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108(2012年6月)

绝不可使日本银行走回头路

  受到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的双重困扰,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那么,日本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究竟在哪里,哪个机构应该对这些问题负主要责任?日前耶鲁大学教授滨田宏一先生寄稿RIETI网站,结合以往的经济政策,着重分析了日本银行在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并指出央行应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对日元汇率进行调整。[本月话题]将介绍该文的主要内容。

  今年2月14日,日本民众收到了来自日本银行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情人节"礼物。我将其称之为礼物,是因为日本银行采纳了实现1%的通胀目标,增加日本政府债券购买限额的政策。受这一好消息的影响,日经指数飙升至10000多点。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76日元贬值为1美元兑82日元,也缓解了之前日元异常升值对出口行业造成的压力。最近,在促进日本市场复苏这方面,世界经济的其他动向都没有这个"情人节"的政策变化振奋人心。

  日本银行法施行后(1997年立法,1998年实施),日本经济发展就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唯一一个长期受到通货紧缩以及本国货币(日元)升值困扰的国家。而这两项指标恰好准确地反应了日元对商品以及日元对美元的相对价格。很显然,日本银行造成的流动性不足是导致经济表现低迷的一个主要因素。

  可是我收到情人节礼物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一个月后,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方明前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作了一次演讲。演讲中,他重申了日本银行的传统观点,即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地遏制通货紧缩。在东京举行的某次会议中,他甚至提到了劳动人口减少可能是日本经济低迷的罪魁祸首。当然,人口下降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对于通货紧缩,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意在转移人们注意力的遁词而已。

  事实上,是白川方明总裁自己将用货币政策进行汇率调整的方法从芝加哥带回日本的。而且在日元急剧升值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正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我曾经恳求他,希望他能重拾正确的"调子",他知道汇率调整的正确方法,我希望他能按照这个正确的调子再"唱"一次。过去,每当日本银行试行了某个新政策,哈佛大学的戴尔·乔根森就总是问我,他们现在是否"在唱着最适宜的调子"。在我看到了今年的情人节礼物(采用通货膨胀作为目标)之前,我的回答通常是"不",尽管1%的通胀率最多只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半步,因为像美联储那样,这种通胀率的目标至少应该定在2%。

  根据日本神话,太阳女神曾经藏在一个岩洞里不愿出来,于是世间万物都被黑暗所笼罩。为引诱她出来,机智的众神在洞外佯装欢笑。太阳女神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于是微微开启了洞口的巨岩,想偷看一下洞外的情境。此时,一个大力神顺势将岩穴的门完全敞开,从此,光明回到了这个世界。而现在,这个情人节的政策就仿佛是日本银行将巨门打开了一道缝(1%的通货膨胀预期)。但是,这扇门并没有被完全开启(2%通胀目标)。在日本国内一次重要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总裁宣布要致力于活跃日本经济。于是,日本市场马上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但是在路透社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在美联储的讲话中,他好像又回到了日本银行以往的老调子上,认为货币政策无法治愈通货紧缩,因为缺乏真正的需求。

  日本人终于意识到,在对付疲软的股票市场和日元的过度升值时,货币政策是一个有效的武器。他们直言可以享受阳光、享受货币扩张的效力和它的承诺。欧洲的政治发展以及对美国强硬货币政策的恐惧使日本股市持续疲软,与此同时,日元汇率却一路攀升。对于这些现象,那些一直监督日本银行的经济学家、记者和政治家们满怀忧虑,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感到庆幸,认为这些现象正是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力的证据。

  相反,最近的汇率变动表明,白川方明总裁带给日本的礼物,即通过货币政策进行汇率调整,是行之有效的。五月下旬,欧洲(或美国)的经济萎靡不振,美国的货币扩张实际上促使了日元的持续走强。这其中的关键是,日本银行需要更坚定地制定政策,比如像美国那样,将通胀目标定在2%。日本民众不应被那些固守央行旧政策的记者、经济学家和学者误导,这些人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毫无效力。最近的这些发展趋势显示了货币政策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体现出日本银行在寻求正确的政策时,仍然底气不足,缺乏"胆量"。

