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型企业关系的经济分析

日期 2008年9月16日
演讲者 森田穗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主持人 中原裕彦(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知识产权政策室主任)
下载/链接

摘要

垂直型企业关系——三个论点

森田穗高的照片  关于垂直型企业关系(即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与生产最终消费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博弈论分析与对现实问题的应用的论点,我对下述三个问题进行说明。

  1. 对产业的自由参与是否有利于经济
  2. 垂直型系列企业关系的经济分析
  3. IT革命对日本的垂直型企业关系产生的影响

对产业的自由参与是否能提高社会福利

  针对肯定自由参与的一般理论,有"参与过剩定理"(Suzumura & Kiyono 1987年、Minkiw & Whinston 1986年)认为,如果参与企业数比总剩余最大化水平还多,即达到过剩,就可以通过限制参与来改善社会福祉。这个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中很重要,有些主张甚至将其作为过分竞争的一个定式。

  这个理论描述的过剩参与发生的逻辑如下:企业负担参与固定费用(参与费用)进入市场,然后参与企业之间对选择生产数量展开竞争(古诺竞争,Cournot competition)的情况做出设想。这时,如果自由参与的企业数多于使总剩余(消费者剩余+各公司利益总和)最大化的企业数,则新参与导致总剩余增加的部分低于参与成本(社会成本),新参与企业以原有企业生产量减少的形式创造利益,即显示出发生了过剩参与。容易发生过分竞争的产业(钢铁、石油化学、水泥、纸浆、白糖等)都具有需要巨额参与成本、原材料比较类同、产业结构趋向寡头垄断等共同点,容易套用过剩参与定理,对这些已经有过讨论,但是钢铁、石油化学、水泥、纸浆、白糖都是中间产品这一点却被忽略。

  在明确纳入了垂直型企业关系的寡头垄断模式中,自由参与情况下的企业数是否过剩呢?Ghosh与Morita(2007)两人的研究认为既可以过剩也可以过少,这也是我们得出的结论。

  为什么会如此呢?实际上,生产最终消费产品的企业是根据中间产品的价格进行价格竞争的,由于中间产品必然比最终产品价格低,参与企业的利益小于总剩余增加的部分,因此新参与的回报有可能太少。中间产品价格越低,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在市场上的势力越强越具垄断性,中间产品产业的参与越容易过少。

  因此,如果研究限制参与时,不仅要研究对象产业,考虑具有垂直型关系的相关产业在市场上的势力也很重要。

垂直型"系列"企业关系是不是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源泉?

   垂直型企业关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特殊投资(设想特定的交易对象,向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投资);(2)与少数供应商企业保持长期稳定交易;(3)资本关系(制造商持有供应商的一部分股份)。截至80年代,垂直型企业被视为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源泉,克莱斯勒等公司曾经有意向引进过日本式的"系列"。但是到了90年代后半期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意见认为"应排除系列这个落后于时代的障碍",加上IT技术的进步,"应实现产品和部件的接口标准化,与多个供应商谈判,从中选择最佳供应商"形成一种风潮。但是,当时我觉得这种意见过为极端。

  因此我决定对垂直型系列企业关系背后的经济理论和IT革命给日本的垂直企业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调查。

IT革命给垂直型企业关系带来的影响(Morita and Nakahara(2004)合作研究)

  由于IT革命,削减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成本,使制造商可与多个潜在供应商谈判,从其中价格最低的供应商采购货品。因此部件的最低价格必然被压低,与多个供应商谈判的好处也更多。这样,对制造商来说,促进标准接口部分的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其他部分(特制部件)也实现标准化的好处进一步扩大(IT革命→标准化)。

  另一方面,IT化还有助于提高特制部件的制作效率。通过引进3D CAD使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紧密,并因此改善产品质量就是很好的事例。但是,要想有效利用这些特点,就需要让供应商进行比以往更多的特殊投资。这样一来,供应商反而受到更为严格的挑选,向少数精锐化发展。另外,还可能具有促进从标准化部件向特制部件转变的效果(IT革命→特制化)。

