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伊藤公一朗(研究员)、ZHANG Shuang(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
---|---|
下载/链接 |
本研究摘要根据分析结果,以政策意义为中心进行了大胆的论述,并非工作论文的组成部分。关于分析内容的详情请阅读工作论文。另外,在此论述的见解由执笔人个人负责,不代表(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的见解。
其他特别研究成果(不属于任何研究项目)
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带来了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但是各国政府应制定多严格的环保规则,不仅取决于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而且需要了解居民希望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环境,为此愿意支付多少金额。
本稿使用中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数据,通过利用市场行动的显示取向法推算中国消费者愿为改善空气污染支付多少金额。为了进行分析,我们统计了中国约80个城市的零售店销售空气净化器的数据,并收集了各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冬季取暖补贴政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图1的地图显示了在淮河以北这一政策从1960年代开始实施,而在淮河以南地区没有这个政策。正因如此,如图2(a)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淮河以北的空气污染更为严重。
按照我们提出的经济理论假说,如果一般家庭认为实际上没被污染的空气具有价值,那么安装有能够清除空气污染(这里采用PM10标准)的HEPA过滤器的空气净化器在淮河南北的销售量就应该不一样。图2(b)是这一假说的验证结果,可以看出,在淮河以北的城市,安装有HEPA过滤器的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量非常大。
本稿进而使用非差异化商品市场需求分析模型,提出了从空气净化器需求推算愿意为没被污染的空气支付多少金额的方法。推算结果的概要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显示了在消费者之间愿支付金额有多少差异的heterogeneity,图4显示了是否可以用消费者收入来解释愿支付金额的差异。
本稿最后根据推算出的愿支付金额,从社会福祉方面,对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环保规则改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实施中的供暖节能政策具有可期待大幅度提高社会福祉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