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个人主页: 东北亚经济

何来贫长富久家——日本经济与亚洲经济危机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1. 日本经济不景气
  2. 景气恶化原因
  3. 日本采取的对策
  4. 出于误解的对日批评
  5. 结论

  目前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萧条。虽然人们都非常期望日本能够成为挽救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非但没有发挥出这种作用,而且甚至已成为新的不稳定之源。对此,全世界的报道都在批评日本,而这些批评中确有需要日本进行认真反思的地方,但其中也有出于误解,不甚公正之处。

日本经济不景气

● 不良债权问题
  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在于泡沫经济破坏后造成的两个后遗症。金融不良债权问题已损坏了作为经济动脉的资金循环系统。有一种说法是,自1999年至去年之间日本的地价、有价证券价格、其它资产价格总计下跌1000兆日元左右,这种资产价值的下跌造成了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资产价值的下跌虽然并不都转化为不良债权,但很多以前以房地产、股票做抵押进行活跃投资的企业已陷于不能偿还债务的境地。如果金融机构中存在不良债权,那么其放贷能力亦会下降。并且,作为抵押的资产价值下跌又会减少新增融资额。这就意味着信用贷款收缩、意即经济贫血。

● 产业财务体质恶化
  泡沫经济破灭给产业来恶劣影响。日本产业在泡沫经济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投资、人员雇佣,为此进行了大量借贷和股票发行,从而使设备折旧、劳动力成本、利息支付增加、资本收益率下降,其结果导致目前日本企业平均收益率仅为欧美水平的一半。今后,资本市场全球化会使财务体质不良的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为此,日本产业必须强化财务体质以使收益率恢复到欧美水平,这就需要对产业进行重组。当然其中有很多没有必要重组、或已完成重组的优良企业,但从整体来看,日本产业重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在完成之前,设备投资和就业都将继续疲软。

景气恶化原因

● 紧缩型经济政策
  为使患有泡沫破坏后遗症的日本经济得到恢复,政府在过去曾多次进行过大规模经济刺激,虽然通过这些经济刺激措施,1996年的GDP实现了3.6%的增长,看起来景气恢复渐入轨道,但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再次萧条运营,而且呈现出急速恶化。其原因如下:

  第一,政府经济政策由景气刺激型转变为景气抑制型,1996年之前实行的是消费税(货物、服务的增值税)、所得税的消减和公共投资的追加,但在1997年不仅实施了增税,而且财政运作也是削减公共投资等的紧缩型。并且,先后在社会保险、医疗制度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导致国民负担增加的变化,从而也强化了导致景气、特别是消费停滞的倾向,其结果在1997年度经核算、仅与财政相关部分就有5.5兆日元,如包括其他修正在内总计就有8.9兆日元的景气抑制效应。

  将财政转变为紧缩型,始于日本“六大改革”之一的财政改革。日本财政以前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很高,人们一直担心返还国债费用的增多会带来财政的僵化和后代负担的增加。加之以最近几年一直在依靠国债刺激景气,目前国债发行余额已达274兆日元(1998年3月)。由此日本政府认为财政重建是燃眉之急,只要景气一恢复就应施重建。

  第二,改革进程出现失误,从结果来看,日本政府夸大评价了1997年上半年景气恢复的征兆。并且,在财政重建的同时,还进行了其他增加国民负担的改革,这些都没有对经济运营进行综合的充分考虑。由于股市专家曾反复警告过“如果现在紧缩财政,景气会再度恶化,会给股市带来恶劣影响”,所以现在专家们以“不是跟们们说过吗”的口气对政府进行强烈的批评。这些改革确属从长期来看不可避免,确有道理的改革,但从短期来看,这些改革会给消费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抑制景气。此类改革是几项同时进行的,所以就可能产生一种可称之为“改革紧缩或改革型经济紧缩”的现象。即使改革不可避免,但也应先进一步看清景气恢复状况,并就不同改革时期,不同改革进度情况做更深入的研究之后再进行。

