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将是市民风险企业的时代

村尾信尚
经济产业研究所 顾问研究员

  今年1月,印度西部大地震后,日本论坛(Japan Platform)开始了它的活动。日本论坛是由非官方组织、企业、政府(外务省)根据平等的伙伴关系,于去年8月成立的官民之间的协调系统,其目的在于迅速有效地开展国际紧急援助活动。这是立场各不相同的市民、企业和政府三者间的第一次联手合作。我认为这一新的合作方式体现了明天的社会雏形。不知您是否拥有同样的想法?

政府的局限性和对民间的期望

  社会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多样化,市场经济在迅速地进化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早就有人指出政府的能力具有局限性。6月21日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的“关于今后经济财政营运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了政府的改革方向。官方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率的小规模政府,对此民间的动向又如何呢?笔者所关心的是致力于社会贡献活动的企业和各种非营利团体(非营利性质的市民活动团体)的问世。

  关于企业的社会贡献活动,据经团连(经济团体联合会)1999年度社会贡献活动实际情况调查表明:对自己公司所从事的贡献活动评价为”积极或者尚属积极”的企业占44%,比上一次调查(1996年度)时的38%有了相当程度的增加。关于致力于社会贡献活动的理由,回答“这是作为社会一员的职责”的企业为数最多,占84%。此外,企业认为非营利团体是“建立市民社会的责任承担者”(60%)和“促进社会贡献活动的合作伙伴”(45%),它们对非营利团体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其次,根据国民生活喜好度调查(经济企画厅2000年),每4个国民中有3个人认为,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用某种方式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在1995年1月发生的大阪神户淡路大地震中,地震发生后的3个月期间共有117万人参加了志愿活动。从那以后,人们对志愿活动和非营利团体日趋关心,1998年3月通过了非营利团体法。截止2001年6月15日,根据这一法律批准成立的团体数目(累积)达4,205个。然而,关于日本非营利团体活动的现状,若从非营利团体占就业人数的比例(1995年)来看,荷兰为12.6%,美国为7.8%,英国为6.2%,而日本为3.5%(摘自“21世纪经济产业政策的课题与展望”,产业结构审议会,2000年3月),与欧美各国相比,让人感到“日本尚需努力”。能够取代政府而能够满足今后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除了非营利团体之外别无他人。作为政府来说,应该尽快完善体制,积极促进市民参加社会奉献活动。

扶持非营利团体的政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

  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每一个志愿者的想法与实际的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重要的是培养非营利团体的协调组织人员,通过他们将志愿者组织起来,在和其他团体取得联系和协调的同时积极地推动地区活动。英国的非营利团体Civic Trust开设了培训课程,专门培养被称为“Civic Champion”的地区服务活动领导人员。在目前的日本,是否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非营利团体的人才培训中心呢?例如,以广范围市町村地区为单位,让有参加意向的市民利用夜间或休息的日子实际从事6个月的志愿活动,与此同时开展进修活动,讲解(1)如何筹集资金(2)如何搞活地区活动(3)如何规划项目(4)如何开展宣传和公关活动(5)如何在组织中分担职责等。

  让志愿者获得休假应作为一项义务,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公务员每年有5天的志愿者假期。企业也应该积极地实行志愿者休假制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下述的各种措施:

  • Civic Corporation(将各非营利团体有盈利的业务加以汇总,成立承包性质的业务公司)
  • Civic Credit(探讨对非营利团体提供融资支援的机制)
  • Civic Award(建立表彰从事社会服务活动者的制度)
  • Civic Spot(对利用率低的公共设施,放宽使用标准,让它们作为非营利团体的活动场所加以开放)
  • Senior Civic Club(建立向老年人非营利团体提供支援的组织)
建议将上述这些措施作为对志愿者和非营利团体的扶持政策,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高度出发加以提出。

   如智囊组织“Demos”所介绍的那样,在英国有被称为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型企业家在积极开展活动。与其说是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营利团体),还不如说是NLO(Non-Loss Organization,无亏损团体)。在日本也一样,具有顺应时代潮流想法和经营技巧的市民志愿者可能会成为新型社会的责任承担者。信息风险企业和生化风险企业固然不错,但今后将是市民风险企业的时代。这些男女市民与开展社会贡献活动的当地企业、地方自治政府合作,致力于解决地区的福利、环境等问题,这就是社区论坛的模式。促使我们追求小规模政府模式的,正是这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自问能够对社会做些贡献的市民们。

2001年06月26日

2001年6月26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