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本新政权的政策及其背景

日期 2009年11月12日
演讲者 清水美和(东京新闻论说副主任)
主持人 西垣淳子(RIETI高级研究员,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下载/链接

摘要

胡锦涛政权的权威下降

清水美和的照片  中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现在的最高领导层(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九名成员(包括胡锦涛、温家宝)中有七人即将退下,所以在2012年的第十八届党代会时需要更换人选。因此,争取进入下届党代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各势力之间的各种动向变得活跃起来。

  这种动向已动摇了胡锦涛政权的权威,最典型的征兆就是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时的阅兵式。

  胡锦涛的前任江泽民在阅兵式时始终与胡锦涛并肩而立值得引起关注。虽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画像都出现在阅兵式上,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都使用了“核心”一词来介绍,唯独对胡锦涛没有使用“核心”,而只以“总书记”进行介绍,这等于向国内外宣布领导核心现在仍然还是江泽民。

  最近,人民日报以完全同样尺寸并列刊登了胡锦涛和江泽民参加公开活动的照片。作为通过一元化领导牢牢掌握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这是极不寻常的情况。在胡锦涛于2002年接任总书记的第16届党代会以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决议,以江泽民为首的引退的领导人尽量少参加活动,也不对他们的活动进行公开报道。这个决议从今年春节期间开始被打破,现在江泽民出来与胡锦涛竞争,导致了可能动摇党组织的事态。

  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胡锦涛政权还没有充分掌握权力,其原因是在上届党代会上发生了权力“扭曲”。

  在上届党代会上,胡锦涛原准备把自己的心腹(现任副总理李克强)安置在下届总书记的位置上,然而这一尝试的结果以失败告终,这给中国的政治形势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据传中国的共产党领导层分为三大派别。

  第一个是来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领导人。共青团派成员具有的特点是,在政治思想教育下,比较廉洁,主张以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为重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救助弱者,比较热心于环保政策和节能。但缺少经济活动和地方政治的务实经验是他们的弱点。

  第二个派别是以江泽民为首的“上海帮”,支持他们的是享受改革成果的城市新兴富裕阶层。他们阻挡金融紧缩和收入再分配政策,在共产党最高领导层中至今依然占据多数。

  势力增长显著的第三个派别是以习近平国家副主席为首的老革命干部子女的“太子党”。这个派别没有强烈的政治主张,是集结在经济利益上的关系网。国有企业或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变为民营的大企业,据说大多由“太子党”掌管。习近平得到了上海帮和共产党元老的支持,跃升为政治局常委,排名在李克强之前,成为下届最高领导人的第一候补人选。

  如果把共产党领导层比喻为一个公司,可以说现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结构:原总经理一派在常务董事以上的高层人员中占据多数,现任总经理试图安排自己的接班人出任下届总经理,却遭到挫败,公司股东家族成员就任副总经理,准备接任总经理。其结果,胡锦涛的权力基础变得不稳定。

  下届最高领导的第一候补人选习近平公开与江泽民接近,据人民网报道,“习近平于10月访问德国时,向默克尔总理赠送了江泽民关于能源和信息技术的两本著作的英文版本,并转达了江泽民的问候”,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

  之所以发生导致胡锦涛权力基础不稳定的“扭曲”,其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以来胡锦涛政权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以来胡锦涛政权的经济政策问题

  胡锦涛出掌政权以来,提出了本届政权要纠正贫富差距,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在2007年的第17届党代会上连任总书记以后,连续展开了激进的政策,对银行窗口融资进行限制,使用相当极端的手段实施金融紧缩。为了改善来自农村的民工的待遇,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允许人民币升值,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强了沿海地区的最低工资制。

  但是,由于次级房贷导致的经济衰退,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出口企业倒闭,出现了严重的局势。受其影响,从2008年中期以后,在党内外都可以听到严厉批评,认为胡锦涛政权的经济政策带来了大量的失业者,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正值此时,2008年9月发生了雷曼冲击。