● 亚洲经济危机的发生
  亚洲经济危机的发生,对日本外贸与金融两方面造成严重影响。1997年,日本向ASEAN四国和NIES的出口曾达到约18兆日元,占全部出口的35%。亚洲景气急剧恶化,输往上述地区出口急剧减少,给在GDP中占10%的日本出口带来很大打击。1998年1-5输往ASEAN、NIES、全世界的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37%、17% 、4.5% 。金融方面,日本在ASEAN、韩国等地区拥有的投资、融资债权蒙受了很大损失。日本在ASEAN四国以及NIES所拥有的投资融资债权在1997年6月,仅日本的银行贷款余额一项就已超过2500亿美元,再加上直接投资与非金融公司的贷款,其总额将更为巨大。各国货币暴跌产生汇兑亏损,而经济的急剧恶化使金融机构、企业公司所拥有的债权变得极不稳定。这些都使不良债权问题更为激化。

● 贷款萎缩
  景气恶化的第3个原因是去年夏天以来产生的大规模“惜贷”贷款萎缩。在即将引进BIS“尽早改善措施”等新的金融政策之前,金融机构资产内容中进项资产减少(股份暴跌、输往亚洲的投融资亏损)和负项资产增多(景气恶化造成不良债权增多)这两方面进一步恶化所造成的。

  “尽早改善措施”是作为必透明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督为目标的改革的一环、自今年4月起开始实施的新型金融机构监督方法。今后要求各金融机构以自有资本比率(开展国际业务的机构为8%以上,只开展国内业务的为4%)为尺度,对于经营上发生问题的机构进行经营改善(甚至停业)。当然,金融机构已在为引进这项措施而进行准备,但在去年夏天以后景气恶化,特别是股市暴跌使计划被打乱。金融机构可以将所持有的股票帐外收益(增加值)计入自有资本,但股市暴跌却使自有资本减少。并且,景气恶化造成的贷款对象经营恶化,抵押资产价值下跌更进一步加大了作为负项资产的不良债权金额。资产内容在这两个方面恶化的结果是如果银行不压缩算式分母中的放贷量,就不能完成8% 。为此,银行不仅拒绝进行新的融资(惜贷),而且经常发生收回已贷出贷款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尽管利息很低,但仍如同金融被强劲紧缩一般,景气进一步被抑制。

  迄今为止,日本的企业即使业绩不佳,但只要有资产收益(所产生的支付能力),就可以进行融资。而在欧美,如果企业业绩恶化,那么业绩评估(评级)就会下降,随及其借贷利息就会被调高,或被拒绝贷款。既然金融已在逐渐全球化,日本将不可避免地同样发生改变,但这种准备还不充分。最后结果就是因去年贷款方针突然发生变化,导致贷款急剧萎缩,给经济带来冲击(见图所示)。

日本采取的对策

  由于以上几项综全原因造成景气下滑的结果是,1997年GDP实际上创下23年来0.7%负增长的记录。目前日本经济在实物经济、金融经济两方面都面临着严重问题。在实物经济方面存在大幅度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差距成物价下跌(今年6月批发价下跌3 )。如物价一直看跌,那么消费投资都更将会持续看跌。如不制止这种势头,日本经济会因资产价格的紧缩导致整个经济紧缩(真正通货紧缩)的危险。并且与此同时,在金融经济方面,将产生信用萎缩和资金的海外流失。

● 综合经济对策
  日本政府今年4月决定采取总事业规模为16兆日元,财政支出规模达12兆日元的经济对策。其最主要目的在于尽量填补供需差距。为此在完善社会资本7.7兆日元、特别减税等大幅度减税4兆日元以上,缓和限制等经济结构改革的同时,除用于支持亚洲各国的追加7000亿日元之外,还包括对法人税、个人所得税体系的根本性再调整,这些都成为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对策。这项对策可望产生至少可将名义GDP提高1-2个百分点的效果,很多专家预测,今年秋季这项对策的效果会开始显现出来。

● 金融重振综合计划
  去年年底,金融机构的相继倒闭使储户深感不安,海外对日本金融系统的信任也产生动摇。如不尽早恢复信任,就会使整个经济陷入危机之忧。今年5-6月,在历来的景气不旺之外又加上不良债权处理不顺,对日本经济未来走向的不安情绪高涨的结果,导致资金向海外的流失加快,形成日元、股市、债券的三重贬值。为此,7月初,政府执政党金融重振综合计划促进协议会制定了一项以(1)为积极促进处理不良债权问题,要完善不良债权贴现买卖市场的相关制度;(2)创建所谓'过渡银行'等,完善促进金融机构迅速重组的制度;(3)采取按照国际标准赋予公开经营信息义务等确保经营透明性的措施;(4)通过由6月份成立的金融监督厅进行对大银行的集中检查等来强化银行监督与健全性原则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重振综合计划。这与先前的金融系统稳定对策相结合,为处理不良债权问题形成全面、详细的一整套工作体制。

