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下制度的作用和对物价的波及过程 19世纪通货紧缩的日美比较分析

作者 竹森俊平(RIETI教职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柳德米拉·萨夫琴科(庆应义塾大学)
发表日期/编号 2006年4月 06-J-029
研究课题  
下载/链接

概要

  本论文聚焦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考察货币体制、对制度变革的预估、硬通货储备等因素对景气和物价变动产生了什么影响。由于在全世界统一于金本位制的过程中,作为货币的“黄金”变得稀有,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全世界性的通货紧缩趋势。而当時日本由于货币是“白银”而逃过了通货紧缩。本研究验证了日本从通货紧缩逃脱的主要因素是白银贬值趋势导致的硬通货储备的增加。另一方面,美国为了逃避通货紧缩,曾于19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银本位制的政策性探索,因此招致“货币信用的丧失”,带来了19世纪9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和通货紧缩。本研究证明了从“资本外逃”到“黄金储备减少”的连锁反应通过“信用通道”对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产生负面影响的机制。此外还证明,“信贷通道”对1897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恢复进一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