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资政策选项

青栁智惠
顾问研究员

Giovanni GANELLI
顾问研究员

  要想摆脱通货紧缩,开创经济的良性循环,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工资。工资上涨,就能从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导的安倍经济学第一阶段,转向可持续并由民间主导增长的第二阶段。但是,日本出现了工资下方弹性、上方刚性的倾向,即使有劳动市场的压力,也不会带来工资自然上涨。其结果是日本在过去20年间,实际工资上涨率低于生产率上升率。即便在2002–2008年的经济复苏期间,也只有两年实际工资上涨率略高于生产率上升率。日本的这个问题在G7各国中倍显突出(参见图表)。

Figure: Real wa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Figure: Japan

日本不涨工资的原因

  关于日本不涨工资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例如,与通货紧缩相关的对成本的担忧、对竞争力的担忧、工会春季总罢工对工资体系的影响力下降等。而且,由于日本劳动市场的结构性特点(劳动力的横向流动性较低、企业内部人事变动、论资排辈制度等),为防止人才流向竞争对手而提高工资的激励机制很少发挥作用。还有谈判能力弱,导致低工资的非正式雇用增加也是一个原因。

  要想解决上述所有原因,只靠摆脱通货紧缩是不充分的,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改革对经济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工资在短期内上涨是正确的措施。本文想对提升工资问题提示若干选项。

工资政策的选项

  社会性协调:这是过去欧洲部分国家采取的措施。欧洲关心的问题是通过抑制工资克服通货膨胀,不过欧洲的做法也可以适用于希望通过提升工资摆脱通货紧缩的日本。

  日本正在往社会性协调的方向发展。在关于工资的讨论中,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界和劳动界的政劳资会议就是这种措施的一例。政劳资会议的优点之一是做好了"退出战略"的准备。如果工资上涨超过适度,高于劳动生产率时,政府可以在同一场所(政劳资会议开会时)提议抑制工资。另一方面,政劳资会议的缺点是,政府有可能通过参与谈判详细地管理谈判过程,过度干涉到具体的企业层面,这种情况必须避免。

  对提高工资的企业实施税制优惠制度:2013年4月开始实施,其后又扩大了适用对象的税制优惠措施,除日本之外几乎没有先例。预定连续实施5年,提高工资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劳务费增加额的10%可以作为免税对象。这个制度的缺点是,没有区分对扩大消费最有效的基本工资上涨和奖金,而且财政负担也很大。关于大幅提升工资的政策何时结束的问题,虽然优惠措施应设定期限,但是一旦工资上涨,物价也上涨,就有可能很难再缩小优惠措施。

新的选项:作为工资政策手段的最低工资

  为了探索理论上的可能性,活跃讨论,笔者想介绍一下新的选项。作为对平均工资施加影响的政策手段,最低工资是一个选项。最低工资政策在许多发达国家倍受关注。例如,现在在美国,正在讨论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是否应提升最低工资。另外在德国,联合政权宣布从2015年起实施法定最低工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论文"Jobs and Growth: Analytical and 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Fund"(就业与增长:IMF的分析与运营考察),所有推算提升最低工资带来什么工资效果的研究,都得出了提升最低工资可以使工资上涨的结果,而日本提升最低工资具有促进摆脱通货紧缩的意义。该论文指出,提升最低工资对就业整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或者完全没有影响。不过,从特定的劳动群体中(年轻人、女性、小规模企业的员工)观察到了不良影响。

最低工资对日本的平均工资会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积极评价提升最低工资对平均工资上涨产生的影响,并且对日本都道府县层面的跟踪调查数据进行了推算。我们使用各都道府县的最低小时工资和可能对平均工资产生影响的调整变量,对各都道府县的平均小时工资进行了回归分析。调整变量中包括失业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虽然分析结果因推算方法不同而异,但提升最低工资带来平均工资上涨的事实得到了一些证实。如果使用参数效果模型时,提升最低工资对平均工资产生的影响在统计上没有意义。如果使用变量效果模型时,回归分析的结果,最低小时工资每提高1日元,平均小时工资就上涨0.6日元,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为95%,具有统计上的意义。

  从以上结果和日本最低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在OECD各国中处于最低水平)的情况来看,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有可能促进工资上涨。不过,应深入探讨提升最低工资的副作用,慎重地调整政策。提升最低工资,部分部门的劳动者会失去就业机会,但平均工资会上涨。附加值较低的服务部门劳动者、低学历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与其他部门的劳动者相比,水平相当低。如果提升最低工资使这些劳动者的工资高于"保留工资"(企业愿意向劳动者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工资)时,就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抑制提升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特定部门的劳动者不适用最低工资规定的方法。在现实中,必须在避免给就业造成大规模不良影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平均工资,在维持微妙的平衡中提升最低工资。中小企业可能因提升最低工资蒙受损害,因此例如通过金融部门改革,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贷款等补充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怎样把最低工资作为政策手段来使用?

  政府拥有可以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的制度框架。各都道府县都分别设定了最低工资,在决定金额时,政府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厚生劳动省设立的中央最低工资审议会,决定都道府县提升最低工资的大致标准。各都道府县的地方最低工资审议会在参考这个大致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决定各自的最低工资,各都道府县每年10月修改最低工资的金额。中央最低工资审议会的答复虽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实际上决定都道府县的最低工资最低额。

  设定最低工资的"通告",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出积极的信号效果,同时减轻对竞争力的不良影响。政府公布连续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的目标也是一种方法(例如,明确今后3年期间提升最低工资金额的预定目标)。通过这种通告,不但可以立即提高固定收入和消费,还可以减轻给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力带来不良影响。最低工资审议会与政劳资会议一样,准备有明确的"退出战略",当平均工资的上涨开始高于生产率的上升时,政府可以向中央和地方最低工资审议会施加影响,建议或"通告"降低最低工资的提升幅度。

  * 本文的内容是笔者个人的见解,不代表IMF、IMF理事会或高管层及经济产业研究所的见解。

2014年4月24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