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经济中的非正式就业

佐藤仁志
RIETI研究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非正式就业迅速发展。本文想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制造业中的非正式就业进行考察。在前年雷曼冲击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大批非正式雇员离职,为此,关于修改劳动派遣法和建立社会保障网的讨论越来越活跃。但是,在进行这种制度设计的讨论时,不能缺少对构成其背景的经济环境因素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于制造业中的非正式就业,有必要对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制造业中的非正式就业

  使用业务据点和企业统计调查来观察一下非正式就业的趋势可以发现,在企业人员中非正式雇员所占比例(非正式就业率),2001年为23.6%,到2006年上升至29.4%(注1)。在同一期间,全产业的非正式就业比例从35.2%上升至39.0%,所以可以说,制造业的非正式就业化的速度高于经济整体。造成制造业非正式就业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劳务派遣和承包业人数急速增加。在上述期间,制造业整体的企业人员减少了5.5%(约57万人),其中正式员工减少了12.8%(约100万人),劳务派遣和承包业人数却增加了62.5%(约40万人)。从这一情况也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减少的正式员工中有40%左右为劳务派遣和承包所取代。

  制造业的这种非正式就业在多大程度上与经济全球化相关呢?一般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企业对灵活的就业形态和劳务费管理变得更加敏感。不过遗憾的是,对于由此导致非正式就业扩大的原因,似乎还没有经过严密的验证(注2)。但是,通过同时观察业务据点和企业统计调查与RIETI的JIP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其趋向。

  下图是2001年至2006年制造业的非正式就业比率的变化和2001年时按产业分别编制的出口比例。可以看出,在2001年时外需依存度越高的产业,其后越倾向于积极地推进非正式就业。当然,仅仅根据这些还不能下结论说,经济全球化是加速日本制造业非正式就业扩大的原因之一。但至少数据显示出与下述主张一致:由于非正式就业的扩大,使调整雇用变得容易,而且通过降低劳务成本,加强了依靠外需带来的销售利润风险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低价格竞争等应对能力。

图 非正式就业比率的变化与出口比例
图 非正式就业比率的变化与出口比例

  之所以从国际贸易的观点关注非正式就业的扩大,一个原因是,能够参与什么样的劳动市场会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再具体地说,每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市场常规等社会体制的差异,对贸易和直接投资等跨国境的企业活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例如,Cunat and Melitz(2007)等研究指出,每个国家劳动市场的灵活性(例如对解雇的限制规定)的差异,可以对比较优势结构产生影响。而且,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劳动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分散产生影响,比较优势结构也有可能受到这一方面的影响。根据Grossman and Maggi(2000)的研究结果,当由两人以上的劳动者构成生产单位时,在等质劳动者比较多的国家,劳动者之间的互补性则在重要产业中产生比较优势。非正式就业的扩大助长劳动者技能积累的差距,从长期来看,如果在技能分布的意义上也推进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就有可能对现在的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非正式就业的扩大并非只存在于日本,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韩国在最近也出现了非正式就业扩大的情况。特别应予以关注的是,韩国的非正式就业扩大基本上与日本同时期,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根据韩国政府的统计报告,2009年的非正式就业比率达到35%。经常有研究指出,造成韩国的非正式就业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亚洲货币危机及其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下进行的经济结构改革。但是,如果观察一下汽车和电机等制造业,似乎也仍然不能忽视国际竞争这一点。

  去年,听了几位韩国研究人员的谈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正式雇用与非正式雇用之间的工资差距、包括福利在内的待遇上的差距已经超过限度(注3)。而且除此之外,他们还表示担心;(1)由于非正式就业不能向将来的正式就业过渡,已经成为没有出路的工作(dead end job),因此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导致劳动市场整体的质量下降,对企业来说,劳动成本升高;(2)最近,由于企业倾向于抑制聘用新毕业的学生为正式员工,转而中途聘用有工作经验者,刚毕业的学生难以正式就业,许多年轻劳动者停留于非正式就业,或者脱离于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统计中不表现出来),可能带来劳动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韩国,虽然包括大专在内的大学升学率超过了80%,但是与这种教育投资相应的正式工作正在减少,导致人才与需求不能挂钩的状况不断增加;(3)由于许多非正式就业脱离于就业保险或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网,使失业直接关系到家庭贫困化。

  基于这种忧虑,韩国于2007年制定了非正式就业保护法,根据该法,企业有义务设定限期雇用的年限,在超过年限后继续雇用时,必须转为正式雇用。由于有了这一法律,非正式就业扩大暂时得到了缓解。此外,扶持各种职业培训等措施也已经开始实施。不过,这一政策并没有解决非正式就业问题,包括这个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内,现在人们极为关注如何从政策上解决非正式就业问题。从上述情况来看,对于日本来说,可以把韩国的非正式就业问题作为先例,通过与日本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日本劳动市场时也许可以得到许多参考借鉴。

对广泛支持自由贸易的影响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不仅扩大消费的可选择性,而且促进资源分配的高效化和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从根本上来说是可以带来便利和利益的,但是在另一方面,解决围绕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和利益分配的利害冲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由于经济全球化,过度地带来劳动市场的两极分化和差距扩大,那么不仅会招致以往既有的、由贸易带来的扩大产业与缩小产业之间的利害冲突,而且令人担心还会以劳动市场两极分化的形式,招致新的社会分割,对自由贸易形成共识也将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增加风险。如果确实如此,那么现在不断扩大的非正式就业,显然正在增加个人层面担负的风险。可以明显看出,在个人层面分散风险是有限的。作为社会整体如何担负风险,包括制度设计在内,政府的作用已变得更重要。

2010年6月22日
脚注

  1. 业务据点和企业统计调查是总务省以全部民营业务据点和企业为对象的调查。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的数据可以利用。
  2. 樋口(2001)是这方面的先行研究,从多种论点验证了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市场产生的影响。该研究使用1997年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出口比例等变化对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的就业人数产生的影响,但是关于非正式就业比率的变化,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3. 笔者从前年开始,与高安雄一先生(筑波大学副教授)和町北朋洋先生(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一起,以日本和韩国的比较研究为中心,对经济全球化和非正式就业扩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下论述是基于笔者们作为该研究的一环,对韩国的研究人员进行的采访。

参考文献

  • 樋口美雄(2001)《就业与失业的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社
  • Cunat, A. and M. Melitz(2007) "Volatility,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NBER Working Paper, No. 13062.
  • Grossman, G. and G. Maggi(2000) "Diversity and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5), 1255-1275.

2010年6月2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