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往何处去

日期 2003年1月20日
演讲者 关志雄 (RIETI高级研究员)
主持人 津上俊哉 (RIETI高级研究员)

摘要

  我就是刚刚介绍过的关志雄。今天,我想就人民币走势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由于题目非常广泛,我准备分三个部分来谈。首先,在第一部分谈一谈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透过人民币和日元看中日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从中长期的角度探讨人民币走势问题。

人民币有没有升值的必要

  首先,目前人民币确实面临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关键是在中国的对外收支的大幅改善。从对外贸易方面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根据去年的数字,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增长了大约20%,贸易顺差比2001年增长了约30%,达到3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中国出口表现良好?我认为这大概是由于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正面影响。在资本收支项目上看,直接投资流入增加了12.5%,超过500亿美元。反映对外收支顺差的扩大,去年一年外汇储备就比上一年增加了742亿美元,总额达到2864美元。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外国政府公开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是难以应允的,况且,目前中国正处于领导人换届时期,3月份新总理上任,所以,我认为目前上调人民币汇率还不是时机,还应该给中国一段时间。现在,中国政府对于提高人民币汇率依旧保持谨慎的态度。

  客观地讲,我对维持低汇率和让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政策不表赞同。本来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由于融资利息比投资利息要高出许多,因此外汇储备越多损失越大。另外,在考虑国内政策时,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给金融政策的执行带来许多困难。

  不知是福是祸,现在,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也是这种情况,物价没有上涨而资产价格却大幅上升。由于中国在资本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股票价格没有上涨,但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所带来的货币增加量的一部分流入房地产市场,造成了房地产价格上升。另外,从对外关系来看,上面已经提到来自海外的压力,实际上不管美国还是日本,与中国贸易的不平衡正在扩大。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已经超过对日本。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恶化,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必然会激化。因此,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提高人民币汇率势在必行。那么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提高人民币的汇率呢?

  许多日本人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三、四成,然而我认为中国能做到的最多也就是每年提高3%到4%。这样,持续几年,就会提高大约20%,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中国还应该以此为契机,改革外汇制度,摆脱目前的固定汇率制度——钉住美元制,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为什么要采用灵活的汇率制度呢?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同时实现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金融政策和外汇汇率的安定这三个目标。也就是说,(1)放弃自由的资本流动,在限制资本的同时,实现利率的自由升降或维持金融政策的安定。目前中国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2)放弃独立的金融政策,可以维持自由的资本流动和固定的汇率。(3)放弃固定汇率的外汇制度,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从而维持自由的资本流动和独立的金融政策。只有以上三种选择。

  今后中国大概会由以上(1)向(3)转化,也就是说向近似于日本的形式转变。实际上,虽然中国在条文上规定限制资本,但由于加入WTO之后外国金融机关的进入,这种限制越来越起不了作用。当资本流动自发地向自由化方向发展时,为了保持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许多中国经济学家也在议论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否为代替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办法。

  话说到这里,常常会使人产生人民币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的转变与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必须同时进行的这种误解。然而,我认为有必要将两者区别看待。现在,中国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摆脱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时机已经成熟。但是,我反对中国政府应主动推进资本流动的自由化的主张。这也是我们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总结出的教训之一。发展中国家中,金融制度、以银行部门为主的坏账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处于这种脆弱的状态下,我认为政府不应急于对外开放,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

人民币升值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下面,我想通过汇率变动的影响谈一谈中日关系。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将中日关系看作是互补的还是相互竞争的,结论截然不同。从日本来看与中国竞争的产品占其出口的份额虽然从1990年的3%,上升到2000年的16%。但这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日之间的竞争关系还处在较微弱阶段。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的崛起对日本通货紧缩同时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负面的效应来自与中国产品的竞争。中国的出口价格的下降,不仅在日本的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都会引起需求上向中国的转移。这不仅意味着日本价格降低,其生产也会受到打击。

  反之,也有有利的一面。许多日本企业从中国购买中间财。从中国进口的价格下降虽然也会引起国内物价的下降,但由于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下降,对生产却会产生正面效应。正面和负面哪一方影响更大要看中日关系是互补的还是相互竞争。我站在中日关系互补的立场上,认为正面效应占主导地位。以上看法是站在日本企业的角度提出来的。退一步,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没有什么负面效应了。

  下面谈一谈人民币汇率上升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那么中国的出口价格以美元计算的话就会上升。因此,需求向日本转移,对日本产品的需要也就会增加。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回到刚才的互补关系和相互竞争关系的话题上来,由于目前中日关系中竞争的部分极小,这种需求的向日本转移的范围也就非常狭窄。况且,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出现失速而不再向日本购买机器、零部件等等,收入效应就会发挥作用。从整体上来看,需求可能不增反减。

