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正式就业看工资补偿——关于就业不稳定、对正式员工隐性约束和工资溢价的分析

作者 鹤光太郎(教职研究员)、久米功一(名古屋商科大学)、大竹文雄(大阪大学)、奥平宽子(冈山大学)
发表日期/编号 2013年2月 13-J-003
研究课题 劳动市场制度改革
下载/链接

概要

  本文分析了(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对就业不稳定、改变工作地点和调动工作部门给予工资补偿的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对非正式员工进行假设性提问,如果同意缩短雇用期限、改变工作地点或调动工作部门,将要求提高多少工资,以定量掌握这些问题。

  分析结果,从不同雇用形式来看,合同工对就业不稳定、短时工和临时工对改变工作地点或调动工作部门要求的工资补偿水平较高。决定工资补偿水平的因素,无论哪种雇用形式都是女性、高年龄(特别是50岁以上)、倾向于回避风险的人要求的补偿率较高。另一方面,与雇用形式相关的因素,有正式员工经验的人、希望转正的人对就业不稳定要求的补偿较高,自愿从事短时劳动的人对改变工作地点或调动工作部门要求的补偿较高。

  笔者进而推算了工资函数(小时工资和月薪),分析了雇用形式和劳动条件的差异给工资水平带来的影响,从工资补偿假说的观点进行了解释。从不同雇用形式来看,时间约束较少的短时工及合同工、从劳动者属性来看,已婚女性或有子女成为非偶然地要求工资较低的因素,说明劳动者有可能为工作生活平衡负担了成本(接受了相对较低的工资)。另一方面,关于就业不稳定的效应,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