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女性的工作、结婚和生育
- 橘木俊诏 编著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为使女性朝气蓬勃地工作,需要实施什么政策?
由于出生率越来越低,日本将来必定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时代。为了补充劳动力不足,在政策方面有若干方案可以考虑。第一、从外国引进劳动力(即移民)。第二、推迟老年人的退休年龄。第三、比现在更进一步有效利用女性劳动力。
也有意见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劳动力不足。因为有理由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追求高速发展的时代,或者如果人口减少,按人均换算可以维持经济富裕程度。
本书的基本立场是,希望女性成为比现在更加活跃的劳动力。这是出于下述理由。第一、虽然我们希望起码要避免出现经济负增长,但是如果女性不在一定程度上比现在更多地参加工作,就有可能陷入负增长。第二、尽管女性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不有效利用这些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女性,可以说是社会性人才资源的浪费。第三、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男女同工,而且男女共同参与社会也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日本自然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第四、随着离婚率和未婚率的上升,家庭发生急剧变化,这给单身女性带来经济上的不稳定。女性由于丈夫死亡或离婚而希望工作时,只能找到劳动条件差的职业,如果女性一直参加工作,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幸。
怎样使女性比现在更多地参加工作,并且比现在更进一步发挥潜在能力呢?这就是本书的中心课题。迄今为止,在日本女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女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这是本书全体作者的共同认识。所以本书对消除各种障碍、让女性心情愉快而且高效地工作进行了讨论,并为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于女性参加工作,日本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即:1)为什么女性参加工作比率低于男性?2)女性为什么因结婚和生育退职?3)为什么生育告一段落后又开始工作?4)女性在企业或政府机关得不到晋升的理由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已有一定了解。本书在这些已知原因的基础上,努力探求迄今并未明确的新情况和原因。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这本书具体在哪些领域进行了新探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女性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内容与毕业后就业是否较好地联系在一起
(2)母亲对子女教育发挥的作用与就业的关系
(3)大学毕业的女性有无特殊情况
(4)日本抚育幼儿的方法是否特殊
(5)关于男性对抚育幼儿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6)未婚者或有离婚经历者与已婚者之间有无差异
(7)女性作为公司非正式职员工作的方式对资历的形成有无帮助
(8)男女一起工作是否会提高生产效率
在此简要说明一下上述事项为什么重要。虽然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但是教育对毕业后就业能有所帮助,也是社会各方的期待。对女方而言,在男女性别的社会分工(即女性专职做家务、抚育幼儿)很明确的时代,教育准则(规范)并不一定是为了毕业后就职。但是在现代,女性的就业意识提高,以前按照性别进行社会分工意识日益减弱,从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接受对就业有帮助的专业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如果学校教育依旧不变,女性就很难找到工作并作为职业工作者发挥能力。
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共需要16年。如果再加上培养教师,就必须基于数十年的长期战略改变教育制度。如果不改革目前女性接受的学校教育,日本发挥女性作用的策略也许要大为滞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正是本书作为资料的意义。
为此,应特别关注母亲在对子女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本书明确了在子女教育方面,母亲是否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情况要求女性做出困难的决断。具体来说,如果母亲希望热心于子女教育,也许以不选择参加工作为好。结果,有可能致使市场失去有能力的、生产效率高的女性。研究这种严重的选择问题是有价值的。
结婚、生育现象对于女性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关于她们婚后选择继续工作还是回到家庭,已经有过很多研究,对实际情况有相当的了解。本书所关注的是,这种情况与日本的特殊因素是否有关;从国际比较观点看,日本的支援生育政策的现状是否有应向他国学习之处。再者,因为现在进入了未婚者和有离婚经历者增多的时代,所以只知道已婚女性的提供劳动行为,不能覆盖全体女性的情况。因此,关注女性婚姻状况的差异也必不可少。
