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SKY PerfecTV!

图像

  "中国制造"遍布日本的大街小巷,以物美价廉取胜;日本企业为了成本取胜,不断将工厂迁往中国,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空洞化,于是,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在日本响起,1月份的《Newsweek》又发表了"中国经济吞没日本的日子"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SKY PerfecTV!乐乐中国电视台节目著名主持人叶千荣邀请活跃在日本的经济学家、学者、作家和企业人士,于2002年1月27日紧急播出《激论》,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威胁日本以及入世后的中国经济。
中日经济关系大事记

主持人 叶千荣
参加者 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关志雄
拓殖大学经济系教授 杜进
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 阮蔚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柯隆
城西大学副教授 张纪浔
旅日华人作家 莫邦富
(参加者的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威胁日本吗?

一、中国和日本有多大差距?

图像   旅日作家莫邦富刚刚从中国归来,切实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中国、对未来有信心,干劲十足,虽然不能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但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而且还将继续发展下去,与此相对,日本经济不景气,如果改革进行得不顺利,小泉下台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会超过日本。
  经济学家关志雄对此持反对意见,中国在飞速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客观地谈差距的话,应该看整体情况。他认为中日之间至少还存在40年的差距,这是通过人均寿命、婴儿的死亡率、农业部门占GDP比率等经济发展指标计算出来的。现在,中国人均GDP不足一千美元,日本为三万五千美元,日本是中国的四十倍,怎么可以说中国很快会超过日本?
  研究农业问题的阮蔚认为:谈到中国,必须将城市和农村分开看,现在人们过于注重上海等沿海城市,应从整体看问题,总所周知农村在中国所占比率为70~80%,如果从农村来看,差距还不止40年。

二、中国的发展会威胁日本吗?

图像   《Newsweek》中列举数字说明中国产品蜂拥世界,大量抢占日本的市场份额。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刘越谈道她所在的公司为了成本取胜,已决定将主力工厂移至深圳,从企业来讲这是国际战略,但对于员工来讲,就是失业,他们认为中国工人夺去了他们的工作。经济学副教授张纪浔认为:中国从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7~8%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持续了20多年,这种势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中国不难超过日本,日本感到威胁是正常的。

  经济系教授杜进谈到自己讲课时常拿《Newsweek》作为反面教材,因为好多文章的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都是不成立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日本的产品大量涌向中国,中国的家电业全线崩溃,中国并没有说日本将吞并我们,而是抓紧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引进外资。现在,中国的家电产品大举进军美国、欧洲,刚刚进入日本,为什么只有日本谈到威胁?日本经济的困境与中国经济的腾飞实际上没有什么联系,产业空洞化,将导致产业高度化,是一个产业移动的过程,对一个国家来讲是件好事。现在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那是因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不力,缺乏调整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世界中,只有日本是终身雇用制,这是很特殊的现象,这种企业制度不能很快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所以出现失业。美国在经济再好的时候,也总有一部分失业人口,企业效益不好就失业,这是很正常的事,不会有人埋怨哪个国家。"中国威胁论" 可以说是一种消极心态的反映,没有能力进入更高的产业,或者不愿意参与竞争,结果就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铁则,败者出局,日本人必须增强竞争意识。

图像   关志雄很同意杜进的观点,他引用了自己导师的话:"日本人是否努力决定日本人的生活标准" ,换言之,日本人只要努力,中国是不足以对其构成威胁的。客观地讲,中国的现状并不好,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是9%,但已有5年没有达到这一数字,中国经济实际上处于低潮期,需求不足,结构问题,与日本的问题很相似。认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率是因为中国的起点不高,1978年时的基础还不如战后经济崛起时的日本,起点低就容易增长得快,当年日本的增长率甚至达到10%。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可能再保持同样的增长率。另外,中国为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贸易,与技术密集型的日本并不存在激烈竞争。同时,中国对半成品和零部件的依赖程度很高,不要看到世界上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就以为赚的钱都是中国的。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的出口产品所包含的进口成份达50%左右,而且越是高科技产品,比例越高。可以说,中日两国真正存在竞争关系的行业,仅限于日本已经不具有相对优势且附加价值很低的夕阳产业。

  关志雄强调日本现在应该做的是识时务地将那些失去优势产业的生产基地移向海外,把这些产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转向新的增长领域。这样,日本才能重新建立自己的经济优势,从而维持强者地位。不应该在失去优势的领域里与中国争来争去,那只会拖延日本的改革进程。日本需要的不是一时的保护,而是面向未来的长期自我改革。

图像

  与会者的共同认识是中国人信心过剩,而日本人完全没有信心,两者士气很不同。如果踏步不前的话,再远的距离也会被后来者赶上。日本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重拾信心,加紧努力,与中国合作,达到双赢。

三、加入WTO后中国将受到哪些冲击?

  阮蔚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首先受到冲击的应该是农业。中国农村有一亿五千万潜在的剩余劳动力,对日本来讲是机会,也是威胁。农村问题将是中国21世纪最大的问题。对于普通农民来讲,加入WTO是好事,因为至今为止,中国的粮价都是由国家控制的,中国粮价高于世界,但农民的实际所得很少,加入WTO后,国家会加大补贴,取消户口制度,允许农业人口流动,农民将第一次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脱离农业,也可以留在农村。从这一意义上讲,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完成它的使命,应该放开。关键是政府不能过度地干预,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让市场机制正常地运转起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至于农民该种什么,由哪些人来种,则应由市场调节。日本农业的失败就在于政府的过于保护,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

  大家普遍认为入世后中国原有的汽车业将在外资的冲击下,面临着全线崩溃,这已经是可以预料的事。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认识到:入世后,政府只是一个收税的政府,不应该按国籍划分企业,不能过度保护中国企业。中国几十年的改革经验表明:越是受政府保护的行业,如通讯、金融,越没有竞争力。相反,如电器行业,却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也许正如中国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所说:"除了武器制造业和货币制造业之外,都应该开放。"

关于乐乐中国电视台的《激论》节目(SKY PerfecTV! 784ch)

  受日本朝日电视台《讨论到清晨》的启发,乐乐中国电视台创办了《激论》节目,邀请有识之士,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为在日40万华人提供多种分析问题的角度,促进共识的形成。本次讨论为第二次,第一次的题目是"在日中国人的现状与挑战",第三次预计为"让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受教育"。主持人叶千荣是东海大学副教授,他主持的新闻、政论节目视角独特,富有内涵,深受在日华人的喜爱(播出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日晚8: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