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日本的生存策略

日期 2011年9月21日
演讲者 泷田洋一(日本经济新闻社编辑委员)
主持人 野原谕(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调查课课长)
下载/链接
导言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欧美,出现了意为长期经济停滞的“日本化”一词,这意味着欧美感觉到了调整资产负债表的严峻现实。危机横行,欧洲处于恐慌前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应怎样生存下去呢?我将从利己主义的角度谈谈看法。

摘要

欧洲金融体系摇摇欲坠

泷田洋一
  昨天,英国的《金融时报》通过快报报道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德国著名的重型机械制造商西门子公司从法国大银行取出存款,存入了欧洲中央银行(ECB)。也就是说,西门子认为法国大银行的信用度有问题。这一事态使人想起在日本,山一证券和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后发生的挤兑风潮。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停止了与法国及瑞士的大银行之间的汇兑互换交易。这可以说是在资金交易方面也对风险敏感起来的行动表现。另一方面,据报道,意大利政府请求中国购买国债,中国政府表示将积极支援欧洲的财政危机。

  标普公司本月把意大利国债的信用等级下调了一个等级至"A"。日本国债虽然也于今年1月被降级,但仍然是"AA-",由此可见意大利国债处于非常严峻的境地。

  危机始于希腊,在希腊出现严重的财政恶化时,围绕如何应对,欧洲各国一直争议不决,导致多米诺骨牌现象,风险向欧洲各国扩展。从"对希腊政府部门的授信余额(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授信统计)"可以看出,截至2010年底,德国和法国的银行向希腊提供了大量贷款,而且PIIGS(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债务余额也在膨胀,风险扩展令人忧虑。

  2010年10月—12月,德国和法国的银行撤回了对希腊的授信,从2011年1—3月的统计来看,对葡萄牙和爱尔兰的授信也出现了同样的倾向。最近,德国银行从意大利撤回了资金,但是法国在向意大利追加贷款,并从德国撤回了资金。目前各国正处于僧多粥少互相抢夺的状况。

  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欧洲,意大利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最多,其次按顺序为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从欧元区的名义GDP比重来看,依次顺序为德国(27.2%)、法国(21.0%)、意大利(16.9%)、西班牙(11.6%),如果占有很大比重的意大利万一发生了不测事态,可以预料,欧洲的金融体系将会发生相当大的动摇。

欧洲风险的扩大

  鉴于2010年5月的希腊危机,为了向欧元区各国提供资金援助,成立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元区17个国家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提供了4400亿欧元的政府保证。以这个政府保证为基础,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对满足条件的欧元区成员国进行融资。但遗憾的是,目前的状况很难说基金顺利地发挥了作用。

  由于德国和法国的银行撤回了资金,希腊只剩下了政府资金的渠道。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政府提供融资,欧洲央行(ECB)以希腊国债为担保,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希腊的银行和民间企业提供资金。欧洲央行没有公布向希腊提供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余额,但是从希腊方面的统计来看,可以推测在1000亿欧元以上。与希腊的经济规模(2010年的名义GDP为2302亿欧元)相比,投资金额相当大。

  此外,欧洲央行以国债为担保的固定利率融资的公开市场操作总额大约为5000亿欧元,其中投向PIIGS的融资占3700亿欧元,即占总额75%的融资投向了出现问题的国家。如果设想这种情况发生在日本,也许可以说就相当于日本银行把公开市场操作融资的75%投向了山一证券、拓殖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券银行,可见事态之严重。

  然而问题还不仅如此,欧洲央行又开始收购国债,总额已经超过了7000亿欧元,至今还在以每星期100亿欧元的速度收购国债,据说主要的收购对象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欧元区的资金周转,特别是发生问题的国家的资金周转已经停滞,第二,没有人购买国债,而且估计向民间提供的周转资金都压在了欧洲央行的手里。

  从BIS公布的《政府信用风险对银行资金筹措的影响》来看,在各国银行的相互关系中,向属于周边国家的PIIGS各国进行贷款的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属于世界金融市场的主要国家,美国以MMF(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向以法国为首的欧洲主要国家提供资金,德国和法国的银行向世界其他各国提供资金作为投资和融资。可以说这就是世界的资金流全貌。

  BIS还以"政府对银行部门的隐性援助"为题,对得益于政府援助而上升的信用等级进行了分析。据该文分析,法国四家大银行上升了3.8个等级,德国两家大银行上升了2.0个等级。此外,德国正在推进地方分权,因此地方银行较多。但是德国的其他商业银行的评级比实际高5.3个等级,中小银行比实际高5.4个等级。与此相反,西班牙两家大银行相对低2.0个等级,意大利五家大银行低3.0个等级。

