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基金具体运作中的公司治理

2002年12月18日

高原 弘海厚生年金基金联合会 年金运作部长

  近来,日本社会对公司治理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笔者从具体从事年金基金运作的角度,通过日常对行使股东表决权所作的努力,在此发表自己对日本公司治理的看法。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日本公司治理所处时代背景的看法。
  构成战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一大特征的就是主办银行和企业集团的相互持股。在全球资本移动的过程中,这种结构正在瓦解。同时,工会的力量也显著降低,原来给予日本企业经营以压力的契机与机制正在迅速消失。而与这些同时存在的日本经济低迷和股票价格低迷的旷日持久和日趋严重,则是对企业经营起制约作用的有关公司治理议论高涨的原因。
  当然,公司治理的具体存在方式本身,没有一个古今东西皆准的固定形态,坦率地讲,由于各国企业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广义上的文化背景的同,各国可以考虑最适合本国情况的公司治理的方式。我认为,目前日本所需要的是在今后的时代,如何使制约企业经营的公司治理机能更健全,如何将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一部分的公司治理的具体内容更完善。例如,在本年度修改的商法中导入了“委员会设置企业”制度 ,这种方法即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具体表现,可以说,公司治理已经由抽象的讨论阶段进入到具体实践阶段。

***

  下面再探讨一下年金基金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年金基金运作的目的在于确保年金本金在未来以日元计价能够保值。不管是社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基础无疑要立足于日本经济本身。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股票市场长期低迷不振,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股东的资本回报率低,难免有人对基金以国内股票为投资对象的运作方式产生疑问。不过,回到年金基金运作的本来目的这一原点,从分散风险的观点来说,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在世界范围进行分散投资,但是立足于向国内投资的长期投资机构,基本还是要将日本国内为中心,通过对企业股票的投资获得收益,再将其收益反映到年金支付上。而作为长期投资机构的年金基金,应该切实行使其作为股东的权利,将自己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员,发挥其对企业经营应起到的健全的制约机能,才是年金基金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最基本的立场,也是年金基金所负有的社会责任。
  举个具体例子。笔者所属的厚生年金基金联合会(由一千七百多个厚生年金所组成的全国性组织),从1999年以来,通过所委托的基金运作机构,间接地行使股东表决权,随着指数化(indexing)运营的实施,从2003年开始,将直接行使股东表决权,今后还将进一步探索除了股东表决权以外的公司治理的实施方法。另外,日本国内这一两年来,以行使股东表决权为中心的公司治理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比如:拥有世界最大资金规模的的年金资金的运用基金公布,将通过其委托的基金运用机构积极地行使股东表决权;以日本地方公务员互助工会联合会为代表的大规模、有实力的公务员年金也开始行使股东表决权。社会上也开始逐渐认可作为长期投资机构的年金投资机构的存在。
  这一问题最终将取决于具体人员的具体操作。在日本,今后以大型年金基金为中心的具体操作会历经试行错误、积累经验教训,在此过程中,其所实施的公司治理也将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展,当然,也会面临许多课题,比如,作为长期投资机构的年金基金应该切记,以重视股东为名义,过度重视短期股票价格的结果,将会牺牲注重将来业绩增长的投资,应该将这种经营类型的企业,与追求企业中长期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增值、健全经营的企业加以区分。通过市场,将资金投给健全经营的企业,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感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最后,是笔者的一点杂感。
  日本经济和股票价格旷日持久的低迷,让人们感到,80年代令人注目的日本经济,现在却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要素之一,在这样大起大落的变化之中,加上对经济发展前途的揣摩不透,使得对日本经济的悲观看法在蔓延。但是,笔者通过与本部门同事对行使股东表决权的内部议论中感到,从每个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通过裁员等实行企业整顿,改善经营体制的企业绝不在少数,我们没有必要对构成日本经济基础的日本企业的潜在成长能力感到悲观。当然,正确实施脱离滞胀,促使金融机构走上健全化道路的宏观金融、经济政策是必要条件,日本今后还存在着人口减少等严峻现实,但我有一个预感,也许将来回顾起来会发现,现在我们正处于非常接近距隧道出口的地方。而且,构筑对企业经营有健全制约机制的公司治理,也是日本经济从漫长、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200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