  中国经济受到了雷曼冲击的巨大打击。胡锦涛政权180度改变了原来的政策,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幅度放宽银行融资,实际上冻结或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和最低工资制等等,暂时搁置了“和谐社会”路线。这些措施显现出效果,现在中国经济实现了V字形复苏。

  但是从其实际内容来看,并不一定都是形势喜人。

  中国的经济复苏依靠的是通过放宽融资来提供大量资金。但是由于提供的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致使出口不振,内需也依然疲软。

  出口全年持续同比下降,虽然2009年9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销售额)与去年9月相比增加了15.5%,但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的,“这个数值中不仅包括个人消费,而且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消费”,“掩盖了个人消费疲软的事实”。

  虽然由于经济复苏使经济繁荣起来,但是中国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越来越严重。失业状况也并没有好转,一般认为,在城市地区登记的失业人员如果包括从农村来的民工,则失业率达到近10%。这使得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政权为了维持对党内权争和各种势力的主导权,改变了当初重视工人和农民的政治方针,开始加强拉拢军队的策略。

日中关系,特别是中国对待鸠山新政权的特征

  胡锦涛对日本的政策,在他正式访问日本,向日本表示向前看的姿态的2008年5~6月达到了最高潮。中国在四川大地震时,迅速地接受了日本的国际紧急救援队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日本表示了善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6月就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达成共识。

  但是,从那以后日中关系不得不说出现了后退。

  最典型的事例还是东海油气田,对于围绕“春晓”(日本名“白桦”)油气田出资比例的谈判,中国方面一年多来始终采取拒绝的态度。只有推进谈判才能打开日中关系的局面。但是当鸠山总理在日中首脑会谈中提起这个问题时,中国领导人只回答说:“这是涉及到国民感情的敏感问题”,“必须倾听中国国内的意见”。

  这种不寻常情况的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内外出现了对这个协议的严厉指责,甚至有的批评认为,这是与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马关条约相匹敌的“卖国协议”。看来在相当高层也出现了责难。

  冷冻饺子问题也一样,在2008年的这个时候,曾经出现了似乎马上就要抓到罪犯的形势,可是从那以后却没有任何进展。即使冈田外长向杨洁篪外长提出这个问题,对方也只是一味强调“正在调查”,连告知进展情况的意思也没有。

  日中历史共同研究实际上已经完成,原定于9月上旬公布。可是中国方面突然决定延期公布,至今没有下文。

  对于东海油气田问题、冷冻饺子问题、历史问题等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主权、领土领海、国民感情的问题,胡锦涛政权保持着极为谨慎的态度。胡锦涛政权下发生的对日政策的后退,与围绕胡锦涛政权的权威的变化不无关系。在判断中国的对日政策时,考虑中国内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胡锦涛主席对鸠山总理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建议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虽然在日中韩首脑会议上总算把“东亚共同体”写进了共同文件,但是只提出以东亚原有的框架为基础发展共同体,显示出中国的想法仍然极为慎重。

  中国曾经有过自己挥舞“东亚共同体”旗帜的时期,但是从2005年前后明显改变,现在中国看来不想触及“东亚共同体”,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就在前几天见过面的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士这样对我说:“现在中国与美国关系非常好,东亚共同体有损害这一关系的危险。日本打算疏远与美国的关系接近中国,但是中国根本不会考虑排除美国加强中日协作关系。”

  日本民主党政权至少在有关外交问题上的草率发言引人注目。为打破官僚体制拒绝对各种文稿照本宣科是好事,但是反复发生欠缺外交思考的发言,其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结构:日本向美国传递错误信息,造成日美关系不必要的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反而令中国为难。认为只要向中国表达善意,中国就会倾听的想法是错误的。

  日中关系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日美两国如何支持胡锦涛政权,以免其在内政外交上的权威下降。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