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洞化的问题所在

中村吉明
经济产业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最近,人们越来越担忧日本的产业空洞化。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已经造成了国内生产量的减少,现在连研究开发基地也在不断地走向海外,这怎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在我国,最早讨论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1985年(纽约)广场饭店(普拉萨)协议以后,在日元快速升值等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快速地转移到了海外。人们担忧这样一来会造成国内雇佣减少、技术水平下降,所以产业空洞化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此后有一段时间这一问题不再受瞩目,但从1993年初开始伴随着日元的升值,有关产业空洞化的讨论又重新燃起了战火。

  到了今天,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日本的生产基地相继转移到了海外的情况下,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第3次讨论日趋明朗化。那么,产业空洞化问题的本质究竟在那儿呢?本文在探明其原委的同时还将开出一张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交流。

什么是产业空洞化问题?

  稍微对至今为止的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加以整理的话,就能发现存在着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由于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对国内的雇佣状况及技术水平造成了影响;另一种认为伴随着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国内仅剩下了服务业,弱化了日本的经济;还有一种认为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和研究开发基地的海外转移这一大背景下,原本为日本经济成长基轴的那些产业将会流向海外。与上述观点相对,还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种认为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中的一个过程,尽管伴有些许阵痛,也是不可避免的;另一种认为从相对优势的观点来看,企业得到了恰当的资源分配,假设出现了上述的负面现象,那也是无可奈何的。

  企业之所以把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原因就在于希望在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争取企业的最大利润。如果要阻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来说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经济福利的下降。但是,当这些生产基地尚在国内,并对国内经济带来某种外部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可能会造成整个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下降。我认为,产业空洞化问题的本质就在于这些企业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背离。

产业空洞化能成为问题吗?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相背离的现象呢?比如:在日本的生产基地所进行的技术革新,如果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联系和技术传播手段,带动了其他产业的技术革新或推动了新型产业的发展,就意味着这一技术革新拥有社会效益;相反,如果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就有可能造成集团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背离。目前的情况是日本的生产基地正在向中国等海外地区转移,而且不再象过去那样只单纯地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而是增加了数码相机、DVD影碟机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但仍然以批量生产为主,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最先进技术也大多数依赖于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以及日本技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开发基地转移到了海外,这些研究开发基地的目标是着眼于当地的市场,为开发出适合当地特点的产品而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研究人才,这些组织不是为了替代日本的研究开发基地,而是对其进行补充与完善。另外,日本的企业现在正在做一种努力,那就是即使以后日本的企业失去相对优势,产品的批量生产几乎均依靠海外,也要在国内至少保留一个生产基地作为母体工厂(注),这样即便关闭日本国内的生产基地,失去了生产上的领先技术,也可以在将来市场条件、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后,依然能够重新开始生产,这是企业自发采取的一项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以生产更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来努力恢复自己的相对优势。把这一系列的情况综合起来看的话,关于技术上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相背离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不可否认伴随着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也引起了雇佣方面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社会效益的下降。特别是在地方上,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各个工种之间的差别很大,社会性成本可能会提高许多,只是在一贯标榜自由经济体制的日本,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限制企业利用相对优势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对此,政府应该制定出一项最低限度的防范政策来应对这种情况。

医治产业空洞化的药方是什么?

  考虑医治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药方时,重要的立足点就在于把政府的作用范围划分到什么程度上。以往在发生这种经济问题的时候,不管可能还是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倾向于由政府来考虑制定药方。现在与经济体系尚未成熟的时代不同,日本正处在成熟的自由经济体系之中。况且,过去存在于政府与民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状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政府也不再拥有运用动议权推行政策的能力,且财界能力上的局限性亦呈明显化趋势,政府可实施政策的范围也受到了制约。换言之,政府的作用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有局限性的物体。综合以上的种种状况,政府应该考虑开出一张与自身地位、能力相适应的药方。如果对企业采取妨碍企业行为、妨碍企业全球化的措施,则应慎之又慎。如同现在活跃在美国棒球大循环赛事中的日本球星铃木一朗、佐佐木主浩那样,日本企业活跃在海外不也是日本的荣耀吗?把产业空洞化当作日本企业全球化的一个环节,让企业在自我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而最终在产业空洞化现象当中保持一成不变,仍然采取旧时应对措施的,难道不正是那些政府、议会和地方自治机关吗?这是因为他们本身不可能转移到海外的缘故。恰恰是他们自己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他们应该做的不正是在我国打造出一个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极具魅力的事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吗?

(注)母体工厂——对于失去相对优势,批量生产几乎全部移往海外的产品,日本企业至少要在日本国内保留一个生产基地,这一生产基地与研究开发基地合而为一,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试点工厂。

2002年1月15日

2002年1月1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