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一体化与日美中关系——日本应采取怎样的战略?

宗像直子
RIETI高级研究员

1.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提案

  2002年11月上旬,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东盟(ASEAN)首脑会议之际,东盟以外国家的日本、中国、韩国和印度的首脑也受到邀请,与此同时,举行了东盟+1(东盟加上一个域外国家)、东盟+3(东盟与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等一系列首脑会议。会上就在2001年同期召开的首脑会议中有关中国与东盟之间在10年以内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进行谈判的基本框架达成了协议。另外,在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东盟时提出的日本与东盟进行整体经济合作方案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以上这些,都是此次首脑会议的准备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在意料之中。

  但是,在此一系列会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日中韩首脑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关于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方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反应是,与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将作为一个中长期的课题来考虑,没有表明新的态度。虽然该提案是不能马上实现的,但是,该提案的提出本身,对于推进东亚整体的经济一体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有日本和中国同时参加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将会完成东亚经济一体化中迄今为止所缺少的一环。

  日本对此提案没有立即作出反应一事,受到了来自日本国内外多方的批判。有人认为日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有人则认为日本尚没有从政治上克服难题的愿望。日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2.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日本着手自由贸易协定(FTA)当时的政策。东亚目前呈现了"FTA竞争"的景象。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除东盟自由贸易地区(AFTA)之外,FTA还是一块空白地带。日本和韩国率先探讨自由贸易协定(FTA)问题,与新加坡签署了协议。

  新加坡是自由贸易港的都市国家,与新加坡签署协议并不会马上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果。日本脱离WTO一元化的通商政策,作为推进两国之间、地域之间、全世界等各个水准上的贸易自由化和多种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政策的第一步,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通商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分割。如果明确在活跃国内经济的基础上,使日本国内外环境处于最理想状态的目标,就必须有机地选择最有效,效率最高的手段。多元化政策则是战略性的必然。

  FTA(为表达更广泛的内容而使用"经济联合"一词,在本稿中为方便起见,统称为FTA)的目的为:第一,为了 使日本的对外投资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必须确保特定国家的良好的经营环境。降低贸易壁垒,增加开展事业活动的自由,提高预见能力,保护投资利益。

  对方国家也与日本一样,也希望能够改善国外的投资环境。因此,作为第二点,则要站在对方国家的立场上,努力提高日本的企业经营环境的魅力。日本应该放宽日本国内的各种限制,积极从海外招商引资,弥补日本国内经济政策的不足,同时,在某些领域,来自外国的投资还可能成为日本国内结构改革的动因。这是因为在结构改革中,必须调整的领域肯定是要伴随着疼痛的。

  第三,自由贸易协定(FTA)具有将邻近地区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市场的作用。从全球来看,有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目前NAFTA正向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不断扩展。地理位置上邻近,人员、物资往来方便,也没有时差,可以及时交流信息,这样相邻地区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跨越国境的各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因此,如果能够从制度上降低由国境形成的壁垒,则可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大市场,提高该市场中的活动效率,各种可能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选择国家和地区,缔结特殊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有的是基于政治战略,如美国和以色列;有的是要消除与先行国家的差别,如欧盟和墨西哥(这里指的是与NAFTA的差别)。这些协定都是相隔较远的国家、地域间达成的协议。自然形成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源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另外,欧美地区已经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果亚洲还没有任何进展,势必会减弱亚洲对欧美的交涉能力。实行区域一体化,也是为了提高国际交涉能力。

  日本和新加坡都认为,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也许在将来会成为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存在后述的各种障碍,日本到底应该走到哪一步,日本未能事先订下目标,而是采取了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好,在体验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提高日本国内改革的机遇的方法;但是对比国内调整更为困难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日本则认为应该逐渐提高其实现的可能性,采取了积累成功经验的方式。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要想切实地推行改革,这种积累经验的方式可能更具成效。但是,如何对应中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提案,姑且不谈其实现的可能性,作为日本,最终要达到何种目标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3.作为国家战略的亚洲经济一体化

  在日本经济处于长期的萧条之中,有人提出必须重新组合支撑了战后日本发展的经济体制。日本的这种结构改革,实际上与亚洲经济一体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战后的日本经济是一种一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带动经济整体的发展,再以各种手段向那些为数众多的受保护、低效率的部门进行财富再分配的"双重结构"。但是,随着全球化不断进展,日本不可能期待其内需型的高速增长,这种经济结构业已难继。

  同时,这种"双重结构"阻碍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对日出口的扩大,在本质上与日本和亚洲经济一体化格格不入。由于这种结构,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日本未充分提供市场,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转向美国。虽然日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开发援助和企业投资,而人们却不买账,从而损害了日本的形象。

  日本的经济能否复苏,取决于能否在过去受保护的低效率生产部门引入竞争机制,重新获得新的可能性,在国内难以继续生存下去的生产部门转给邻近各国,在日本国内集中精力生产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以提高整体的效率。同时还取决于能否充分利用发展中的亚洲所带来的新的机遇。日本为实现与亚洲经济一体化所做出的努力,将促进自身对难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领域的改革,提高地域内各国对日本的信任。这样会提高日本的在软的方面的力量,使日本企业在亚洲大显身手。同时,还可以增进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对日本信任的提高,则会为维护地域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这种信任的提高,将会超越经济政策,作为外交、安全保障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亚洲经济一体化应该成为日本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占日本进口产品首位的出口国,虽然中国国内还存在许多困难,但不久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大国。因此,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中国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过去,中国对亚洲地区实行区域合作有所戒备,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邻近各国的中国威胁论的缓解,中国从确保新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以及与欧美的地区主义抗衡等角度出发,开始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

