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看日本式经营管理的局限性——新育人结构,新组织结构

日期 2003年2月18日
演讲者 平尾诚二 (原日本橄榄球队教练)
评论员 佐野忠克 (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审议官)
主持人 广濑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摘要

  由于本人一直从事橄榄球运动,虽然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经营管理,但我的讲话中会大量涉及有关体育的话题。我正是想通过球队的组织形式,球员的培养方法来给现代的经营组织理论和人才培养观念提供一些参考。

  在组队管理上日本人提倡的是集体合作精神。我也经常接到一些演讲邀请,希望我去讲一讲体育中的集体合作。在进行这类演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人心目中的体育就是棒球。

  棒球确实是日本人非常熟悉的体育运动,其组织运营形式以及比赛的进行方式都反映着日本社会上令下行的传统模式,而且比赛起来按部就班。在以往的社会中,这种上令下行、按部就班的模式可以行得通。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之下,社会所需要的是随机应变能力。用体育项目来比喻的话就是象橄榄球、足球、手球、篮球等这一类"进球型项目"。这些项目要求选手在场上及时判断比赛情况,采取有利的攻防战术。

  然而日本人不擅长这种"进球型项目"。这是由于"进球型项目"强调的是个人判断,而不能一一听从教练的指示。

  日本人具有良好的顺从素质,他们对上级的要求会一一认真执行,而且细致入微。这一特长也被日本制造业能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这一事实所证实。然而,日本人所缺乏的是临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另外,日本人认为比赛就得规规矩矩地遵守比赛规则。但是,象橄榄球这样的运动,比赛中裁判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很大作用。适应不同裁判的判罚,要求球员在比赛开始后尽快熟悉本场比赛裁判的判断习惯。换句话说,"进球型项目",随机应变的个人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左右比赛的结果。

  最近,商界常使用"模式"这个词。但是,我个人认为"模式"在"进球型项目"中已经过时。这是因为"模式"在一定的场合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效果并不会持续存在。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某种模式被使用一次,一瞬之间就会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于大工程、大项目也许需要一个完好的组织或体系,然而,在我看来体育比赛中已经再也不需要什么模式。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个人"能力是当前培养人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个人"的能力提高了,整个队伍的水准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提高,比赛也会更加精彩。

  那么,如何去培养这样的"个人"呢?日本传统的教练方式要求运动员按照教练的指导,一丝不苟地完成训练任务。这种方式遏制运动员的独创性,也不能激发运动员参加训练提高运动水平的积极性。改变这种教练方式,让运动员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研究该进行怎样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的训练自觉性,培养出有个性的优秀队员。

  另外,我在执教中还发现一个现象。"进球型项目"都有一个传球行为。然而日本人并不擅长这种行为。我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出现传球失误,在日本受到谴责的是传球队员。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传球和接球来说,传球要比接球难得多。它要求传球队员在一瞬之间把握全场的情况,抓住最合适的时机将球传到接球手的站位。但是,在"进球型项目"发达的法国等国家,情况刚好相反。由此,我想到当今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生活。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这就要看每个人的能力了。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让它牵着鼻子走。利用好这些信息,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培养成熟的"个人"所需要的就是触发其自觉性,做一个聪明的接受者。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