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讨最前线(2006年2月号)

东亚自由贸易协定(EAFTA)今后的展望与中国的战略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

  我参加了对在东亚缔结地区贸易协定(RTA)的未来展望进行总结的临时特别工作组,在亚洲,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一些推进缔结RTA的新动向。

  第一,随着1992年欧洲共同市场的诞生,产生了在整个东亚地区形成共同市场的可能性的新构想。第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哈回合谈判迟迟不能取得进展。第三,东亚经济界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为此政府进一步谋求国内经济的发展。第四,在落实新理念方面,制度及政策的和谐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东亚的政治活动正在跨越国界,目前正是果断地将迎接RTA的新动向作为经济合作来实现的时候。

EAFTA的必要性

  在对应该创设东亚自由贸易协定(EAFTA)的理由进行论证时,有必要对以往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历史性考察,因为在这种考察中可以看到朝着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向。

  迄今为止在东亚地区可以看到三次推进地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日元持续升值的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对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进行的海外直接投资。第二次浪潮是在1990年以后,"四小龙"(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对东亚的海外直接投资。第三次浪潮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依然持续的经济增长,以中国为目标地的海外直接投资的涌入,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成为新的投资、贸易中心。经过这三个发展阶段,可以说东亚的地区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了。

  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这一基础与发展EAFTA相关联的理由。其一就是如果目前这种市场主导型的一体化原封不动地持续下去则本身存在弱点。举例来说,东亚各国单方面的自由化过程,虽已经给各国带来某种程度的好处,但各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推迟了市场主导的生产网络的形成。另外,其他的弱点还有,只有在不存在关税壁垒的领域才存在市场的一体化。由于很多领域都存在关税壁垒,结果就大大抬高了商业的成本。进而也缺乏制度性框架及市场的结合,过去发生的金融危机就能很清楚地反映这种情况。缺乏制度性的框架导致地区经济的脆弱。

  这样,由于东亚经济的一体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进展,但依然存在障碍,所以目前的状况是即使出现新的生产、贸易和投资,也很难在整个地区内顺利地形成网络。

  因此,就东亚市场而言,果断地采取一体化的措施势在必行,但地区内各个国家又存在各自不同的需优先解决的课题。不管是在地区内部还是在与其他地区之间,多个国家间的博弈都是在没有设定为创造以EAFTA为目的的统一的或标准的程序的经济上的优先课题的状况下进行的。为了构筑这种面向未来的框架,ASEAN应该发挥中心性作用。

面向EAFTE成立专家集团

  幸运的是,我们今天还拥有政治上的主动权。2004年,日中韩负责经济的官员决定成立探讨实现综合性研究可能性的联合专家集团,进行所谓可行性研究。人们期待该专家集团能够在提出对EAFTA的理想状态有所贡献的报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该专家集团的调查,虽然存在多种使东亚市场进一步一体化的模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显示如果能够实现EAFTA,就存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区内各国家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为了实现这样的经济一体化,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个别的贸易协定,同时构筑能够使这些协定一体化的体系。

  运用应用一般均衡(CGE)分析,对正面效果的绝对值进行推计算时,以ASEAN为中心,其他的任何自由贸易协定(ASEAN-中国、ASEAN-日本-中国,ASEAN-中国-韩国)中都至少会在一个国家产生负面的效果。只有在EAFTA下,才能同时给这三个国家都带来经济上的正面效果。

FTA的协调状况与迈向EAFTA的途径

  通过这种综合研究,如何果断地将理论模式转化为经济体系呢?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框架。

  第一个是将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协定合为一体(NEAFTA主导权+AFTA)。大约在三年前,中国提出了关于东北亚自由贸易协定的构想,这是中韩间的构想。最近,韩国政府终于决定与中国共同开始与之相关的调查。此外,中国方面还十分关心日中间的构想。已经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调查,我自己也积极从事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共同调查研究,并努力在今年年内完成。但是,关于实际政策的决定,还没有任何方面得到明朗化。日本政府为了确认中国方面的诚意才有了缔结投资协定的意向。由于距这些谈判取得实际结果还需要时间,NEAFTA何时能够启动现在还前途未卜。

  为了实现EAFTA,另一条途径是三种"10+1"协定,具体来说是指中国-ASEAN,日本-ASEAN,韩国-ASEAN。中国于2001年开始致力于这项工作,在前年与ASEAN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从去年七月开始实施。现在服务、投资方面协定的谈判正在进行,希望今年能够完成谈判。日本则在推进在两国间的协定,可以认为,以后将会转变为日本-ASEAN的体制。在韩国,不久前设立了政府机构,开始进行协商。这样,可以认为面向10+1的努力可以在取得协调的方式下相互发挥作用。理想的状况是,这三种10+1的自由贸易协定在2007年全部缔结完毕,有望在2008年开始实施。以联合专家集团的报告为基础的主导权得到支持,希望它作为在2008年开始实施三种10+1协定的基础而做出贡献。

