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86(2010年7月)

通货紧缩和宏观经济政策:日本和欧洲视角

  7月6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和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在伦敦商学院共同举办了题为“通货紧缩与宏观经济政策:日本与欧洲的视角”的研讨会。当日,小林庆一郎高级研究员就“银行挤兑动态模式”、 京都大学有贺健教授就日本劳动市场的“日本式僵化”、渡边努教职研究员就“势均力敌的公司与价格调整:来自在线市场的若干调查结果”等内容分别进行了演讲。[本月话题]将介绍这次演讲内容的概要。

动态银行挤兑模式

  Lagos 和 Wright (2005) 的货币经济框架认为在分散型市场中存在高端和低端两种产品生产技术。虽然采用高端技术的生产率比低端技术的要高,但采用高端技术的代理商无法提前做出产品供应承诺。如果采用的是简单现金交易模式,那么,在缺少承诺的情况下,无法采用高端技术来生产产品。Williamson (1983) 建议,如果使用高端技术的话,交易时应该质押重要的私有资产(如房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融危机招致资产负债表失衡,因此,尚未质押的房产不会浮出水面,高端技术的使用也将受阻,从而导致生产率整体下滑。此时,即使注入货币也无法在金融危机后恢复生产率。

日本式僵化

  21世纪的日本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挫过许多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市场僵化现象,如就业停滞、失业率不断上升、劳动力分化。市场被分成了工作稳定的核心劳动力市场和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下的外围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这两个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在青年劳动力市场显得尤为突出。尽管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尝试并以失败告终,但是,日本青年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和其他社会青年群体仍然存在明显的界线。这是日本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体制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导致这两个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将对这部分内容做重点介绍。为此,我们将建立高度程式化的搜索模型(search theoretic model),以便对萧条行业与发展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固定性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我们还将讨论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另一种体制背景,来说明这两个市场结构问题的异同情况,采用调整后的模式来证明各种政策干预措施在这两个劳动力市场产生不同的效果。

势均力敌的公司和价格调整:来自在线市场的若干调查结果

  定价过程中的战略互补性是否会导致价格粘性?如果是的话,那么程度如何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秒计价格记录(由零售商在一家日本大型价格比较网站上提供)的独特数据集对零售商的定价行为(尤其是零售商之间的战略互动行为)进行了调查。我们关注的是零售商中最低价格的波动情况,而不是平均价格,观察为响应边际成本变化最低价格的更新速度有多快。首先,我们发现,当最低价格迅速下降时,最低价格的变动很频繁,而价格下调幅度基本保持不变。其次,我们观察到,最低价格的变动频率呈现正自相关性,并且往往存在一种群聚效应:最低价格一旦发生变动,价格就会发生连续波动。相比之下,最低价格的变动幅度并未呈现这种自相关性。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零售商在决定调整(或不调整)自身价格时会互相仿效;另一方面,由于定价过程中存在这种战略互补性,扩展边际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集约边际。

2010年8月5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