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测算及其经济效应——宏观、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分析

作者 宫川努(教职研究员)、金荣懿(专修大学)
发表日期/编号 2010年11月 10-P-014
研究课题  
下载/链接

概要

  本文从宏观、产业和微观的各层面介绍无形资产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其政策上的意义。在宏观层面,日本的无形资产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后停止了增长。一般认为,90年代后半期以后,为适应IT革命的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成为无形资产投资的主流,在美国,这方面的投资对提高无法依靠研究开发的服务业的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日本,这个领域的投资却反而不活跃。如果从增长核算来看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发现,从80年代后半期以后,其贡献率逐渐下降。

  从产业层面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后,日本的这种无形资产积累由顶峰下滑的倾向更加鲜明。1995年以后,许多产业无形资产积累不断增加,而服务业在几乎所有产业的无形资产积累率都在减少。服务产业这种无形资产积累的停滞,在整个经济中减弱了无形资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应。

  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像微软公司那样的与IT革命共同发展起来的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对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对企业价值业产生了影响。因此,对于在无形资产中尤其难以测算的组织改革和人才培养等项目,以采访调查的方式不断推进补充研究。

  无形资产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是短期的支出,从长期来看也具有经济效应。如果这种认识得到普及,作为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公共投资的概念业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仅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传统型公共投资,还对研究开发投资和人才投资的扶持也将划入公共投资的范畴。此外,如果在微观层面也对无形资产做出正确评价,就能够对新成立企业的价值做出更正确的评价,从而产生使这些企业比较容易筹资的效应。由此看来,在宏观、产业和企业各层面测算无形资产的尝试,今后仍需要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