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雷曼冲击后的世界经济停滞中,以亚洲为主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1)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的中等收入阶层,即所谓volume zone市场的迅速扩大;(2)除这些国家之外,面向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低收入阶层,即所谓经济金字塔底层(BOP: Base of the Economic Pyramid)寻求开展商务的可能性;(3)作为这些经济发展主力军的增长基础,发展中国家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对于全世界的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然而这些商机以往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一般都被视为所谓“不擅长项目”的领域。
下面,笔者将介绍致力于这些不擅长项目的日本企业的现状和课题,并就政府部门在扶持这些企业时应发挥的作用等问题,以笔者所从事的经济合作领域研究为中心进行论述(注1)。
日本企业在大众消费市场(volume zone)市场有竞争力吗?
以电机、电子和汽车为中心,日本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在欧美市场确立了品牌地位,自广场协议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后,又利用这些品牌的影响力正式打进了亚洲市场。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在东南亚和中国的高档商品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首先在急速扩大的中国市场开始发生了异常变化。中国品牌的家电产品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或仿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技术能力,并获得了灵活回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策划能力和成本竞争力,扩大了以低中档产品为中心,并包括高档产品在内的市场份额,开始把日本品牌驱逐出商店(注2)。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企业在以往的高档产品的基础上,为了在市场不断扩大的低中档产品方面也能与当地企业进行竞争而展开了坚苦奋斗,逐步实现了人力、物力、技术和经营的本地化,同时还推进了与当地密切结合型的产品研发和销售。在这一过程中,为削减成本而要求降低产品功能的当地人员与不允许降低功能的总公司技术人员之间,甚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世界经济衰退中,切实感受到集中于高档商品市场和欧美市场风险的日本企业,现在已不得不丢掉不擅长意识,下决心认真地向中等收入阶层市场倾注力量(注3)。
不过,日本企业在推进中等收入阶层战略时遭遇的伏兵是与韩国及中国企业的竞争。最具代表性的三星集团,不按每个业务部门分别投资,而是以全球规模来迅速对投资做出决断,并集中投入广告费,制造不花费基础研究资金的低成本产品,培养当地专家,开展与当地密切结合的营销活动等,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注4)。20世纪90年代,首先成功地打开日本品牌没有渗透的印度、越南和东欧等国家的市场,到了2000年代,又正式向欧美和东南亚进军。例如,即使在曾经被视为日本企业固若金汤的地盘的泰国电视机市场,现在三星集团的市场份额也占据了30~40%,跃居首位,第二位的LG公司占据了20~30%,Panasonic(原松下电器)和SONY(索尼)公司只分别占8%(注5)。而且这种状况还不仅限于家用电器。在摩托车、汽车、通讯器材和成套设备等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家用电器同样,出现了被韩国和中国企业赶超的趋势。例如,最近几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当地制造厂商的盛况犹如十几年前中国的家电市场。在这种局面下,日本企业是否能够获得中等收入阶层市场完全取决于日本企业能否对曾经一直擅长的商务模式加以变革。
对于日本企业开拓中等收入阶层市场,政府部门首先应在改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商务环境方面提供支援。具体来说,通过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投资协定努力实现经济一体化(注6),通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等组织提供贸易投资咨询,为生意牵线搭桥。此外,由于推进研发和技术本地化会增高仿制的风险,因此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合作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企业能否向经济金字塔底层(BOP)进行挑战?
在发展中国家以低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低收入阶层为对象,可以期待有助于在当地可持续地解决各种各样社会课题的商业,这就是经济金字塔底层市场战略(注7)。在欧美,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日本从去年开始,由经济产业省和JICA(国际协力机构)等也举办了研究会,受到了关注。
世界知名的BOP商务的成功事例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达能食品公司(Grameen-danone Foods Ltd.)开创的小容量酸奶销售。通过小容量包装实现大幅度降低单价,同时,售货员耐心地说明商品的高营养价值,从而扩大了销售量。在日本,住友化学研究开发了内含预防疟疾药物的特殊蚊帐,在坦桑尼亚的工厂每年生产2000万顶,在非洲各国广泛销售。这些事例的共同点是,在发展中国家销售商品都是有助于改善贫困阶层的营养、卫生状况和生活水平,促进这些国家发展的商务。然而这些事例与以往的政府开发援助(ODA)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CSR)活动不同,其本身是作为商业而成立的。
这些在世界上也属于新商务形式的尝试,对于连获得中等收入阶层都历尽艰辛的日本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当然还存在疑问。但是实际上,达能食品公司的当地销售人员“格莱珉Lady(Grameen Lady)”的原型,据说就是日本养乐多Lady(Yakult Lady),而且小容量包装销售也是日本味之素公司从很早以前就获得成功的方法。只要运用日本企业特有的创新性产品和销售方法,尤其是在消费品领域,进行挑战是完全可能的。不过,需要比中等收入阶层战略更彻底地实施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本地化,这恐怕是最大的课题。
为了开拓经济金字塔底层(BOP)市场,政府部门能够做的是,在完善上述商务环境的基础上,着眼于BOP商务所具有的促进发展的效果,从经济合作的观点出发提供支援。JICA也准备从今年开始公开征集企业建议型的BOP商务调查。
日本企业能否获得基础设施市场?
现在在以亚洲为中心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活动基础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需求正在急剧扩大。具体来说,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发电厂、送配电、节能、循环利用、上下水道、信息通讯系统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正确运用这些设施的知识经验、制度和人才等软件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
在传统上,这些基础设施一直是由政府部门提供,而且现在世界上大多基础设施也都是由政府部门负责。但是在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把基础设施委托给运营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的“公私合作关系(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构想不断扩展,进而从2000年代以来,在缺乏政府开发资金的发展中国家也得到迅速扩展。
无论是传统的公共事业还是公私合作关系方式,全世界的企业都在关注这些基础设施的需求,官民共同为获得订单的机会而摩拳擦掌。在日本,内阁会议于上月决定的《新增长战略》和经济产业省的《产业机构前景2010》,提出了振兴基础设施相关项目和系统出口产业,促进成套基础设施出口作为重点政策(注8)。在这里应注意的问题是,“日本企业的强项在于出售单一产品,而包括体系整合和运营维持管理在内的综合出售是日本企业的弱项”。去年年底,在阿联酋(UAE)的核能发电成套设备招标中,以日立制作所和GE公司为首的日美联合集团,彻底败给了以韩国电力公社为首的韩国势力,从这一事例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弱点。然而实际上,日本企业也已经转变了方向,在国外电力领域,电源开发(J power)等公司“以体系赢得利益”,并且开始向港口、铁路和上下水道等领域进军。当然,在这里也必须与欧美及韩国和中国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上述新增长战略等文件中也强调提出了政府部门扶持基础设施商务。具体来说,在经济合作领域,推进日元贷款项目的官民分离方式、在强化市场性措施(VGF: Viability Gap Funding)方面有效利用日元贷款等,以及JICA尽快重启对国外投资等。无论哪种扶持政策都是经济界一直强烈要求的紧迫课题。此外,JICA还着手制定众多通过技术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的基本计划,以及培养相关人才的计划,这些计划也将有助于建立健全适用于日本体系的制度和环境,形成日本优势。JICA从去年年底开始了为挖掘和形成公私合作关系项目的委托调查制度,已经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应征,使人信心倍增。
一般认为,日本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往往比较内向,笔者深切期望日本能够从近邻亚洲存在的这三个巨大商机中受到启发,官民共同为获得这些商机而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