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电子信息 No.4(2002年10月)

日本的不良资产

  9月18日,日本央行公布了让人震惊的决定——购买日本十几家大银行持有的股票。9月30日小泉首相改组内阁,罢免了不赞成投入公共资金的金融担当大臣柳泽伯夫,由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竹中平藏兼任,并宣布努力克服经济萎缩,于2004年底处理完不良资产。日本央行和政府相继出台不良资产对策,且均倾向于投入公共资金,引人注目。为此,中文网站编辑部采访了小林庆一郎研究员,他在与RIETI顾问研究员加藤创太合著的《日本经济的陷阱》一书中,彻底地论证了不良资产迟迟得不到处理的原因和问题所在。该书荣获第44届日经经济图书文化奖,竹中大臣在公开场合曾数次引用书中观点。

编辑部: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日本不良资产的基本情况和公共资金投入的经纬。

小林:

  众所周知,80年代后期日本处于泡沫经济状态,地价暴涨,企业纷纷以土地和股票作担保从银行贷款,形成了高额资产和高额借款的并存。89年股价、91年地价开始下跌,92年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98年北海道拓殖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政府首次向21家银行投入了1.8兆日元,但未能解决问题,98年夏天金融危机表面化,99年制定了"金融早期健全化法",并再次投入公共资金,两次加起来超过10兆日元。其实,银行每年都在处理不良资产,过去10年间全国处理总额超过80兆日元,但由于经济不景气,贷款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新的不良资产还在不断产生。截至于2002年3月底,日本共有43.2兆日元不良资产,所以这次又谈到了投入公共资金。

编辑部:

  这次小泉内阁改组,可以看出对竹中大臣寄予厚望。您如何评价竹中小组的不良资产处理原则?

小林:

  竹中小组的基本观点包括严格资产审核、重新确认自我资本比率、加强银行的自身建设以及扩大整理回收机构(RCC)机能,由于与之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措施等综合性经济萎缩治理方案还没有出台,所以不能下定论,但方向是正确的,每个要点都很重要,希望能够得到落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尽快严格实施企业的资产审核工作,顺序应该是大银行、大企业、然后才是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要先审查银行,其他有债务的企业可以放后。应该说药方基本齐备,剩下的要看政治家的判断,毕竟这是涉及日本经济全盘的问题,需要勇气。

编辑部:

  《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国新闻媒体对于竹中小组的主张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什么日本国内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小林:

  反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担心,虽然日本整体上已经认同处理不良资产,但不免担心社会保障措施不足将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担心竹中的主张能否得以实施以及实施不当所带来的副作用。另一种是害怕,有些银行经营者害怕这种严查会使以前掩盖的不良债权暴露出来,而那些从银行借了大量贷款,以贷还贷的建筑公司也很反感,于是他们游说政治家,表示不满。美国表示希望日本尽快处理完不良资产,但日本对此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那是外资金融机构想占便宜,企图廉价收购日本的债务。我认为美国的本意是希望日本尽快强壮起来,因为日本经济萎缩影响美国的经济。

编辑部

  99年也投入了公共资金,您认为这次与99年有什么不同?

小林:

   99年是为了应对金融恐慌,是一时行为,银行的经营者也没有下台,没有触及到银行的自身经营。这次是从"不处理完不良资产,日本的经济就不会好转"的角度上投入公共资金的,目的不同。另外,这次敦促银行加强自身建设,如果拿到了公共资金,却没有处理好的话,经营者将面临下台的下场。经营不善的大银行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倒闭,但很可能收归国有。

编辑部:

  今后怎样做才能防止大规模不良资产的发生?

小林:

  大概只有改变银行的贷款审查制度吧!至今为止,银行贷款时都是用土地作担保的,地价下跌必然会产生不良资产。银行贷款的标准不应是土地,而应该是企业今后的收益情况和返还能力。当然,预测每家中小企业的收益是很困难的,但可以预测同一个行业100家企业的收益以及盈亏比率,从而推算出平均收益。希望这次投入公共资金,能够从制度上做到弥补巨额贷款的窟窿,恢复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能力。

(采访、撰稿:李琳)

相关文章

2002年10月1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