欧洲风险扩大带来的影响

  那么,今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令人忧虑的仍然是信用危机和惜贷的问题。我在开头说过,西门子公司从法国大银行取回了存款,面临被取回存款的问题,银行当然会严格选择贷款对象的企业和家庭。在日本,山一证券和拓殖银行破产后也出现过同样现象。

  银行占金融中介功能的比例,直接金融比例较高的美国只有30%,在欧洲却占80%。因此在欧洲,如果银行的功能下降,当然就会通过惜贷给实体经济带来不良影响。我认为这是今后观察经济状况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昨天公布的世界经济预测(World Economic Outlook),把美国和欧洲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下调至1.0%多。特别是欧洲,除了因欧元贬值带来出口繁荣的德国和荷兰等一部分国家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出现跌落,这意味着经济状况大幅度下滑。惜贷状况将更令人忧虑,有必要及早采取措施。

美国的潜在增长率下降

  至于美国的情况,可以说住房泡沫的影响仍然非常大。"因住房泡沫而震动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银行)"对于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图表。随着住房泡沫膨胀起来的经济增长率,一旦泡沫破灭便急落直下。

  在这里,重要的是由于泡沫破灭,美国的潜在增长率是否下降了。在圣路易斯联邦银行制作的这张图表中,美国的潜在增长率为1.75%左右。此前的美国潜在增长率据说是2.5%—3.0%,因此,这显示出美国正在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情况。我认为这也就是超过9.0%的高失业率的原因。

复原和复兴19万亿日元预算的使用途径

  下面是关于日本的问题。经常有人说"停滞的20年"或"失去的20年"。不过我经常对人们半开玩笑地说:经济只是"停滞"已经很了不起了。从1955年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日本GDP的变化来看,雷曼危机以前的2008年第一季度的日本名义GDP是517万亿日元,可是2011年第二季度却只有462万亿日元。也就是说,三年期间名义GDP减少了55万亿日元。在世界大恐慌的时候,据说美国的GDP下跌了25%,日本的情况也并不逊色。

  对于"先发展经济还是先重建财政"有争议,在此之前,必须先把GDP恢复到过去最高水平左右,这是最低限度。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已经没有了。在讨论增长战略之前,必须先讨论如何改变日本的名义GDP减少了10%以上的现状。

  根据政府税务调查等财务省出示的资料,阪神大地震的损失为9.9万亿日元(兵库县推算),国家拨款及地方拨款投入的复原和复兴费用为9.2万亿日元(推算)。本次东日本大地震的损失为16.9万亿日元(内阁府推算),对此计划至少投入19万亿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

  虽然GDP大幅度下跌是个问题,但是我认为,在世界性财政紧缩使经济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中,日本通过充分合理使用这19万亿日元,至少从本期或下期到下个年度,因东日本大地震而大幅度下跌的部分,能够成为支撑经济的基础。也就是说,这19万亿日元的使用方法具有重要的昭示意义。

  顺便说一下,如果考虑到日本的名义GDP已经下滑到462万亿日元,就可以从直观上感觉到这19万亿日元所占比例相当高。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三个县的GDP总和是20万亿日元,所以投入的复原和复兴投资与其规模相同。怎样才能集中智慧进行投资,我感到现在正面临着考验。

  具体的用途是,在集中复兴期间(5年)的复原和复兴预算(国家和地方的公费,共计19万亿日元左右)的具体项目为:"(1)救助和复原事业"相关预算10万亿日元左右;"(2)用于复兴事业"的预算至少在9万亿日元左右。预算的特点是在(1)项目中,瓦砾处理、基础设施复原等占大约6万亿日元;在(2)项目中,"建设地方"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软件事业占大约8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共计14万亿日元。在每年的支出预算中公共事业为7万亿日元,所以对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两年的公共事业预算。如何从战略上使用这笔费用将成为课题。

列岛强韧化——建设抗灾能力强、富于竞争力的国家

  据说受15号台风的影响,爱知县向100万人发出了避难要求。100万人因台风而避难,这是以往没有听说过的。也许是因为袭击日本的自然灾害比以前严重了,但是也说明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日本列岛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最近可以听到"列岛强韧化论"一词,不仅东北地区,还要加强全国的抗灾能力,我认为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投资。另外维持竞争力的投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至少从本年度后半期到下一年度,预计经济将实现正增长,能否创造良好的发展形势,我们正在接受着考验。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