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日期 2016年3月18日
演讲者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演讲者 孟健军(RIETI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评论员 关志雄(RIETI顾问研究员,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主持人 佐藤朋哉(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东北亚课课长)
时间 12:15-13:45(入场:12:00)
下载/链接

摘要

经济发展目标

胡鞍钢写真 胡:
  昨天中国公布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有6.5万字,但实际上还包括25个量化指标的解说,一共是8万多字,这些解说含金量非常高。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成立了由50多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我也是委员会成员之一。

  本次五年规划的核心目的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把产业提高到中高水平。为此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目标,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对这个问题可以说全世界都非常关心。以往对宏观经济预期目标是点目标,比如十二五规划是7.5%,而这一次定了一个范围目标,底线是"6.5%"。中国政府正在创新一些宏观经济方式、特别是核心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及农村的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5%以上。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实施技术水平高、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到2020年大幅度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比例,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中国政府特别重视通过结构改革创造充分的就业岗位。

  今后的经济增长率无论是6.5%还是7.0%,我们在2003年就已经预测了中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时大体占世界的5分之1。无论是按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这个结果都是一样的,现在正在不断得到验证。

  这次十三五规划中采用了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革新,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是6.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大概是9%左右,今后可能降到7%左右。但美国只有1.3%左右,所以尽管中国增长率下降,但还是在追赶美国和日本。

  中国经济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90万亿元人民币,发展的质量和成果都会显著提高,成为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必然从投资型市场转变为消费型市场,中国出国旅游人数也必将大幅度增加。全世界怎么适应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旅游,应当说美国做好了准备,与中国实现了旅游一次性签证10年往返,所以我们特别希望日本也能采取这些措施,这些都是互赢的方式。

创新目标

  这次十三五规划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从传统的利用后发优势、比如引进别国包括日本的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进而形成内生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发展指标,研发投资增长率超过10%。

  产出也是比较惊人的,无论是发明专利受理数,还是授权数,以及发明专利拥有量都增长了20-30%。中国在1985年4月才正式实行专利法,但是到30年之后,中国已经连续超过了日本和美国,4-5年来保持了发明专利申请数的世界第1位。十二五规划已经启动了内生创新驱动的方针,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强化,5年积累起来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十二五规划的1.9倍或2倍。OECD预测,中国的研发到2019年将超过美国。

  几天前世界银行刚刚公布了关于数字革命的报告,提出的思路基本上和中国的十三五是一样的。就是在全部覆盖的大平台基础上去创新互联网经济,让传统经济更加互联网化,这样的话它本身就会扩大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创新2030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不只是看未来5年,它前瞻设计了到2030年的全球性的重大科技。比如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脑类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再看重大工程,包括智能电网,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智能电网,我们称之为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低碳、低能耗的电网。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在全世界、洲际之间、大陆之间进行横跨。哪一天如果日本没有电了,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联网,这不是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中国要在绿色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者、创新者。

  现在的中国高铁基本上达到了1.9万公里,现在正在建设中的高铁长度达到1万公里,到2020年,高铁等高速铁路运输网预期将达到5万公里,基本上覆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在这次规划中还可以看到凸显了绿色发展指标,降低2个单位GDP的比重,1个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1个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现在看来,中国有条件也有能力提前实现碳排放高峰,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世界出口绿色能源的装置装备。

  中国最大的核心问题还是污染问题,因此在这次5年规划中特别提出了对空气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中国在过去5年有效地降低了PM2.5,但是对健康的危害性依然非常大。此外还提出了地表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上出现了脱钩现象,就是经济增长、城镇化也在发展,但是主要污染物的绝对量大幅度下降,十三五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脱钩,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能不能提前脱钩?这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赖于我们怎样提倡绿色消费。总而言之,中国的绿色发展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里还提出"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在未来5年里进行大规模投资,建立完全横跨中国大陆东南西北、包括中部的大规模联网。