  关于EAFTA,已经可以看到有意义的进展。我们有可能将各种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汇合在一起。日本与新加坡间经济合作协定(EPA)的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进行高度的制度协调。此外,作为成果,还可以举出中国-ASEAN自由贸易协定(CAFTA)的例子,CAFTA以CEP的形式,引进了早期收获计划,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得到重视。同时,还有设定阶段性目标时间与显示构筑共同体的AFTA的成果。如果这些成果都能够一起实现,就能够成为以整体经济合作为目标的阶段性政策进展的基础,可以将东亚引入向FTA迈进的道路。

EAFTA的构筑

  2008年的CEP的框架协定的要点包括早期收获计划、对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CLMV)的优惠措施,与EAFTA谈判相关的时间框架以及优先的经济合作领域等内容。

  在制定EAFTA时,必须考虑两个要点。第一是认识到各国间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做出让步;第二是探索使各国经济更紧密地运营的方法。将来FTA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使各国不同水平的经济有可能进行合作,提供能够运用重视发达的宏观经济调整的共同规则的整体性框架等。另外,在制定FTA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现在金融、货币政策领域的协作。

  在构筑EAFTA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是否应该设定到2020年为止实现东亚的自由化及一体化的时间目标就是一个问题。为了实现该目标人们提出三个建议,即(1)召开东亚峰会,(2)构筑东亚FTA,(3)实现东亚的金融、货币合作。设定实现这三点的时间目标非常重要,应该根据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情况来实施不同的自由化过程。

中国的战略

  关于EAFTA的效果,如果根据模式的试运算结果,有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正面作用最小,中国之所以积极参加该计划,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战略来理解。

  第一是通过WTO规定的义务。作为中国,在全世界推进自由化的途径中,WTO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立场始终没有改变。第二个战略是对中国来说被认为在经济上非常重要的与近邻的地区协定。具体可以举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与东北亚的合作等等。东北亚连续占据经济优先事项的战略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通过"10+3"的框架与东北亚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以包含俄罗斯在内的形式与东北亚地区的所有国家建立联系。第三个战略是两国的间协定,CAFTA下面已经存在部分缔结的两国间的协定。正在谈判的两国间的协定还有与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早期收获协议于2004年生效)、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的协定。处于准备阶段的两国协定还有与冰岛、韩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协定。

日中关系

  最后想说的是,从地区市场的生产网络的观点来看日中间的经济关系虽然相互依存程度非常高,但也很脆弱。在地区贸易协定(RTA)的关系中,日中两国优先关注的问题不同,特别是在两国间的协定中,这种倾向非常显著。关于东亚共同体的构筑(EAC)及东亚峰会(EAS),日本是否视自己为真正意义上的东亚的一员还令人担心。也有必要探讨中国与日本是否有可能共同拥有适当的推进EAFTA战略的政治意愿。这主要依靠两国的政治领袖所发挥的作用和担负的责任。

答疑

问:

  在假定存在日-ASEAN、中-ASEAN、韩-ASEAN三个协定的情况下,日中韩相互的贸易及投资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现在,中国政府认为,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缔结投资协定的时机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推进EAFTA呢?

答:

  可以考虑三类"10+1"的理由是对这三类协定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讨论。以它们为出发点,有可能推进关于EAFTA的谈判。当然,与将不同的FTA组合在一起相比,设立单一的EAFTA更有意义。

  如果不进行各自经济的再调整,谁都会怀疑如何将中国、日本、韩国统一在一个健全的经济圈中。所以才提到了三个"10+1"的问题。关于日中间的投资协定,日本方面关心的是对华投资,中国方面的关心是日本的市场准入。协定必须包含这两方面的关心事项,不能忽视它们。因此,首先日中应着手缔结与协调化相关的框架协定,这样就可以对主要的关心事项进行处理。也就是说,通过构筑合作性的对话关系,通过处理其中三个"10+1"FTA相互之间的问题意识,将这三国纳入单一的地区合作框架中

问:

  关于对中国的正面效果要小于其他国家的模式的试运算结果,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呢?还有,FTA还包括政治的侧面,我认为中国短时期内与各国缔结FTA的理由中还包括通过参与FTA,在给人以经济上好处的同时确立中国政治上的权威的意思。如果中国发挥主导权,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答:

  根据一般性分析,在实现市场的一体化及自由化时,日本是在很多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国家,所以带给日本的正面效应当然会比韩国及中国大。这是该模式的一般性分析,使用其他模式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但是决策当局不会仅仅依靠试运算结果来进行政策判断。与模式的结果相比,对中国的正面效应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是由于,在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质量提高了,此外还可以引进更多的外国资本。对于中国产业界的首脑来说,在某些方面也会关心增加中国对外投资的可能性。为此,中国是积极参与,而不是说中国能够"发挥支配性力量"。中国的行动比较积极,或许不容易被接受,但在开发方面,中国与日本所关心的事务是不一样的。日本更倾向于考虑调整法令和基准,中国则非常关心确保将来的市场准入。这样,面向未来的EAFTA,各个国家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本文根据12月8日举办的研讨会内容整理而成(文责:RIETI编辑部)

>> 日本语原文

2005年3月2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