出于误解的对日批评

  现就针对日本目前政策的批评中出于误解的部分提出不同意见。首先,应当指出的是“日本希望日元贬值,是在有意引导日元贬值”等的批评。提出批评的人立足于日元贬值会增强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出口会增加,景气会回升的观点,认为这是以亚洲作为牺牲,不负责任的作法。

● 日元贬值不会给日本带来好处
  最近与日元贬值相平行的是日本资本收支赤字(资本外流)激增,并大大超过收支盈余。资本外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美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利率差,于是资金不断流向利率较高的美国,而最近外流激增的原因还在于操纵汇市行情的巨额投机资金的动向。如有日本经济恶化的消息,资本马上逃离日本,在资本外流的过程中日元被抛售。6月上半月日元急剧贬值时,发生了股价、债券价格一同下跌的三重下跌,而反过来在同月17日日美联手干预之后,反映良好,日元、股价都有所回升。资本外流、股票及其他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这不仅意味着对日本经济的信任度下降,而且由于银行会因自有资本的减少而进一步压缩贷款量,使日本经济更加举步维艰。因而日本不会希望看到与此同时再发生的日元贬值。

  日元贬值,贸易竞争力增强,日本出口就会增加,这种看法也完全是一番空话。亚洲最强大的日本经济前景不妙,很可能会导致全亚洲的未来动荡和资金逃离。实际上6月份的日元贬值,就导致了港币、泰国铢等多种货币的连动贬值。现在,日本、中国出口减少的原因不在于货币升值造成的竞争力下降,而是因为亚洲景气衰退。即使日元贬值使竞争力多少有些提高,日元实际收益增加,但如果亚洲景气再进一步恶化,日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另外,作为高成本国的日本出口产品,目前主要是高级机床等生产资料,或在世界上具有统治性占有率的零部件等,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是在日本以外很难生产的产品。不能说这些出口产品会因日元贬值而扩大其出口。尽管如此,日本贸易顺差仍在急剧扩大,其原因还是在于内需不足导致的进口减少,而不是其他原因。

● 日本在尽全力扭转日元贬值
  今年春天以来,面对急速深化的日元贬值,日本是在全力以赴采取对策,仅在4月下旬两天内,一举实行了超过200亿美元规模的单独干预行动,因不敌巨额投机资金而失败。其后日本与美国进行了联手干预而一直在寻找机会,但美国认为在不良债权问题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即使干预效果也会有限,因而没有同意。但是6月12日,日元跌破1美元兑140日元大关以后,由于日本力主照此下去全亚洲恐将陷入危机,终于得以在17日进行了日美联合干预。虽说与致力于人民币稳定的中国相比,日本的努力还不够,但是与人民币资本交易尚未放开的中国不同,日本的对手是金世界的投机资金,其前提条件根本不同。

● 日本对危机中亚洲的贡献
  还有一种经常在国外听到的批评是“日本对危机中的亚洲没有贡献”。但是日本在全世界已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援助工作。针对此前陷入货币危机的国家,除国际机构的援助外,还共有3次针对泰国、印度尼西业和韩国的双边援助。无论是哪种援助,日本均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已表明将负担向泰国提供的援助总额104亿美元中的40亿美元,对外公布的准备向印尼提供的第二线援助162亿美元中的50亿美元,准备向韩国提供的第二线援助230亿美元中的100亿美元。日本至今为止已表明负担货币危机援助总额累计已达42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提供金额的4倍以上。另一方面,这种经济援助并不是唯一的援助亚洲经济的方法,日本应有的最大贡献应是恢复景气,并增加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这一点大家都十分清楚。但是日本人比任何人都希望日本景气能够回升,而且在困境中正在做出最大努力。

● 日本不良债权对策真的那么迟吗
  关于日本金融系统稳定化重振措施,国外有很多批评意见,如太迟了等等。确实日本国内也在深刻反省过去几年的虚掷光阴,但是老百姓当中有一种“为什么要用税金来给那些经营失败的银行、借了钱还不起的欠债人擦屁股”的强烈不满。日本是民主主义国家,即使为了保卫金融系统这样的经济根本而不可避免,也不能够在未得到作为主权者的国民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而强迫实行。在这一点上虽然日本遭到批评,但就连批评最强烈的美国,据说在80年代,也发生过小型储蓄组合经营相继倒闭、产生大量不良债权时,因要使用税金予以解决问题就花费了10年时间。