  再看建设数千万千瓦的大规模水利发电,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能资源,此外还包括核能等各个方面。未来环保产业将形成新兴战略产业。我们希望和日本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科研一直到制造也包括出口,包括在第3方国家处理污水、处理垃圾等方面的合作。另外就是生态工程、特别列出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首次提出了要大规模恢复和治理。

  最重要的还是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国过去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改革去释放市场主体。例如在2010年我们只有大约4589万家市场主体,但是到去年年底达到了7732万家。保守地估计,到2020年会突破1亿,达到1.1亿。欧盟28国只有2000万家,美国500万家,因此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主体。客观地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在过去经济增长下降,但创造就业的能力却在增加的原因,因此中国这次提出今后5年要创造5000万家以上的企业。

改革开放目标

  从开放的角度来看,除了发展一般货物贸易,还提出了发展服务贸易,今后保持贸易额年均增长10%,从2015年的713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突破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也希望能够成为服务工厂。这是因为互联网有这个条件,而且可以通过服务贸易来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目标

  此外十三五还提出了很多社会发展的目标,我这里想讲一下预期寿命。过去5年是第1次将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重要的指标,但是没想到提高了1.5岁,下1个5年规划还将继续提高,估计到2020年提高到77.5岁。但是北京现在已经到82岁,上海已经接近83岁。越来越像日本,我们当然也会遇到像日本的老龄化等等问题。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不光是对基础设施的物质资本的投入,重要的是还包括对人的投入,比如教育的现代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创造就业、文化工程等等。昨天公布的全文没包括这部分,正式出版的时候会包括这些部分。

  我希望日本企业界能从中国5年规划的这些重大工程中找到发展的机会。这165项工程将成为中国实现2050年百年目标的重大基础。

十三五规划的3个重点

孟健军写真 孟:
  我认为把中国的"5年规划"解读为"5年愿景"更易于理解中国政府的目的,而经营一个国家与治理公司一样,对于拥有13亿7000万人口的中国来说,好的愿景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五规划"有3个重点,第1个是消除7100万(截至2014年)绝对贫困人口;第2个是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公害,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第3个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创新、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技术革新。

  看一下中国最近的人员、物品、资金和信息的最新动向。首先在2016年春节期间(1月24日-3月3日)有3.24亿人乘坐铁路,其中有64.6%的人利用互联网购买火车票,而且有1.5亿张车票是用智能手机购买的。这种情况在2—3年前简直不可想象的。关于人才储备的情况,截至2015年,在80后的独生子女中,理工科毕业生超过了5000万人。

  其次在物品方面,欧亚大陆铁路已于2011年3月19日通车,从重庆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13个城市每天运行定期列车,全年运输3万个铁路集装箱。2015年7月1日,从中国开往欧洲和中亚地区的38趟定期货运列车正式通车。

  在资金方面,2015年有3亿5800万人使用智能手机结算,结算金额高达16万4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2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60%。智能手机结算的普及在中国已经开始引起银行革命。

  中国的互联网+还引起了信息、产业、经济和社会的革命,在许多领域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例如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当时只有37岁的女设计师研发出了世界最快的高铁CRH380A。此外中国研发的标准化机车CEMU于今年2月完成了所有试验。由于机车实现了标准化,中国可以用不到日本3分之1的成本生产更高速的优质铁路。而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所有的技术和机车,所以比较容易制定世界标准。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COMAC)完成了ARJ21—700型民用飞机(与日本三菱MRJ飞机竞争机型)的研发,已接到300多架生产订单,并于今年春季开始商业运行。在COMAC的9600名员工中有7200人(占员工总数的75%)是35岁以下的80后,90后的年轻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年轻团队很多,担任C919型机结构设计的副总设计师只有33岁,最重要的发动机组装的安装设计负责人也只有31岁。

变危为机

  产业结构转变使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一般认为这只是个过渡性时期,大约持续2—3年。尤其是"三去"、即削减制造业过剩生产能力的"去产能"、消化房地产住宅存量的"去库存"、消除金融领域杠杆的"去杠杆"存在着引起经济变动的风险,因此政府的期望值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水平极为重要。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无论从国家、企业还是从个人来看,与其总担心中国经济有什么风险,不如思考中国有什么机遇,才更具有建设性意义。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蕴藏着"变危为机"的转机,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和意义,重要的是中国有责任向外部世界准确地说明国内正在发生什么,而外部世界也应该以更大的兴趣了解中国,从而不断加深相互理解。

