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阶段的亚洲金融合作与中国的关系

演讲内容谢绝引用

日期 2005年6月15日
演讲者 山崎达雄 (财务省国际局调查课长)
主持人 田边靖雄 (RIETI副所长)

摘要

※根据演讲者要求,演讲内容谢绝引用、转载。

不断加深的日本经济与亚洲经济圈关系

  东亚区域内贸易比率在2004年为53.4%,超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直逼关税同盟的EU(65.7%)的水平。东亚各国在实际贸易上的相互依赖,快于缔结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步伐。

  亚洲各国通货与日元的关系也迅速地紧密化了。只有人民币保持着与美元挂钩的关系,与日元却没有什么关系。韩元在1997年通货危机之后变得更有弹性了,2004年韩元和日元的关系超过了与美元的关系。泰国铢,新加坡元与美元的关系依然很紧密,但是距离正在缩短。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人民币实行浮动的话,亚洲通货全体的关系会变得更紧密。这与欧元诞生前常见的各国通货对美元、对日元的同样地变动是同一个道理。

发展亚洲地域协作中的CMI与ABMI同

  还有,从外汇储备的情况来看,亚洲经济圈约有2兆3000亿的美元,美元经济圈(包括墨西哥、加拿大)约有1700亿美元,欧元圈(包括没有加盟欧元的北欧)约2000亿美元。这是介入汇兑的结果,反过来说,当起美元经济圈发生通货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援不够的情况下,最终依赖美国增发美元供给,欧元圈也是如此。但在亚洲圈不管日本加印多少日元,中国加印多少人民币,将其提供给对亚洲危机国都无法构成直接的支援。外汇储备绝对不是没用的储蓄,在未来直到亚洲共同通货形成为止,有必要将这些外汇储备作为亚洲没有共同货币的补充手段而充分利用,以此为背景,出现了清迈协议(CMI)和亚洲债券市场构想(ABMI)等动向。

  为了扩大经济圈,以及扩大贸易、资本交易的份额,亚洲地区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在贸易投资方面通过自由贸易区和EPA促进商品、服务、人才移动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在通货、金融方面通过清迈协议(CMI)和亚洲债券市场的构想(ABMI)开展合作,就像车的两个轮子一样缺一不可。

  清迈协议(CMI)是通过相互融通外汇储备,防止通货危机发生协定,始于1997年的亚洲通货危机。泰国外汇储备快要见底的时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得到充分的支援。为此召开了泰国支援国会议,进行了必要的支援。借这个机会,亚洲各国依靠自身力量防止通货危机的热情提高了,提出了亚洲通货基金(AMF)的构想,但因无法得到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解,只能放弃。因此由日本单独提供资金,对之后发生通货危机的印尼和韩国提供了援助。

  2000年清迈协议(CMI)达成,已经经过5年了。另一方面亚洲债券市场的构想(ABMI)开始实施也过了2年了。就像泰国通货危机前看到的一样,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之间会发生通货种类和时间上的误配。为了减小通货和期间的“双重误配”,用亚洲债券吸收亚洲地区的储蓄,以让投资在区域内回流为目的,从2003年开始实施。

加强清迈协定之策

  根据清迈协定的交换货币协议,是两国间的,日本和泰国、中国的协议是相互的,与其他国家间只是单向性的,合同金额在2005年4月底为395亿美元。为了让清迈协定较快升级,5月的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10+3(日中韩)的财长会议。提出了4个要点。

  其一,是强化和统一监视地区经济的CMI框架。

  其二,是举行外汇交换过程的明确化和集团决策构造的确立。交换交易的协议是两国间的定,目前为止发生通货危机时,必须由各个国家发出请求。这既麻烦、又复杂,决定建立这样一个组织,譬如要是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哪里,由日中韩中的任意一国,以及集团内的某一国为代表,发生危机的国家只要和这两个国家讨论即可决定。

  其三,是大幅度扩大规模。扩大到目前水平的2倍,方法是扩大原有协定,缔结新协定以及把目前单方向协定变为相互的协定。

  其四,是改善交换外汇的提取机制。保持清迈协定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的补充性质的同时,使它能够采用一些随机应变的对策,将没有国际通货基金参与也能实施的换汇额上限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应以此为满足,今后应向着加强清迈协定,探讨更为多元化的政策。

有关和亚洲债券市场(ABMI)现状

  其次是ABMI,由6个研究组进行研究。

  这里举几个具体的进展例子。

  首先,从2004年12月开始由国际合作银行(JBIC)担保发行了日元债券抵押证券(泛亚洲债券)。首先,在韩国由多数(46公司)的优良中小企业发行日元债券,由特定目的公司承担,其中的2成由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买下,附有最低2成的保证。特定目的公司发行优先债券,附有韩国中小企业银行的全部保证。优先债由新加坡的特定目的公司接受,由他们面向投资者发行,并提供JBIC的本金保证。被评为AAA级,对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了以极低的成本筹措资金。