  这里,我想提一下一个近期发生的事件,即日本内存芯片公司"尔必达(Elpida)"的倒闭。尔必达的破产可能是各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结构和管理不当。然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别的,而是日元史无前例的高汇率。正如尔必达的CEO在一次媒体采访时提到的,极高的日元汇率给公司制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想象一下,日本公司和韩国公司的成本相差60%,这仅仅是因为,相对美元两国货币分别升值和贬值了30%。无论是在技术环节上节约成本,还是采用提高尔必达竞争力的产业政策,都难以弥补汇率变动造成的巨大的成本障碍。因此,尔必达公司就是栽在了过高的日元汇率上。日元汇率从根本上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虽然货币政策不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但是对于公司的倒闭,日本银行也要负主要责任。

  在日本,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导致通勤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的自杀事件,而这些自杀事件的诱因大多可以归咎为经济困难。日本银行的银行家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央行的政策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政策造成了旷日持久的通货紧缩,增加了破产和失业。

  通过日元升值而发挥效用的严格的货币政策是一种欺凌政策,它使很多弱小的企业走投无路。而这正是20世纪30年代井上准之助政策的精髓。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井上受到了赞美,但实际上当时人为制定的过高的日元汇率导致日本民众陷入了大战之间的经济萧条期。他的政策通常被称为"对低效率公司的清除原则"。尔必达正是要被清除的公司之一。很多出口产业公司,比如索尼、松下和夏普,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曾经是市场的主要推动者,而现在,它们也都徘徊在被清除的边缘。

  这种代价昂贵的"欺凌"政策对小公司,尤其是出口行业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野田佳彦政权针对"日元增值"政策并不反对日元的升值,它是一项方便本国公司收购外国公司,从而促进日本"空洞化"的政策。这个政府通过纳税人巨额的费用来实现国家的空洞化。

  自然,一项促使产业空洞化的政策必定会抛弃地方产业。东京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或是因为高生产率,或是由于向国外出口产品的企业需要在东京设置日本总部。而地方企业不能以同样的方式生存,它们只能面对衰退与挫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为"大阪维新(改革倡议)"辩护。

  许多学者、企业经济学家和记者可能认识到了上述经济机制,但迫于日本银行、财务省(MOF),或同行的压力,不愿意公开表达他们的想法。或者,他们也许对这种基本机制知之甚少。然而,无知并不是放纵的令牌。在日本明治时期抵制铜矿污染的田中正造曾在1900年提出,"那些正在走向毁灭却对此浑然不知的人,正在亲手为自己铺就毁灭之路。"

  我完全赞同著名作家藤泽雅彦在今年2月份的一期《新潮周刊》上发表的观点,他对日本经济的看法清晰透彻,我将在下文中予以引述。如果一个小说家可以如此精准地理解经济逻辑,那么为什么那些中央银行家、官僚、政客、经济学家和学者却不能理解或假装不懂得这些货币经济学的简单原理呢?

  "应该为日本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负主要责任是日本银行,而不是财政部或商业界。日本经济经历了10几年的低迷期,对此,日本银行难辞其咎。雷曼危机之后,美联储的货币供应增加了三倍。同样,英国、中国以及韩国的中央银行也曾大幅增加货币供应,用以刺激本国经济走出困境。而日本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则小之又小。由于央行的无所作为,日元对美元和欧元升值了约30%,对韩元升值约60%。现在日本应该做的是印制几万亿日元货币用来购买政府债券,政府再把这笔钱花在震后重建和提高名义增长率上。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还会促使日元贬值,阻止日本的工厂向海外转移。14年以来每年有一万多人因经济上的贫困而走上绝路,而日本银行却从没有为之所动!"(藤泽雅彦,《新潮周刊》,2012年,2月26日)。

2012年7月4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