评论员:
  中国在2010年左右同时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消失,进入了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工资上涨,企业的投资余力不断下降。要想提升国家整体的生产率,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开展创新。

  还需要改革国有企业,通过民营化让资源从国有部门向民营部门转移,以此提高国家整体的生产率。因此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最大课题。但是非常遗憾,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极为迟缓。

  所幸民营企业正在顺利成长,逐渐成为创新的主力。目前中国经济的特点呈现出越是充满活力的新兴企业(例如互联网领域等),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越高,越是设备过剩的衰退产业(煤炭、钢铁等),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越高。

  由此可以推测,民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主角的那一天不久将会到来。

  中国由于工资上涨,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这些产业的转移候选地是周围的东盟各国。

  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结果使投资主导型增长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陷入低迷。受此影响,澳大利亚等资源国家的外汇收入减少,汇率也随之下降。不过对于印度尼西亚等部分国家来说,资源价格下降带来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成为再工业化的机会。

  最后我有2个问题想请教胡教授。第1个是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国企改革,今后应怎样推进国企改革?第2个是,我听说决定税收属于地方财源还是中央财源的"分税制",是根据胡教授的提议于1994年采用的,其后经过20年产生了制度疲劳,地方政府的财源极度短缺,债务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今后对财政实施重大改革,胡教授有什么提议吗?

胡:
  一般把国企改革作为目标的比较多,其实改革是手段,从来不是目标,改革是为了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分成2类,1类是商业类,第2类称之为公益类。下一步国企改革不管是民营化还是混合型,方向都是手段。目标是什么呢?首先要进入世界500强,要超过日本,现在已经超过了。大体是从2000年,当时有9家企业,现在已经全面超过。下一步是超美国,用不着到2020年,明后年就有可能超过美国。中国国有企业的弱点是缺少品牌,中国要想发展起来,核心还是企业要强大起来。国有企业主要是创造税收来源,民营企业的主要作用就是创造就业。我希望大家能去看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地方债务的问题,现在中央都在处理。许多地方债务是属于资产性投入,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反映。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成为最大的地主了,有很多资产,但问题是怎样盘活这些资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先发展起来,城市和消费等各个方面只要增长,地方债务就能够抵销一部分。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新的路径,既激励地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使得债务可化解、可控制、可管理。把隐性的收益显性化,把隐性的成本显性化。重庆基本上没有烂坏账,基本上变成了具有收益性的资产,然后开始滚动开发。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不仅是开放的,而且实现了经济起飞。我们希望不断地总结地方的创新经验来解决地方的矛盾问题。

答疑

问:

  中国高铁发展迅速,我认为非常了不起。但是收益怎么样呢?另外今后中国对外资是否会放宽限制呢?

胡:

  中国已经决定高铁要引进市场机制,所以票价还是要做些市场性的调整。

  第2个问题,确实存在外资企业比重先升后降的情况。但这是制造业,服务业的比重在迅速提高。过去外资大体上是三七开,主要投资在制造业,但是现在倒过来了,将近70%投资于服务业,因此实际上外资本身也在做调整。世界500强里有400多家都进入中国投资,但是最后发现,外资很难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对手。比如说谷歌就干不过百度,亚马逊就干不过当当。因为这些企业,包括日本的企业都要听总公司的,没有自主权。而中国的民营企业有这个自主权,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不仅比国有企业活,而且比你们的世界500强还要灵活,立马就可以做出决策,包括研发的投入。大家再去中国,看一看具体的一些企业,你不可想象为什么它们会突然之间变成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这些都和它的机制有关,另外客观地说,再看看经营者的年纪,你们的CEO,中国的CEO,年龄能差1代人以上,今天你们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中国企业。"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我的结论。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