  关于所谓"模块型"(Modular)产品,有符合"从多个供应商采购标准化部件"这种一般性意见的部分。但是关于汽车等的"磨合型"(Integral)产品,系列型关系可能反而具有优势的一面。基于这一假说,我采访了10家制造企业(汽车、建设机械、重工业、服装制造各1家,电机、电子机械6家)。

  调查对象中既包括标准化部件比例较高的企业,也包括基本上没有标准化部件的企业。在标准化部件比例较高的电机、电子机器产业,可以见到通过IT化增加潜在供应商数量的模式,其中一部分企业正在从特制部件向标准化部件转变。另一方面,同样是电机、电子机器企业,也有通过利用IT提高了特制部件的投资水平减少了供应商数量。在其他领域,重工业尤为显著。我们得到下述结论,"系列纽带增强或放松并不完全起因于IT革命",它会因产品的特性而异,即使在同一公司内部,也会产生两种效果。

垂直型企业关系与"Hold-up"问题

  我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理论假设(Morita2001),在垂直型系列企业关系背后,可能存在(有时)通过长期稳定的交易与资本关系的组合,引发特殊投资"这一基本逻辑。

  首先说明一下作为其前提的"Hold-up"问题。

  "Hold-up"问题是由于制造商(买主)、供应商、其他制造商(潜在买主)这三者的关系产生的。供应商支付一定的成本C进行特殊投资,生产出的产品由买主以符合该投资的代价(G+C或更高的价格)购买。获取与生产G价值的一般产品相同或更高的利润,是供应商原本的理想,而且其他制造商所承认的产品价值S'必然低于S。但是,在单纯的One-shot(一次性)博弈模型中,特殊投资关系不能成立。供应商投资时成本C已经发生,假如与买主议价无果,就只能以低于原来价格的S'价格出售给其他制造商,别无选择。因此作为买主,不支付G+C的代价,只以S'(或S'+1日元)价格收购的欲望发挥作用(Hold-up)。但是,没有追加投资的一般部件,与买主议价无关,对任何买主都可以要求G价格。所以如果与买主的信赖关系不充分时,供应商就会选择不投资。

  一旦发生了"Hold-up",创造附加价值的投资关系便不复存在,最终招致竞争力丧失。解决方法是在投资前签订合同或垂直型合并,但涉及到成本问题,并不一定适用。其他方法还有通过长期稳定的交易建立信赖关系。首先买主向供应商保证最低限度支付"G+C"的代价。假如买主违反约定,与供应商的信赖关系受到破坏,从下次起就要一直以与一般部件相同的价格购买,毫无净价收益。另一方面,如果信守约定,供应商就会继续投资,长期利益得到维持。在这个意义上,保持长期交易作为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发挥作用。如果即便如此信赖关系也不能保证时,还可以通过资本关系缓解违约念头。

开展战略性系列关系讨论

  虽然无法断言系列关系的是与非,但即使要解除系列关系,也需要战略性地思考为什么解除。单纯的障碍应该消除,而且在标准化的潮流中解除系列关系也是一个选项。不过,如果只是出于单纯阻止资本关系的目的,连特殊投资的系列关系也彻底解除,创造附加价值的投资也可能停止。

会场照片

References

  • Ghosh, Arghya and Hodaka Morita. 2007. "Free Entry and Social Efficiency under Vertical Oligopoly."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38, pp. 541-554.
  • Mankiw, Greg N. and Michael D. Whinston. 1986. "Free Entry and Social Inefficiency."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7, pp. 48-58.
  • Morita, Hodaka. 2001. "Partial Ownership Induces Customised Investments under Repeated Interaction: an Explanation of Japanese Manufacturer-Suppliers Relationships."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48, pp. 345-359.
  • Morita, Hodaka and Hirohiko Nakahara. 2004. "Impacts of the Information-technology Revolution on Japanese 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Vol. 18, pp. 390-415.
  • Suzumura, Kotaro and Kazuharu Kiyono. 1987. "Entry Barriers and Economic Welfar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54, pp. 157-167.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