这些问题与家庭情况也有直接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本书进一步涉入了新的领域,对男性参加抚育幼儿给予了很大关注。在日本,说男性几乎从未参加抚育幼儿并不为过。如果男方参加抚育幼儿,对女方参加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希望读者关注本书中研究男性参加抚育幼儿的章节。当然,要实现男性参加抚育幼儿有很大的障碍,很明显,不可能立即实现,但本书作为为之努力的起点是有价值的。
下一个关注问题是大学毕业的女性。迄今为止,在女性就业的领域,少有只限于对大学毕业女性的分析。对于女性来说,大学毕业具有各种各样的意义。
第一、由于她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因此如果她成为一名劳动力,可以得到工资较高的职务,这可以提高她作为职业工作者的劳动欲望。
第二、但是并非所有女性都学习对职业有用的专业,所以在大学学了什么专业会带来很大差异。
第三、在大学或工作单位接触的男性中,具有较高技能的人很多,所以她们的结婚对象男性收入较高。这意味着结婚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因此她们可以志愿做家庭主妇。
第四、大学毕业的女性正是由于技能水平高,结婚生育时一旦暂时中断工作,技能熟练程度的丧失速度也相应较快。也就是说,暂时中断工作对大学毕业的女性来说成本很高。
第五、在企业,大学毕业男性与大学毕业女性之间,资历形成是否有差距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要阐述这些问题呢?这是因为大学毕业女性是由具有各种资质和动机的人群构成的,因此有关她们对工作的意向,出人意外地难以预测。比如,与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女性相比,她们做专职主妇的志向出人意外地强烈,大专毕业女性也似乎相同。
在本书用两章的篇幅,重点放在这些难以预测的大学毕业女性,对她们在现实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尤其关注结婚和生育后的行为、以前的职业和职务的差别、以及资历形成的差别等等。进而,详细分析了企业怎样招聘大学毕业女性、如何让她们怎样工作才好,对实际上感到为难的企业一方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力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之后阐述了男女共同参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支援生育政策的效果。经济学把效率和公平性作为中心课题,本书则对男女共同作为劳动力参加生产是否能提高经济效率(即经济增长率)这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给予关注。经济增长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关于女性参加工作给经济增长带来什么效果,几乎尚未作过分析,因此本书对此填补了空白。另外,女性(特别是已婚女性)参加工作需要各种支援生育的政策,本书对支援政策所需的费用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也给予了关注。
在此之前有必要认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本书在几个章节中明确指出的,日本的支援生育政策与欧洲各国相比,质与量都存在差距。在以福利为国家根本的欧洲,在休产假制度和生育期间的收入保障等领域,提供比日本优厚的服务。
在本书的论文中,使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从理论上证明,女性也共同参加工作的社会比只有男性工作的社会效率(即经济增长率)高。就是说,应该提倡男女同工。但是双职工夫妻在有了孩子后,就需要支援生育的政策。当然,支援生育政策需要费用,这个费用必须有人负担。如果负担太大,反而会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作用。在这里可以做出意味深长的推论。即,上面指出日本的支援生育政策极不充分,但这也许却出人意外地对提高经济增长率做出了贡献。这个推论是否正确,有待另行验证,但至少如果对所有女性实施广泛的支援生育政策,也许会降低经济效率。
在这里不得不面临对哪些女性实施支援生育政策的选择。就目前所知,作为一种战略性政策,应对生产能力高的女性集中实施支援生育政策。不过,这种政策可能与公平性相矛盾。就是说,如果只对有能力、生产效率高的女性(比如大学毕业的女性)实施支援生育政策,就会大大违背了对所有女性实施支援政策这一公平原理。因此,从公平性的观点看,战略性政策得不到所有人的理解。
这里所论述的实际上是以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和支援生育政策为事例,讨论经济学的永恒课题,即效率与公平性的平衡(Trade off)。围绕发挥女性作用的政策,多涉及经济学范围,本书如能有助于读者进一步加深理解,则不胜荣幸。
如果支援生育政策不能普及至所有的女性,一部分女性就有可能不选择全天工作,而选择可以同时兼顾生育和家务的计时工。这就是现代日本的已婚女性中,做计时工、外派工、合同工等,即所谓非正规职工的人非常多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这些人的劳动条件并不好。而且很可能无助于作为职业工作者的资历形成和增加。为确认这个问题,对非正规职工与其资历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考察了对这些女性的雇用管理政策是否见效。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本书的各个章节。
序言是橘木俊诏的论文,概括本书整体内容,广泛讨论女性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聚焦于女性劳动市场为什么与男性劳动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女性的意识、对女性的歧视、教育的作用、企业行为、政府政策等问题展开研究。进而对日本的过去和现在、日本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讨论要使日本女性感到工作更轻松,应实施什么政策。这一章可以说是全书的引言。
