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笔记

经济争论轮回

小林庆一郎
RIETI高级研究员

  纵观最近关于经济政策方面的争论,给人的强烈印象是10年过后又回到了原点。如同在道路财源的议论中所见,积极财政派认为应该向地方增加财政支出,而财政再建派则认为应该为实现财政健全化努力削减年度支出、增加税收,这样的争论10年前就曾经有过。

  不仅如此,在争论范围之外,还存在一个谁也不想论及的重要问题,即回避问题的核心,在这一点上,争论的“精神结构”与10年前类似。

  10年前隐藏的主要课题是以不良债权处理为核心的金融危机的问题。

  如今回过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不景气的真正原因是不良债权导致的金融功能不健全,这一点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为了从根本上处理不良债权问题,政府必须注入资金,通过民间大量增资增强银行的资本,健全金融系统。但是直到199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结束之后,这一政策才得以实施。

  1996年~1997年,在处理旧住宅金融专业公司(1995年)后,由于金融系统处于暂时安稳状态,不良债权不再是争论的核心议题。为摆脱萧条而扩大财政(公共事业等的景气对策),还是为减少财政赤字而缓行景气对策?这样的拉锯战成了政策争论的核心课题。

  当时的结构改革论也以重建财政的行政和财政改革为中心,讨论了中央省厅的重新编制、特殊法人的改革。现在媒体每天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的“官僚下凡”问题(公务员制度改革)、独立行政法人改革,仿佛是当年议论的老调重弹。

  今天的争论议题依然集中在财政问题和政府部门的组织机构改革上。

  现在的日本经济隐藏的最大课题应该是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在今年年初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提出了“劳动大爆炸(劳动限制规定的根本性改革)”的议题,但很快就没了声息。

  然而,收入差距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派遣劳动等)的待遇差别太不公平的不满。这是正式员工的既得利益受到保障、非正式员工遭受剥削的劳动者之间不平等的问题。顺便提一下,32岁的非正规劳动者赤本智弘先生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谁都三缄其口的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年轻人见死不救的国家》双风舍。)

  同时,尽管连续五年呈现景气复苏,但经济却没有振作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工资没有上涨。劳资实力对比关系也明显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改革劳动市场,在就业、晋升条件等方面平等对待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另一方面,雇用员工的资方也必须更加严格地承担责任。劳动市场改革能够纠正收入差距,而且通过劳动高效率化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因此经济增长也可以得到提升。对经济增长和纠正收入差距都有效的议题为什么没有成为政策争论的主要论点?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与10年前没有将不良债权问题作为议题提出来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这是因为存在众多的既得利益者,改革将给他们带来具体的“痛苦”。

  10年前,当银行、借贷企业因不良债权而痛苦不堪时,人们担心如果推进不良债权的处理会使银行、企业接连破产,给资方和员工带来巨大痛苦。

  不如推迟不良债权的处理,在公共事业等方面争取时间最为妥当。这样一来,最终财政负担将广泛并稀少地分摊给全体国民,可以减少感受破产等痛苦的人,使问题得以解决。

  现在劳动力市场问题的难点在于为纠正收入差距不得不使正式员工的待遇比现状更差。如果提高非正式员工的待遇,谋求与正式员工平等,正式员工就会感受到“痛苦”。与其实施此类改革,还不如通过财政资金的再分配,缓解收入差距感,由全体国民承受负担,这在政治上容易行得通。

  但是,正如不良债权的处理无法回避一样,为了日本今后的长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彻底改革是无法回避的。

  劳动力市场的刚性使本来就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早晚会招致社会不稳定。同时,如果工资继续存在偏颇,经济增长也将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低增长进一步带来收入差距扩大和财政赤字,财政不稳定会使人们更加担心将来的年金。

  劳动力市场改革不能无期限地拖延下去。

禁止一切未经作者及朝日新闻社允许的转载、转发等侵权行为

原载于2008年2月23日《朝日新闻》

2008年5月15日登载

浏览该著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