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对本书的介绍

IT创新的实证分析

IT创新的实证分析

IT创新的实证分析

  • 元桥一之 著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以定量分析结果为基础,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逼近日本经济实态

  本书以运用统计数据而得出的定量分析结果为基础,明确IT创新带来的日本经济变革以及左右日本经济长期性业绩的关键——生产率的动向。

  在2001年OECD阁僚理事会上,专家发表了关于各先进国家的中期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报告。该报告题为“New Economy beyond the Hype(新经济——超越狂热)”,就90年代的经济业绩,将OECD各国分为“赢家”与“输家”两类,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各种各样的要因。日本与法国、德国一起,被划分进“输家”行列。所谓“输家”的共同点,即经济体系的僵化。20世纪90年代是因特网及半导体技术迅猛发展的IT革命时代,美国等“赢家”以灵活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享受了其有利之处。然而,这样的判断划分是否可以说得上是公正呢?

  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一年中,日本国内也开始蔓延起“日本经济悲观论”的论调。“失去的10年”、“IMD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产业空洞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威胁论”等标题在报纸上不断出现。自2003年前后起,随着经济的好转,对于日本经济一时的悲观看法日趋减弱,然而长远预测决不是乐观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称为世界模范的日本经济真的已经凋零了吗?

  泡沫经济崩溃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10年”,但这段时期决非是在无为无策中流逝的。90年代也是与产业革命相匹敌的大技术革新——IT革命沸腾的时期。因特网的出现与电脑的消费品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另一方面的事实是,IT革命与数据革命的洪流对于以往日本经济的强项——长期安定的劳资环境与贸易形态等经济体系来说,已成为一大挑战。

  本书将就IT革命下日本经济的变革与长期业绩的展望进行讨论。将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活用而带来的新贸易模式定义为“IT创新”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重点对以其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为焦点的经济影响进行论述。另外,通过与崛起于新经济的美国相比较,明确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率下降的实态。此外,力图通过彻底探讨企业内组织及企业间交易等经济体系的内部构造,明确问题所在,并与今后的展望联系起来。

  本书的特征是在运用多种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积累客观事实的同时,对上述课题进行讨论。如何在理解统计数据特性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手法逼近经济实态,是进行实证分析的关键。此外,对于企业内部及企业间交易的结构变化等微观内容,数据的制约能力也很大。本书将使用最适合于现状的数据与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手法,力求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阐明日本经济的实态。

2005年1月
元桥一之

日本语原文

作者介绍

元桥一之的照片

元桥一之

  经济产业研究所教职研究员,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1986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课程毕业,同年进入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工作。1995-98年任OECD科学技术产业局经济学家。2002-2004年任一桥大学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MBA、庆应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商学)。主要著作有《日本经济 竞争力的构想》(与安藤晴彦合著,日本经济新闻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