  其次,是尚未实现的以多种通货发行债券。譬如,本金以日元,利息用泰铢支付。这样做从日本的投资者看来,本金的汇兑风险没有了,而且利息的支付比以日元支付收入高。对发行体(并列政府又泰国政府机关)来说较之以泰铢发行国债,利息支付负担轻。如果它能实际发行,在市场上对于日元和对亚洲通货的组合的信任会提高。

  同时,现在亚洲开发银行(ADB)正在实施亚洲保证机制的调查。探讨还未得到充分的信用保证的亚洲优良企业,能否由这个保证机制提供保证来发行债券?

  有关域内的结算系统的研究也在进行。结算系统的选择有很多,但最理想的系统是能与域内全部国家的结算系统相连接的系统。这里有一个谁承担成本的问题。有某种程度的量的交易当然很好,但现在的状态比较难。作为现实的方法,在现在系统下,区域内各国正在考虑为让Global Custodian的结算机制的方便性发挥出来的政策限制缓和。

  此外,在马来西亚,泰国,ADB,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行了当地通货债券。通过ADB,IFC,JBIC等评级很高的国际金融机关发行,与国债并列,对基准的形成很有用,也能发挥以当地通货发行公司债的启动水的效果。

  有关这一连串的措施,在“亚洲债券网”有详细信息,请参照。

东亚债券市场的新课题

  东亚的债券市场急速扩大着。从1997年的约3500亿美元,到2003年达到1兆2000亿美元,对GDP比从约19%增加到44%。在这种状况下,此前的10+3财长会议上,对下面一些新课题达成了一致。

  首先是日本提议的亚洲通货一揽子债券的研究。在域内有共同的债券发行单位,而且不是美元或欧元,而是用亚洲货币来表示,以追求域内全体的规模利益。关于这一问题以前就有议论,而在政府财长间达成一致意见是第一次。实现实际发行划还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不过,对开始研究达成一致意见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一点也是日本的建议,即成员国的自我审查。这在2004年举行听证时由市场参加者所指出,关于对亚洲债券市场的投资等的障碍,由各国实施自我审查,每季度制作一次进度报告。有关市场的限制,特别的进入限制,在FTA,EPA做着两国间谈判,然而进展缓慢。因为,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差别很大,还有97年的通货危机中过分急速开放市场造成的外伤。所以采取自我审查的形式,公开各国对投资障碍的措施,目标是培育更有效的债券市场。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风险

  用实质GDP增长率观察中国经济的现状的话,03年、 04年连续以9.5%的速度增长,05年的目标是8.0%。为什么把目标定的比上年低呢?是为了一边控制不让投资过热、同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还有雇佣问题因而不想使经济增长率有较大起伏。以下以中国经济的现状数据为基础探讨。

  (1)中国的不动产价格指数的推移
  观察中国的不动产价格指数变化,可知上海从顶点上降了下来,全国水平还在上升。中国实行着土地所有改革,以50~70年的定期租地权卖掉各自的土地,各地方政府把土地收入用于开发区和城市的开发。通过开发周边的土地价格上升再出售土地,以此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动向无论中央怎样想控制,都很难完全控制。

  (2)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推移
  一方面,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停留着在1.8%,这与政府限制服务行业(医疗·通讯·交通)价格上升有关,人工费用也由于存在剩余劳动力,其劳动力价格比一般的市场经济下的劳动成本要低。消费者物价不上升,土地的价格上升,这是与日本的泡沫的时期很相似的状况。

  (3)中国的通货供应、贷款、外汇储备的推移
  中国的外汇储备量急剧地伸长着。这个因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人民银行从市场买下剩余的美元。并向市场提供相同额度的人民币,它将增加中国的通货供给量。但是观察贷款和通货供给量(M2)的增长,却会发现紧缩政策的效果,从03年开始大致14%左右推移着。

  可是,如此不断收购美元的话,通货供给量会不断上升,所以人民银行不能不发行支票来吸收人民币。这就是不胎化,但是票据要花利息,它构成人民银行的成本。如果票据成本升高,人民银行的收支平衡状况会变坏,所以不可能无限介入。

