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走向体质强化 现在“出口比内需更重要”

户堂康之
RIETI教职研究员

  在最近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跌幅度,以比率计算在发达国家中最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口大幅度减少。2009年上半年日本的出口额与上年同期比减少了43%。因此在日本,很多人提出了摆脱依赖出口和扩大内需的必要性。但是本文要论述的是,与此相反,扩大对出口的依赖可以提高抵抗危机的稳定性,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实际上,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对出口的依存度本来是较低的。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中,出口额与GDP比仅次于美国,处于最低水平。在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中,出口企业(包括哪怕出口极少的企业)所占的比例也只达30%左右,比全部超过50%的欧洲各国少得多。而且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整体来看,并不是危机前出口依存度越高的国家,危机发生后经济增长率下滑幅度越大(见图1)。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越依赖出口,对于海外的经济危机也就越脆弱。

图1 OECD各国的出口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率
图1 OECD各国的出口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率

◆◆◆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出口减少特别明显呢?其主要原因可以列举如下:例如,日本的出口产业偏重于汽车、电机等耐久消费品(医疗产品等不能停止购买的产品的出口并没有减少),由于日本企业的生产网络在亚洲地区密集展开,因此危机冲击的互动效应较大等。除此之外,作为原因,笔者还想指出一个有些令人惊讶的事实,即在日本生产率高的企业未必从事出口业务。

  从直观上来说,一般会认为生产率高的企业从事出口业务。而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梅里茨教授等人的最新贸易理论对其理由做出了解释,认为这是因为出口需要在对象国进行市场营销等初期投资。然而实际上怎么样呢?京都大学若林隆平教授和笔者等人在经济产业研究所的“国际贸易与企业”研究会上,使用以制造业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为对象的经济产业省企业调查的个案数据,进行了分析。

图2 面向国内的企业与出口、海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率分布(2005年)
图2 面向国内的企业与出口、海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率分布(2005年)

  图2把日本企业分为既不从事出口也不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面向国内的企业,和从事出口或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全球化企业,显示了作为企业生产率指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从平均值来看,全球化企业的生产率确实高于面向国内的企业,但是可以看出,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虽然生产率高却停留在国内的企业也很多。而且,如果进一步详细观察还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在所有产业和所有企业规模中都存在。与此相反,生产率并不高却实现了全球化的企业也很多,这些企业呈现员工人数较多的倾向。即使按照产业分类,或使用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率的指标,这种情况也依然成立。

  进而,如果使用可以对数据中未表现出来的企业特性的效果进行验证的计量模型(Mixed Logit Model),对每个企业决定出口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实存在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从事出口或进行直接投资的倾向。不过,该效果是微不足道的,根据预测,某个很平常的面向国内的企业,即使生产率加倍,其从事出口或进行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仅仅增加0.01%左右。

  在其他方面,企业规模或来自同一地区的其他全球化企业的信息波及等,也会对全球化产生影响,但其效果也是极小的。与此相反,过去的经验带来的惯性非常大。也就是说,一旦实现了全球化的企业,即使其生产率或规模急剧缩减,也具有继续全球化的倾向。这显示出,在决定全球化的问题上,初期投资非常重要。并且,不表现在企业数据里的企业特性(例如企业特有的回避风险程度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在定量上也具有很大的效果。

  这些结果与根据其他国家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倾向相同,但生产率效果之小和惯性之强,比其他国家突出。

◆◆◆

  下面把这一结果象故事一样总结一下。A公司虽然没有很强的技术力量,但是在经营决策者的一声号令下,转向出口,在海外扩大了网络,总算获得了成功。其后得益于该网络,虽然生产率很低,却也好歹生存下来。另一方面,在国内与A公司形成竞争的B公司,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力量,在国外市场具有充分的竞争力。可是经营决策层对海外信息不了解,惧怕风险,不向国外市场进军。而且A公司已经在海外获得发展,B公司担心互相争夺国外市场,因此越发不能下决心参与出口。

  很可惜的是,在日本有很多象B公司一样的“卧龙”型企业。在面向国内的企业中,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出口企业和海外投资企业的平均值的企业竟然有2000家,占面向国内的企业的27%以上。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日本的出口企业中,象A公司一样的类型很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星岳雄教授,把虽然债务超额但依靠银行追加贷款苟延残喘的企业称为“僵尸企业”。如果按照这个比喻,就可以把A公司叫做“僵尸出口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缺乏技术力量的僵尸出口企业制造的低质量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危机的影响。这就是日本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如果卧龙企业也都向海外出口,他们把高质量产品廉价出售,需求就不会急剧下降,也许就能够在危机中支撑住出口不至于急速减少。

  因此,卧龙企业从睡眠中醒来,日本提高出口依存度反而有益于日本经济的稳定。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日本的卧龙企业要渡海走向世界,需要政策的支持。

  推进世贸组织(WTO)谈判,扩大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范围和政府开发援助(ODA),提供有关国外市场的信息,这些政策当然也需要。但是政府发出明确的信息,鼓励卧龙企业发挥挑战精神,不是面向国内而是面向国外,以向全球化发展为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

◆◆◆

  应实现全球化的当然并不只是卧龙企业。很多实证研究显示出,通过出口和在海外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例如,世界和平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清水谷谕和笔者的研究显示出,海外子公司的尖端技术研究开发可以提升日本总公司的生产率。另外,一桥大学教授深尾京司等人通过实证显示,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内需型产业的生产率低于制造业。根据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伊藤由希子的研究,服务业的全球化比制造业更具有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因此,包括内需型产业在内的日本企业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对于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增长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出口和对外对内直接投资都处于最低水平,还留有很大的全球化发展的余地。在“扩大内需”的旗帜下回归以往的公共投资,实施这种鼓励内向产业的政策,卧龙企业以及日本的潜力就无法发挥出来。

  进一步说,这也适用于全世界。正如东京大学教授林文夫所说,如果日本“失去了20年”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率低下,那么世界要想从同时衰退中复苏,就只能由各国深化全球化,互相刺激增长。期待通过实施外向政策,使日本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09年7月29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9年9月17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