4.应克服的问题

  然而,日本在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日本还存在着对贸易自由化有强烈政治抵触的领域。WTO规定的以无差别原则例外承认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条件是以"事实上的所有贸易"为对象。虽然具体标准尚未明确,但从EU等的情况来看是90%可以承认。发达国家难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产业,因此,作为在区域内发达国家的日本如果不积极地克服政治上的困难,努力去实现贸易自由化,则很难与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亚洲实现经济一体化。

  第二,发展阶段的差距。在亚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贸易自由化不是自己的目的,而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要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促进他们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就必须使他们引进投资,培育产业,受益于贸易自由化,为此,需要并举的是帮助他们进行制度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为政府和民间培养人才。当前紧迫需要的是与提供市场和开发支援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政策手段,以及建立相关的体制。

  第三,区域内冷战的残留影响,日中两大国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区域一体化是选择对方建立特殊关系的一种活动。与WTO那种全球性的结构框架不同,不是符合客观条件就可以加盟,而是以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前提的。

5.有关日中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看法

  那么,日中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需要什么条件呢?在2002年11月的日中韩首脑会议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向中国总理朱镕基表示,日本将静观中国加入WTO的进展情况。日本的消极姿态受到各方的批判,的确,从有效地完善投资环境的角度出发,为履行WTO的规则,在广阔的国土上彻底推行有关制度以及制度运用的改革时,在执行新规则之前,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好眼下的问题。在人们相信中国能够遵守国际规则以后,则形成了执行追加规则的基础。这不是边缘性问题,在涉及国内制度深层的经济联合中,完善执行这种经济联合的体制本身很难,因此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日本采取消极姿态而受到批判的背景中,日中不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真正理由并不只是由于中国加入WTO时间太短,而是因为有人认为,与中国实现经济联合,会给日本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农业带来巨大的打击。确实,虽然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有着中国的农业所不能相比的较大的政治影响力。对于想从可以做到的领域开始逐步缔结两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日本来说,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与大量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然而,冷静地分析一下经济的整体结构,日本的关税在发达国家中是较低的。由于日本与中国在成本上的差距,已经有大量的中国产品涌入日本市场。因此,日中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所跟随来的影响,是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仍存在着高关税,使日本难以对中国的出口。同时,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FTA)都会通过政治手段将难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领域排除在外。因此,如果日中间有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机遇,这些问题在谈判过程中可以得到解决。笔者认为,两国人民应该创造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加强两国友好关系的良好环境,这是不能急于求成的。

  在等待日中实现自由贸易协定(FTA)时机成熟这一段时期,日本有许多事情要做。首先,日本应该将与韩国新政权开始进行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是日本需要优先的课题,同时推进与东盟各国自由贸易谈判(FTA)的进展。在此过程中,为了克服保护主义,应该抓紧生产效率较低领域的改革。这种努力,将提高中国与日本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价值。另外,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过程中,对于新问题要制定新的规则和新的框架,将可以与其他自由贸易协定(FTA)可以统一的内容统一起来,为将来实现经济一体化提供方便。即,最好努力通过采用相同部件来实现产品的互换性。

  此外,还有如何解决与台湾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的问题。台湾作为独立关税区域加入了WTO的,因此可以认为,台湾作为独立关税区域,可以与其他WTO成员国与区域之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但是,如果台湾与其他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而提高了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必然遭到中国的抗议。为贯彻中国与台湾加入WTO的意义,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时,只能停留在纯粹的经济范畴中之内,而不能扯到政治上来。在亚洲达到高度发展阶段的台湾(香港亦如此),与中国一样,也是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少的存在。早日整备与台湾进行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的环境也是众望所归。

6.美国的反应

  对EAEC构想持强烈否定态度的美国,对近年来东亚的区域合作的进展保持冷静。当今政权对通过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做法表明了肯定的立场。至于日本,正如日本政府所主张的那样,希望能以与亚洲实行一体化为契机推动日本的结构改革。但是,许多更为直率的人士的看法是,美国态度的改变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由于日中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日本的保护主义,致使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难以顺利形成。第二,即使能形成东亚经济一体化框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较弱,日本经济又处于停滞状态,而美国经济复苏,东亚的一体化不会对美国构成任何威胁。第三,九·一一恐怖事件之后,美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绝对优势在亚洲也确立起来,专心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中国,在近期还不会向美国的优势挑战。

  这些想法实质上没有将没有美国参加的框架形成看成好事。作为"太平洋国家"的美国不具备把对东亚各国的关心维持在与域内各国同等程度的政策资源,而却想牵制没有美国加入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形成。这是基于在东亚冷战的残留问题被一个个消除之后,在该地区内,美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如何、美国这个区域的经济利益、政治影响力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不透明的因素。

  但是,美国现政权对不断高涨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机遇不仅不加以妨害,而且还摆出设法参加进来的姿态。2002年10月下旬发表了"ASEAN行动计划(Enterprise for ASEAN Initiative)",与新加坡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FTA)。与12年前反对EAEC时截然不同,美国采取的积极态度受到了欢迎。

  将来,日中之间在时机成熟后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时,东亚地区的国际环境将处于什么状态还是个未知数。但是,美国是否欢迎此举,将取决于美国的盟国日本与亚洲各国关系的改善是否能给美国带来利益,也就是说是否相信日本。处理好日美中关系将继续是日本积极推进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2003年2月《日中经协杂志》(日中经济协会)

2003年2月28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