  人民银行与日银不同,给活期存款也加上利息,以此给弱势的银行提供补助金,但最近对于超过法定准备的超过准备的利息减少了一半。这样做除了导入市场原理这一表面理由以外,还有人认为其中包含想把不胎化成本降下来的目标。由于它是一种金融缓和,实际上短期利率也下降了,结果捆住了自己的金融政策的手足。因此为了中国经济的安定,早晚需要实行人民币改革。

  (4)不良债权
  中国的风险的之一有不良债权。观察银行的贷款余额会发现,4大国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并不太增加,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在增加,其中很多是地方政府出资的。尽管不良债权比率比2003年有所减少,那是由于贷款余额本身不太变化,作为分母的贷出余额在增加,所以不良债权的比率在减少。如果继续强迫贷出,很容易变做不良债权。

  (5)股票市场
  另一个中国弱点是股票市场。一般情况下经济如此增长,股票价格本应上升,但事实上却在下降。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建立的股票市场,并不是通常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而是为了让国有银行的股票上市筹集资金而建立的,获得的利益的一部分用于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所以投资家都逃掉了。现在中国的股票中,中国的一流企业在纽约和香港市场上市的部分,或是在中国活跃的外国企业的股票,都获得了高回报。但中国国民因为在本国买股票而亏损,不满在增加。

  (6)城市和农村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和农村的所得差距的扩大。据说差距可达6倍或8倍。而且中国尽管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备。据04年的统计,城市部养老金保险的加入率约为46%,失业保险40%,医疗保险约34%,劳动灾害保险约26%。而农村部分几乎完全没加入。以前人民公社和国有企业曾经做到了基本保障,但现在做不到。

  在贫穷的人口增加之中,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移动。本来提高农村收入就行,但因为办不到,不得不采取承认农村剩余人口进入城市、在城市设法安置他们的政策。

面临改革呼声的人民币

  如今的中国,不仅部分富裕层,普通的公务员等也以被售与的机关宿舍为本钱进行不动产交易。还是用贷款买,但贷款与日本不同,5年左右,留有余额,以滚动式偿付为前提的贷款有不少。但由于内外的突发事件不动产价格急剧下降时,滚动偿付会不被认可,风险变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也期待早日实施人民币改革。日本的场合也是如此,果断地实施汇兑制度改革,也许不能避免短期的冲击。但是克服困难去实施,将为中国的将来带来利益,进而也将为日本和亚洲带来利益。同时,我觉得亚洲的金融合作正是在这种时刻作为安全网络而起作用。

提问与回答

问:

虽然说人民币有必要改革,消费物价指数在去年夏天从顶峰落下,不胎化的限度即将到来,倒不如提高利息。货币供给这1年来也还稳定,从长期来看维持现状不也没问题吗?

答:

中国的消费物价的上升下降几乎都是食品价格的反映,这是由于它受气候左右、还构成农民的收入,因而限制不那么严。但是,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有政府管制的部分,市场经济的过热很难反映在消费物价指数上。

  另一方面,怎样看不动产价格是一个难题,不过我想问题主要在于不动产价格是否与土地的实际利用价值一致。在上海也有超出利用价值的不动产价格上涨,是不是部分土地的价格把全体的价格提升了起来?

  同时,我认为不胎化进展的未必顺利,应该降低利率,人民币欲升而不升,明显处于不正常状态的是中国的国际收支。04年的国际收支的误差遗漏为270亿美元的黑字。外汇储备增加额在2002年为755亿美元,2003年为1170亿美元,2004年为2064亿美元,增加了2到3倍。一般这是不会发生的事。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资产者在海外持有的美元资产,在人民币即将上升之时回到国内;原因之二是,由于政府当局抑制国家银行的贷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投资而从海外筹措资金。误差如此之大,我觉得是贸易业者推迟了人民币的支付。同样的情况,在日本转向浮动汇率制的时候也发生过。

  总之,我认为经济规模变得如此之大,无论多么中央集权的国家也很难维持固定汇率。中国因为有潜在的增长力,即使因通货改革受到短期影响,也能马上回到增长轨道上。

问:

有一阵子曾有日元成为国际通货的说法,这种说法后来怎么样啦?

答:

亚洲通货,包含人民币在内,日元、韩元,以及其他的通货大致上会有同样的趋势。日元的国际化,是日本企业在外国进行贸易时,用美元结算有汇兑风险,日本的金融机关又难于战胜使用美元的美国的银行,所以想尽可能让日元易于使用。让日元易于使用的对策不断地实施,今后与日元有共同特性的亚洲通货能相互融通的话就更好了。实际上,在泰国邦银的融资80%已经不是用美元计算,而是用泰铢计算的融资。日本的跨国企业曾经全部使用美元管理,但从很早开始就在亚洲各地展开活动的邦银熟悉当地的结算,所以有些又回到了邦银。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