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别专栏:解读2011年日本经济

让2011年成为构筑日本与东盟新关系之年

福山光博
顾问研究员

日新月异的亚洲

  回顾去年一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亚洲的强劲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明确显示出亚洲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主力。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发达国家平均只有+2.7%,而新兴的亚洲达到+9.4%。可以预计,今年也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根据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9.6%,印度为+8.4%,东盟5国(注1)为+5.4%,均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2.2%),亚洲将保持作为世界增长中心的地位(注2)。

  亚洲各国的发展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对全球的或地区的政治版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参加去年在首尔召开的20国峰会的亚洲国家,除日本外,东道国韩国以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东盟会议东道国越南也出席了会议,这些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得到了加强,世界上的重要政治议题已经不能只由“发达国家俱乐部”来决定。由于环境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日本迫切需要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重新定位作为伙伴的亚洲各国,建立新型关系。

  此外,从地区政治结构这一侧面瞄准东亚时,与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政治上也充满自信的中国和印度两国建立怎样的关系,如何推进政策,是日本目前面临的课题。同时,自2005年以来每年召开的东亚峰会,今年美俄两国也将参加,在这样的地区框架中,怎样接纳两国也成为重要的问题。今年是重要的一年,必须在面对上述各种课题的同时,应对东亚地区的形势。

越来越重要的东南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忘记维持和构筑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重要性。目前成员国已增至10个国家的东盟,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根据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2010年度上半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9.5万亿日元,虽然不及与中国的13.4万亿日元贸易额,但是东盟已成为超过美国的8.2万亿贸易额的贸易伙伴。而且,根据经济产业省的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度调查),日本在东盟6国(注3)设立的当地法人企业数量达到4046家,超过在美国设立的2662家,可与在中国本土的4213家相匹敌,对于日资企业来说,东盟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和销售据点。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东南亚经济预测,东亚6国从2011年到2015年将实现持续平均+6.0%的稳定增长(注4)。

  东南亚的重要性不仅限于经济。如上所述,日本需要把美俄中印等大国的动向纳入视野,同时为了开展在东亚国际政治上的博弈,建立与东盟各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不仅如此,考虑到对于日本的生存来说不可缺少的贸易通道经过东南亚,日资企业的生产网络遍布于该地区,因此,可以说在这一地区实现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稳定,对于日本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让2011年成为构筑日本与东盟新关系之年

  如上所述,在认识到东南亚对于日本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需要从什么样的观点来构筑相互关系呢?以前一提起与东南亚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在经济上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东南亚各国这一模式。但是现在的日本与东盟关系,已经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模式来看待,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来加以理解。笔者在这里想指出,日本在今后构筑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日本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经济的相互依存加深,逐渐形成一个广阔的经济圈。这一地区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加深,在笔者10年前参与编辑和执笔的《通商白皮书2001年》中也曾经涉及,其后,正如去年的《通商白皮书2010年》通过数据所验证的那样,东亚生产网络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向包括销售据点和研究开发据点在内的网络发展,在质的方面也不断发展(注5)。随着这些变化,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地区企业,不是作为由国界分断的地区,而是作为一个经济圈不断扩大经济活动,因此,日本与相关各国需要不断摸索加深经济关系和符合企业活动实际情况的制度方式。

  第二,完成以东盟为枢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和自由化,并在制定规则方面取得进展。东盟把截至2015年完成“东盟共同体”纳入视野,推进地区内部的一体化。同时,为与6个周边国家(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并把这六个国家纳入东盟+6的经济统一体,已经建立了工作小组,开始在政府间展开讨论。而且,东南亚的部分国家还加入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表明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日本也不能落后于这一潮流,应把东盟各国作为共处于一个经济圈的成员来对待,主导建立地区框架的工作。在去年召开的东盟+6财长会议上,日本提出的《迈向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Initial steps)的提案就是以这一潮流为基础的产物,人们期待根据该提案,推进东盟+6的广泛地区一体化构想的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EA)(注6)。

  最后,也许与上述两点相反,在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到,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东南亚是多种多样的。以人均经济水平为例,在东盟,从新加坡那样与日本基本处于相同水平的国家,到CLM(柬埔寨、老挝、缅甸)那样的贫困国家,范围非常广泛。前者对于日本来说,可以成为在这一地区设计先进制度的伙伴,而后者则需要发展基础设施等的经济援助。正如《迈向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中也阐述的,为了推进广泛地区的一体化,应考虑自由化与发展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此外,在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如末广昭所说的“中等发达化国家”(注7),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就像日本经历的各种课题一样,面临着低生育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环境问题、城市问题等等。对于这些国家,正如《新增长战略》(2010年6月内阁会议通过)中也指出的,以日本的技术和经验为手段的课题解决型方式是有效的。如上所述,日本需要一方面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其多样性,制定和实施具体细致的政策。

  今年的东盟会议东道国是印度尼西亚,日本也参加的东亚峰会预定于10月底在该国举行。笔者期待,在此次会议前,对东亚政策展开深入讨论,让2011年成为成为构筑日本与东盟新关系之年。

2011年1月11日
脚注
  1.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0.
  3.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下简称东盟6国时意思相同。
  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Southeast Asian Economic Outlook, November 2010.
  5. 经济产业省[2010]《通商白皮书2010年》。此外,末广昭在[2010]“如何看待东亚经济?从发展中国家论到新兴中等发达国家群像”(《RIM 泛太平洋商务信息》2010年7月号)中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贸易和投资的流向从以往以美国为最终消费地的“太平洋三角”,向以中国(+韩国、台湾)、日本和东盟(+印度)三者为中心的“东亚三角”转变,出现了“亚洲化的亚洲”的动向。
  6. 关于该提案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拙文“迈向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
  7. 关于“中等发达国家”的详细情况,除上述末广[2010]之外,请参见末广[2009]《泰国 中等发达国家的摸索》(岩波书店)。

2011年2月3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