  另外,也有人说日本关闭有问题的银行为时过晚,而去年秋天的事实已经证明,大金融机构的倒闭会引起严重的信用危机。但政府不仅要对每天的股价、日元行情负责,而且要对政策的最后结果负责。特别是为维护金融系统应在平时就要特别加以注意,一味地急于关闭银行,只不过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已。

结论

● 在日元贬值背后的日本资产大收购
  如前所述,日本的股市、汇市中投机资金有大动作。特别引人注目的做法是将并未真正持有的股票、日元的卖出(卖空)订单大量抛出导致行情下跌,然后再以下跌后的价格买入股票、日元,最后再将已卖出部分清帐,由此从买入价和卖出价中获得差价盈利。不仅是日元,就是银行等众多企业的股票也因这种作法,而成为投机的对象。另一方面,日元、股票贬值背后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现在,东京的高级宾馆饭店中连日来住满了要以跳楼价购买日本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不良债权的欧美投资者(用英国金融时报的命名,这些人就是“有远见的秃鹫”),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同时进行股市、日元汇市的投机与资产大收购,但看到日本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业被压价收购,实在令人心酸。

  被压价收购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在此之前一直不欢迎外资。现在拥有日本资产的绝大多数是日本人,因而价格下跌后蒙受损失的也是日本人。日本企业为防止(特别是来自外资的)敌对性企业的收购,关系不错的企业之间相互控股。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中,也许有必要与外国之间实行相互控股。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日本是遭到了未能进行经济相互融合的报应。然而由外国人买走日本资产未必会是坏事。今后如资产价值再下跌,那么这次购买了资产的外国人也要蒙受损失,而日本面临被压价收购的危险也会减少。而且,在日本企业经营中吸收外国投资者的意见,也会给日本企业的经营带来改善。

● 日本经济必须重新起飞
  日本经济所面临的困难这么大,为什么外国投资者还在大量收购日本资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判断日本经济不久就会复苏。实际上他们也在公开说“正是在日本人丧失信心、资产贬值,日元贬值等”的今天,才是在日本投资,买入资产的绝好机会。即使经济不景气,仍有一些一直有先见经营的优良企业取得良好业绩,并以此在踏踏实实推进全球战略,所以并不是整个日本经济都不可救药。并且,16兆日元之巨的经济对策肯定不会无效而终。

  实际上,日本过去也经历过艰难的经济重建,支撑日本高度增长的曾是廉价的石油,为此,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暴涨中,很多人悲观地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完了,但是经过艰苦的重组,结果使日本重新建立起比以往更为强劲的经济。美国也是在1990年前后经受了包括不良债权问题在内的严重危机,很多人也感到过美国已没落。今天美国之所以能够常奏凯歌,正是那个时候的反省与努力的结果,景气是循环的,只要日本人继续努力,日本经济就一定会复苏。

● 日中两国应在经济对策中进行对话
  从上述日本的教训中,中国同样能有所借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中国经济有很多方面与日经济极为相似。当然中国现在的目标是经济增长8%,情况与经济负增长的日本完全不同。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抑制投资与消费,短期内还不得不进行会给景气带来负作用的各项改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回落,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等等都极为类似。并且,中国为刺激景气使财政负担急剧加重。日本虽然也因财政赤字而困难重重,但中国似乎不仅国债发行率很高,而且税收基础尚不十分完备,因而今后必须考虑出对策。

  关于货币政策,也存在某种类似。在此半年间,中国二度下调利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债券市场运作等接连采取了几项旨在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但是在高增长的中国物价却在不断回落,是相当异常的,使人担忧这会引起实质上的利率上扬,也许金融缓和尚不充分。实际上,目前日本也在为防止通货紧缩,以学术界为中心正在讨论应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全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曾有过深刻的通货紧缩的体验,而战后几乎没有,而且要使经受通货紧缩严重打击后的经济得到恢复的经验是有的,但将通货紧缩防患于未然的经验却还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对于通货紧缩完全没有任何防备,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进行这方面的讨论。

  日中两国就上述经济对策, 该更为活跃地交换意见。中国专家进行的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已与世界上的讨论极为接近,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从中可能看到中国改革的进步之快。在日本已有很多人注意到这一点,这对促进两国双边经贸合作,是十分有益的。

《国际贸易》、1998年第8期

1998年8月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