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 (RIETI)
日语 English 首页 电子信息 网站地图
研究员 研究内容 大型活动/研习会 研究论文 数据库 出版物 媒体寄稿 关于RIETI
RIETI主页 > 中国研究

中国研究

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CRO(至2004.3.31)
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 研究领域
青木昌彦



  很久以来,我就对中国比较感兴趣。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研究经济制度时,我认为不仅仅要理解西方的制度,还应该理解中国等亚洲的制度。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76年,与几位经济学家同去的。当时“四人帮”还未倒台,我们去了中国好几个城市,与各种人进行了讨论,在旅途中我获得了一些对比较制度分析很具启发性的要点。90年代我作为世界银行顾问有了更多前往中国的机会,并接触了许多政府官员。

  在我个人看来,中国在文革时期,也就是60、70年代增加了3亿人口,整整是日本人口总数的2倍以上,问题是如何消化这些新增人口,而中国的选择是先把年轻人送往农村再说。这一代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蹉跎岁月。76年时我也去了清华大学,当时校园里都是军队和党政干部,没有一个学生。77年邓小平复出,清华、复旦等大学时隔十年开始重新招生,当年被送到农村去的年轻人中最优秀者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我的斯坦福大学同事钱颖一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农村时用偷听收音机的方法学习英语,当时人民公社的干部质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些人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具有出色的才华和热情。正如日本战后政府官员们不希望战争时的光景重现,为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重建倾尽心血一样,文革一代人不愿意再回到文革状态,并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产生了使命感,认真思考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起来。现在,这些人已是中国政府的中坚力量,即42、3岁到50岁左右的人。现在是IT时代,如果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不吸取IT技术,中国将无法发展下去,朱镕基依靠的就是这一代人。现在从美国回去的人还不多,但在中国有一些英语很好、又对经济颇有研究的人才。

  上个月我去了中国,这次是因为我的书在中国翻译出版,所以应邀到复旦、华东师范、清华、北大作了巡回演讲。在清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法学院很热门,从那里毕业的学生大多进入白领阶层,收入颇丰,这是因为合同法、破产法等法律的具体工作在中国日益重要的缘故。现在中国发展迅速,亦在向现代法律社会转轨,上述人才将逐渐进入中国的领导阶层。

  同时,在中国还有保守派,如国营企业的部分领导等。我听说过一些日本企业在与这些人谈判时遭到失败的事情。表面看起来欧洲的许多企业似乎比较顺利地开拓了中国市场,我曾与其中一些企业的总裁聊过,他们也是饱尝了失败,但他们并未止步,而是重新考虑应该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意识到应该大胆使用可信赖的中国人,由他们来负责中国业务。富士通总研的金坚敏高级研究员做过一个很好的调查,他不仅采访了对华投资的日本公司,也采访了欧美公司。调查表明:认为中国人没有法制观念、不守信用得的多为日本公司,而欧美公司基本上没有这种看法。

  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对待日本人和西方人存在双重标准,也许存在这种现象,但欧美公司确定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精心挑选可信赖的中国人并委以重任。日本公司也应大胆起用中国人来开拓中国市场,这样才易赢得中国人的信赖。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日本应与中国好好相处。现在中国的情况是复杂的、动态的,在中国有许多依法办事的人,包括经营者、政界人物,日本应该协助他们成长起来,这对日本也是有益的。

  这次的通商谈判(围绕三种农产品的贸易摩擦)是长久流程的一部分,最终目标当然是法制井然的社会,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顶住“条块化多元主义”农业团体的压力,实施真正意义的产业政策?我们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赞赏12月22日谈判的成功。

  经济产业研究所是独立行政法人,我们将不断地向经济产业省进行政策提案,并坚持直言不讳。

RIETI首页  |  关于RIETI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