  从供给方面来看,与以上所述相反,由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升高,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升高,从而对生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管从需求方来看还是从供给方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日本经济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见解。

  在另一方面,中国经常对日本提出,日元贬值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威胁。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日元贬值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样有好与坏两个方面。人们经常强调其负面影响,认为日元贬值就会造成对中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减少,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对日本产品来讲相对减弱。但是,好的要素常被忽视。首先,中国从日本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另外,中国从日本政府借来的日元贷款,在日元贬值时,不仅是利息部分,包括本金在内,偿还债务的负担都会减轻。正反两方面的要素同时发挥作用,哪一方的影响更大一些呢?从中国来看,这与中日关系是互补的还是相互竞争的密切相关。

  从中国的立场上来看,与日本竞争的部分也只不过占出口的四分之一,两国间的竞争程度还相当微弱,互补的部分还占很大的分量。因此,如果日元贬值,真的就是负面影响大吗?我对此怀有疑问。我认为,日元贬值对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利要大于弊。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人民币走势如何

  最后,我想从中长期的角度谈一谈人民币走势问题。首先我想确认一个事实。从1978年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以后,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实现了9%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但是以美元为基准的中国GDP与美国相比较,与初期水准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一直停留在10%这一水准上。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状况。如果将中国与美国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的话,中国GDP的增长率超过美国的三倍。之所以出现两国间GDP规模没有缩小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度下降。无论名义值还是实际值都呈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形。单纯就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来看,与1978年当时相比,名义汇率贬值约80%、实际汇率贬值约70%。

  那么,为什么人民币一直贬值呢?在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思考问题时,根据"巴拉萨-萨缪尔逊"(Balassa-Samuelson)的学说,像中国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汇率应该呈上涨趋势。然而中国不但汇率没有上涨,反而下跌许多。为什么"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在中国没有奏效呢?首先,中国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外,中国出口得越多出口价格就会越低,从而导致国内贸易条件的恶化,一种所谓"丰产贫困"的状态。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当贸易产品部门(即工业部门)生产效率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也会随之相应提高。一个国家如果存在统一的劳动市场,无论是哪个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趋势,这样非贸易部门的工资也会随之上涨。从而引起非贸易产品相对价格的上涨。这种相对价格的上涨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会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如果让汇率浮动可安定物价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上升。无论是哪种情况结果都一样,就意味着实际汇率上升。

  那么,我们再回到为什么"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在中国没有奏效这一问题上来。在中国,由于目前农村还有1亿5000万到2亿的剩余劳动力,即使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工资也不会上涨,实际汇率也不会上调。这种状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似乎有些特殊。

  关于中国的汇率为什么一直下降的第二点原因,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同时增加,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中国的贸易条件越来越不利,从而造成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根据以上两点,下面谈一谈人民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迄今为止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或者说摆脱丰产贫困,向提高汇率,改善贸易条件的方向转变。首先需要削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一部分进口改由国内制造。这样使供求关系出现逆转,从而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人民币汇率。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本国产品价廉质劣的阶段汇率都会较低。当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以后,汇率也会随之上升。最近,"中国制造"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善,从经济的对外收支状况来看人民币已经逐渐摆脱了下降的趋势,正朝上升的方向迈进。

  但是寄希望于第二次广场协定的继续还为时尚早。这是由于剩余劳动力问题还不会在近期内得到解决。至少还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

  人民升的长期走势对决定中国的GDP何时能超过日本,何时能超过美国至关重要。我可以大胆地预测,今后,10年、20年人民币会呈缓慢上升趋势,而这一趋势其后更会加快一些。根据这一分析可以看出,中国GDP超越日本大概不会超过二十年的时间,超越美国也会在本世纪中期即2050年前后完成。

提问与回答

问:

关于人民币汇率上调的问题,从日美关系来看,在日本对美国出现相当大的贸易顺差时,受到美国强大压力的影响,造成日元升值以及包括资本自由化在内的日美经济摩擦。现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排在第一位,但是丝毫看不到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在美国学者中间,就在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问题,认为日本转嫁责任,对日本的做法提出批判。与此相比,美国对中国持缓和态度。对此,关先生是如何看待的?

答:

日美贸易关系与中美贸易关系有一点重大差别。这就是日本向美国出口,几乎都是日本企业的产品出口给美国,而绝少美国企业在日本制造产品之后,美国再逆向进口。然而,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一大半是美国的企业在中国国内建厂,美国再逆向进口其产品。这样,作为从中国进口产品利益的代言人,一开始就在美国国会中有很大势力。由于大多数产品都处于这种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贸易摩擦,缓解目前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