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51(2007年8月)

日本在东亚地区战略中的作用

  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过去10年了。危机之后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中国与印度的引人注目的发展,目前亚洲的经济潮流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7月4日,RIETI网站编辑部邀请研究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化的白石隆先生(RIETI教职研究员,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副校长)与曾经常驻香港、曼谷等地、谙熟东亚的产业和贸易的黑田笃郎先生(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国际经济课课长)就如何看待今后20-25年间的亚洲发展趋势、中国与印度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亚洲经济的稳定以及与美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贸易政策的变化与日本发挥的作用

  日本的贸易政策的根本在于享受GATT/WTO(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WTO的重要性本身至今依然是不可撼动的支柱。但是从2001年ASEAN开始与中国讨论FTA时起,就已经可以看到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有不断扩大的迹象,关于唯WTO主义是否可行也已经展开讨论。日本于2001年开始与新加坡就FTA(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几乎在同一时期,日本通过通商白皮书等表明了采取多层次贸易政策的方针,即在WTO这一支柱之外,建立日美等双边贸易关系,同时在两国之间缔结地区FTA或EPA(经济合作协定)以及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层次的贸易关系。目前日本必须要做的工作是将与印度、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个FTA统合在一起。之所以要做这项工作是因为如果ASEAN+6总共16个国家的FTA[CEPEA(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得以建立,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跨越很多国家的关税壁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在关税壁垒的问题上,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认证制度的协调、培养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支柱产业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物流基础的完善与高效化、能源和环境问题及地区差距的矫正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上,FTA也能够对各国的制度进行调整,向人们提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在东亚地区战略中如何处理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关于中国,对于像中国这么大规模的经济来说,从很诸多方面来看,使其继续维持现在的出口依赖型经济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贸易赢余不断积累,为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必须进行干预,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多,如何支撑所谓全球失衡中的一极成为中国最大的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国实现以内需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日本至少需要在向中国转移节能技术并帮助中国引进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的同时,逐渐使中国的经济向正常稳定增长的经济转型。与印度的关系则需要通过ODA,或采用PFI的手法,或采用JDR(日本型信托证券)这一新的资金机制来建立基础设施与制度。现在经济产业省正在推进德里、孟买之间的产业大动脉的构想。

作为政策工具的FTA:应该如何使用FTA这一手段?

  在思考今后的道路时,如何深化亚洲的FTA,对经济进行管理以及以什么样的步调进一步推进超越亚洲的FTA等问题非常重要。

  此外,不能忘记WTO的存在。在本次回合的谈判中虽然荆棘重重,但FTA范围越广,被称为“意大利面碗效应”就会变得越严重。在某个时机,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后多哈回合谈判展开讨论。在这一讨论中还会出现如何完善并没有在多哈回合中提起的其他领域的规则等课题,如投资规则问题等。与贸易规则的精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规则因国家而异。这使很多企业感到困惑,需要建立划分投资规则的法治。

今后亚洲经济的发展趋势

  从长期来看,可以说有明有暗。如果中国和印度等规模巨大的经济以今天的速度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城市化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还有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等问题。如何使经济稳定增长?如何建立收入再分配的体系,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此外,在能源、资源以及水资源问题方面,需要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协助进行技术转让。不采取类似日本与中国双边的方式进行,而将方向转变为多边的形式,通过大家的讨论、协作,制定出多边规则,遵循规则行事。

亚洲经济稳定与美国的关系

  正如多元主义所显示的那样,现在已经进入将不同价值观的国家集合在一起制定规则,再向外扩展的时期。如果从权力平衡的观点来考虑东亚地区的经济稳定,坚持日美同盟十分必要。最近,有些人在讨论所谓离岸平衡策略,即让日本拥有可以与中国、俄罗斯抗衡的军事力量,当出现这一平衡会被打破的危险时则由美国介入。出现这种讨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的倾向。对于美国来说亚洲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益,这一极其重要的利益并不单纯是安全保障上的利益,而是关系到美国繁荣的利益。

  RIETI中文网站将于近期刊登此次讨论的详细内容,欢迎浏览。

2007年9月6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