第一章是木村凉子的论文,分析日本的学校教育作为人才供应源是否起作用,特别针对女性做了分析。提出的问题是,与女性迟早要成为家庭主妇为前提的时代相比,当女性作为职业工作者走上社会从事劳动的时代到来之时,女性接受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根本改变。因此本章针对女性在高中、大专、大学所学专业的特色、教育费用的作用、就职时的职务和行业、工作意识、选择全天工作还是计时工作、工资的效果等展开讨论。对于今后探讨女性教育问题是重要的一章。
第二章是本田由纪的论文,在分析母亲对子女教育起到的作用方面提供了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是,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重要的,特别是母亲是否工作所带来的差别可能很大。如果母亲工作会对子女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就有必要由国家给予支援,以避免因为母亲工作给子女带来不利。本章对此提示出一个答案,是研究日本社会的等级分化、教育的作用、对女性生育的支援等重大课题的、充满刺激的一章。
第三章是白波濑佐和子的论文,以日本为中心,就女性的工作、出生率、结婚、离婚、支援生育政策等各种话题,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彻底地比较。弄清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发达国家,性别社会分工意识强的国家与意识弱的国家间的差距、政府和企业支援生育的程度、男性的意识与行为等对前述各变数的动向产生重大影响,并论述适合于日本的制度改革。
第四章是松田茂树的论文,将焦点放在男性参加抚育幼儿这一题目进行分析,呼吁男性参加抚育幼儿。为此需要各种制度改革,然而松田对日本的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进行实证。指出虽然男性的意识改革是最重要的,但在制度和习俗层面,日本男性劳动过度是阻碍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日本社会的整体问题,防止男性劳动过度的对策成为关键。
第五章是横山由纪子的论文,对20多岁和30多岁的女性给予关注,分析婚姻状况对她们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而言,对未婚者、已婚者、离婚者之间在就业行为上有没有差别进行分析,并对有没有孩子所带来的效果予以关注。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专职主妇就业与原正式职工或计时工再就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别以及孩子的年龄是否对女性就业产生影响。
第六章是富田安信的论文,分析大学毕业女性的资历形成和晋升机制。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已经实施了近20年,而就大学毕业女性在企业受到什么样的培训、得到什么样的晋升等而言,与大学毕业男性相比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女性特有的情况(比如结婚、生育、暂时退出劳动市场)确实会带来影响,但是也有来自企业方面的理由。本章从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角度,对女性与男性相比在多大程度上不利进行探讨,研究大学毕业女性进一步提高资历,并与男性同样晋升的对策。
第七章是胁坂明和奥井惠的论文,分析大学毕业女性由于结婚、生育暂时退出劳动市场以后,是否再就业。本章的特色是,不仅分析大学毕业女性一方的劳动供给,而且分析雇用这些人的企业一方的劳动需求。细致分析丈夫的收入、正式职工还是非正式职工、退职前职业种类的效果、再就业的年龄、本人的愿望等,对大学毕业女性的再就业市场产生什么影响。积累了高度技能的大学毕业女性是宝贵的劳动力,所以本章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用的一章。
第八章是中田大悟和金子能宏的论文,结合支援女性的政策,探讨向男女同工社会转型是否有益,特别是从内生经济增长论的角度,显示了为提高经济增长率,有效利用女性劳动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女性劳动力,就需要支援生育政策等费用,会给经济效率带来出人意料的负面效果。这些负面效果与有效利用女性产生的正面影响如何保持均衡,本文也在政策问题上进行探讨。
第九章是武石惠美子的论文,围绕有效利用女性的政策,分析追求全日制工作、提高资历好,还是做计时工的同时也兼顾资历形成的方式好。很多女性劳动人员都是计时工、外派工、合同工,即从事所谓非正规劳动,劳动条件不好,也不考虑资历。这种情况说不上充分利用女性劳动力,因此本文从开辟其他途径的观点对现状进行分析。即:做计时工的同时也兼顾资历形成,并培养骨干劳动力。进而探讨为贯通这一途径应采取的几个政策措施。
以上是本书所要阐明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对于女性的人生来说,有几个困难的选择,这些选择主要体现为下述问题:是否结婚、是否生育、谁来抚育幼儿、子女教育怎么办、是否工作、如果工作是否追求全日制工作提高资历。本书阐明日本女性如何对待这些课题,全体执笔人员一致认为女性应参加工作,并按照这一共识探讨男性、企业、社会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政策。
为此,最大限度地动员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劳资关系论的专家,展开跨学科的分析,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我们期待这些从广泛角度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能够有助于使女性心情愉快地工作,对社会和经济做出高效的贡献,并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2005年10月
橘木俊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