在近日即将刊出的连载内容中予以具体的讨论。

2005年6月14日

2005年6月1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