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上俊哉个人主页: 东北亚经济

开放流通领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为契机推进开放政策

内容提要

  •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为契机,落后的中国流通领域在对外开放方面似乎有所进展。通过逐步放宽对外资进入区域、企业数量限制的方式,有可能允许外资进入批发、零售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流通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和生产环节的联系依然很薄弱,由于信息不足造成供给过剩的问题时有发生。
  • 流通领域在对外开放方面进展缓慢,使得中国失去了许多引进外资和创造就业的机会。开放流通领域尽管会伴随着痛苦,但是引进资本和技术可以促进市场的现代化,所以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做出更果断的抉择。

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之内开放流通领域

  中国一直对向外开放流通领域较为慎重,最近开始变得较为积极,最直接的契机就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

  此前在流通服务领域有过引进外资的试点,但这只不过是允许由国家选定的世界知名企业来做一些小规模的示范而已。

  但是中国为了促进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工作,从去年开始将批发、零售业的方针都转变为要保证投资规模。虽然在投资地区/企业数量上都有所限制,但中国已表明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取消这些限制。

  另外,针对生产企业的方针也是将同样在5年之内允许成立进行海外集团企业产品的进口、国内销售的公司。如果是这样的话,各个外资生产企业就可以如愿以偿地全面掌管自己公司品牌产品的国内销售。

如条件成熟,也可能提前实施

  当然,所提出的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内是一个遥远的未来,而且对其中一部分还有出资比例不得超过50%的严格的限制,因而总归不能说这就已经足够,但这又是中国终于开始认识到流通领域引进外资的重要性的一个证明,今后的谈判可望有更大进展。

  并且,因为上述范围内的决定有政府内部的认可,所以一待条件成熟,有可能不用等到对外承诺的5年就可以得到实施。

一直较为消极的流通领域的开放

  在开始改革开放的1980年之前,中国流通部门的按不同地区和物资建立起的配送机构的色彩很浓。进出口与国内流通也是分别由在不同的行政系统管理之下的国营企业负责的。

  可以说与那个时候相比,现在的流通部门已有很大进步,现在垄断供给网已经破除,在大城市中现代化百货商店鳞次栉比,飞速增长的货物量的流通网也勉强建立完善起来。地区销售代理店、批发、零售的共同市场等新的业态也随之产生。

  但是,中国政府一直对向外开放流通领域比较消极,虽然在零售业中作为例外,以地方政府私自认可的连同房地产开发在内的项目为中心大约已有200家外资企业已经营业,但代表现代零售业的连销店方式才终于开始进行“试点”。批发业的开发也仅限于合资贸易商社、配送中心等试点的范围,从这里看不到在制造业的开放中所显示出的大胆做法。

落后的流通引发过剩投资

  虽说导致改革不顺利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内产业还很落后”,但细细分析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实是落后的流通给整个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中国现在产生的过剩投资和生产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最近经常有人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说法,而这其实是政府所使用的一种婉转的表达方法,实际情况则更甚。

  直接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都在以互相雷同的产业结构为目标、以行政为主导进行着不可能有需求的工厂建设。

图表2:严重过剩的设备
图表2:严重过剩的设备

流通业是总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是将生产者与流通行业分开来进行管理的。现代流通的作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将消费市场的信息迅速、准确地反馈给生产者,而在中国生产与流通之间好象是脱节的。从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到市场手段、销售网的完善,中国流通应向外资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在生产厂家中,除业绩较好的部分大企业之外,销售部门收回货款就已难以登天,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为生产部门提供有用信息的阶段。其结果就是在不十分了解市场动向和销售预测的情况下就进行投资和生产,导致工厂停产和产品积压的情况十分严重。

  这样的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可以比作虽有高性能发动机但却配着又破又小的轮胎的汽车。流通业与制造业不相称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提高整个经济水平的瓶颈。

严重的失业问题

  以上看法,有可能最近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政府的共识,成为转换政策的背景之一。

  另外,先进技术与资本不进入流通的结果导致在就业与投资两方面都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第三产业仅有产业整体的30%强的附加值,大大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就是单看流通也应有更多的附加值,能使更多的人有工作。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失业问题严重,由此在去年秋天第十五届党代表大会上,包括为创造就业机会在内,提出要振兴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但是如果仅仅依赖缺乏技术和资本的内资企业的话,那么创造就业机会的效果也将会很有限。

在开放流通中引进资本与技术

  并且,当中国在生产领域全力引进国外资本的同时,流通这道门依然紧闭,但对外国企业来讲,现在投资意愿最高的莫过于流通领域,即使不象高科技工厂那样引人注目,就从项目数之多来看,投资额也应该大到出乎人的意料。

  来华投资的很多厂家不能自由地完善流通网络的结果是最近开始使人感到在今后在华事业发展中有一种闭塞感。如果流通开放能够有所进展,那么就可在当地事业的发展中看到新的希望,可以想见在制造业中的投资意愿也会再一次得到加强。

希望中国政府做出英明决断

  在中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一种消极意见,就是虽然应该通过在内资企业之间的互相竞争来促进改革,但对外资的开放还应待国内改革完成之后。

  但是,这种意见忽视了一点,就是正因为大胆引进了国外技术才有了制造业的迅速、飞跃发展,仅靠国内竞争只能使进步和发展放慢,而与已纳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和不均衡永远也不会消失。

  流通开放的阵痛可能会很大,但现在没有理由让所有国有企业品味改革的艰辛,而单单使流通受到保护,并且,开发的益处就是具有不局限于纵向流通的广泛性,是为提高中国经济整体效率所必须克服的课题,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做出进一步的英明决断。

《日经telecon21》电子专栏、1998年6月9日

1998年6月9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