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储蓄率降至负值,消化国债关键在于企业储蓄

祝迫得夫
教职研究员

  在内阁府去年底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中,家庭储蓄率为-1.3%,引起媒体大幅报道。在经济学家之间,从大约1年前就开始对家庭储蓄率负值会给日本经济走向带来什么影响展开了讨论。最近的家庭储蓄率从2011年度的2.2%在两年中下降了3.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在2000年代初期,曾经从1999年的8.1%下降到2001年度的3.5%,两年间下降了4.6%。

  为了考察过去两次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下图列出了1995年度以来的家庭储蓄率和家庭收入及消费的增减率。由于"储蓄=收入—消费",所以储蓄率下降不是因为消费增加超过了收入,就是因为收入减少而消费没有减少(不减少)。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2000年代初期家庭收入大幅度减少,而最近储蓄率的下降是由于消费增加。

图:家庭储蓄率至2000年代初期进入急速下降的局面
(家庭部门的储蓄率、收入·消费与上年度比的增减率)
图:家庭储蓄率至2000年代初期进入急速下降的局面(家庭部门的储蓄率、收入·消费与上年度比的增减率)
(资料来源)内阁府

◆◆◆

  此次消费增长的原因能不能全部用消费税增税前抢购的需求来解释?家庭经济对将来收入增加抱有期望是否多少产生了一些影响?如果没有更详细的最新数据,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过,如果考虑到去年夏季以来消费增长迅速减缓,那么2013年度家庭储蓄率下滑至负值的主要原因极可能是增税前抢购。

  具体来说,比较去年4月增税前和增税后半年期间的数字显示出,家庭消费减少了4.0%。与此相对照,就业者薪酬只减少了1.0%,而且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减少了1.3%(各数据均按季节调整后的实际值计算)。

  与1997年消费税从3%增至5%时相比,97年的消费只减少了2.0%,GDP只减少了0.4%。由此可以看出,去年4月增税后的经济减速,尤其是消费减缓非常急剧。

  以这些数字为前提可以推断,2014年度的家庭储蓄率上升,恢复为正值的可能性非常大。日本的家庭储蓄率从1980年代起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今后很难设想会发生导致负值固化的结构性剧变。

  当然,这只是根据宏观数字的推论,并非对家庭储蓄率今后的动向进行严密的预测。非常遗憾,无论积累多少对现在可以利用的微观统计数据的分析,也很难确切地说出宏观储蓄率的水平。

  例如,有关家庭经济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基本数据是总务省的家庭经济调查,但是众所周知,GDP统计和家庭经济调查之间存在巨大偏差。近年来,笔者和同事宇南山卓(现任职于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在目前情况下不可能完全填平两者的偏差。

  其部分原因是家庭经济调查的对象,无论在年龄意义上还是在收入意义上,都偏向于"平均"的家庭经济。90年代以后的日本经济,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和低生育率老龄化的进展,非"平均"家庭经济的比例不断增加,可能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特别是关于低收入阶层和超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不可否认,政府统计数据覆盖的范围很薄弱。笔者理解制作统计的人员很艰难,但这个问题只凭有关人员的努力和创意是无法解决的。笔者深切希望,包括保证预算的必要性在内,应根据更富于社会性和学术性的需求推进统计的整备和制作。

◆◆◆

  对于此次家庭储蓄率负值有许多表示担忧的意见纷纷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国债有可能无法只依靠国内市场消化,那时就需要有外国投资者购买,但是他们不会像国内民间企业那样购买低利率的国债,结果将导致国债利率暴涨,引发财政危机。

  然而作为单纯的资金过于短缺问题,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无法只依靠家庭经济部门吸收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受前述2000年代初期家庭储蓄率急剧下降的影响,家庭储蓄与企业储蓄发生了逆转,从宏观数字来看,现在日本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是企业部门。

  2013年度也同样,家庭储蓄与GDP比从上年度的0.6%下降至-0.8%,企业部门的储蓄却从7.5%增加到8.0%。

  另一方面,由于受2013年度家庭储蓄率急剧下降的影响,家庭经济和企业部门总和的民间储蓄与GDP比减少了一些,但长期趋势却很稳定这点令人惊叹。至泡沫经济刚崩溃后不久,虽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90年代中期以后,除了发生雷曼危机的2008年度,民间储蓄与GDP比一直在8–10%之间上下波动,趋势稳定。

  因此,回答"今后能不能继续依靠国内市场消化国债,避免国债利率暴涨"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今后企业储蓄的动向,但是非常遗憾,在现代经济学中没有具有说服力的企业储蓄理论。

  从极端新古典派的观点来看,虽然表面上覆盖着"企业"的面纱,但是其财产最终属于股东的家庭经济,所以家庭和企业完全可以相互替代。也就是说,民间储蓄总额由家庭决策决定。依照这种看法,在过去近20年里,低生育率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基本上没有发生,这种意见显然过于极端。

  与此相对照,把企业作为决策主体加以重视的观点认为,不能保证企业今后也会立足于日本,继续为财政赤字投资(填补财政赤字)。如果对不能认真重建财政的政府感到失望的企业纷纷走向国外,不难想象,其结果会发生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和财政危机同时发生。

  在家庭经济领域当然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对于成功实现国际化的日本企业,不得不说走向国外的可能性更现实迫切。

◆◆◆

  总之,我们面对的民间储蓄数据,既不是高调宣扬也不是强烈否定将来可能发生的财政危机,虽然很难设想现在立刻会发生危机,但是贸易收支的赤字趋势已经固化,日元贬值也未能阻止企业把生产基地迁往国外,由此看来,以往认为固若金汤的国内民间储蓄这一缓冲材料,有可能在短期内一瞬间就彻底消失。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通过大幅提高经济增长率使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两者都增加,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但是没有绝对确实的经济刺激方案,所以需要预先考虑好当经济刺激政策没有效果时会发生什么,这种危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经济增长率没有充分恢复的情况下,继续实行现在这样的财政运营,那么5年后财政危机的必然性可能会大大升高。

※本中文稿由RIETI翻译

2015年1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

2015年2月1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