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对本书的介绍

民意民力

民意民力

民意民力

  • 泽昭裕、经济产业研究所“负担公共作用主体之民”研究小组 编

来自编者的介绍(节选自本书“前言”)

对于“国家形态”,NPO究竟能够改变多少?

  本书并非是时下流行的NPO运营指南,而是专门探讨NPO到底会在何种程度上改变“国家形态”。本书的完成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协助。

  现今社会,“国家形态”有所动摇。人在进入社会约十年左右,就会察觉到一些正在改变着世界的原理或习惯。至于察觉后的反应则因人而异。有的人愤怒,有的人顺从,有的人则加以利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人生过半时,大部分人都会把这些当做是自己周边世界存在的必然事物而接受下来。即便心存不满,也不再有改革的心气,脑子里开始出现“反正这世界也变不到哪里去”的念头。其结局就是,不再会为改革做出牺牲,对什么都无所谓。而这正是当前日本所面临的真正危机。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呢?我想先就此解释一下原委。本书的立项来自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成立之际青木昌彦所长的构思,当时作为新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之一,“行政与市民社会”(政治经济体系集合的一部分)。我那时任研究部部长一职,负责招募研究人员。当时希望招募到的对象并不是只会伏案著书的研究人员,而是在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也能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的人士。其目的在于改变一下研究所这种组织的惯有定义,创建一个不单是提出主张和建议、还能够对改变现实社会有所行动的机构。

  在这种想法下,有两个人的名字最先出现在候选名单上,这就是分别执笔本书第六章、第八章的目加田说子女士和村尾信尚先生。目加田女士是我的老朋友,是从事废除地雷运动等国际NGO研究的第一个人,并且还亲自积极参与策划这些活动。村尾先生是我大学的学长,在他出任三重县总务部长时,我曾任宫城县商工劳动部副部长,在自治体改革方面得到过他的指导。后来,又有幸一同参与建设网站“WHY NOT”(http://webs.to/WHYNOT)(日文),这是个推进纳税人行政改革的网站,本书中对这个网站也有提及。

  除上述两人之外,研究所还聘请了菅谷明子女士,我们相识于目加田女士组织的学习会,她专门研究媒体文化问题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等,是一位在市民活动方面造诣很深的记者,正符合我们研究所对招募人才的设想。

  本书的构思诞生于上述三人。一年半前的某一日,我们四人共进晚餐时,曾热烈地探讨过一些话题。比如,未来担负“公家”重任的将不再是“官”、而是“民”;NPO/NGO在未来社会到底会拥有多大的影响力;普通市民在实际参与NPO/NGO活动时到底会遇到哪些障碍;等。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热情一直没有降低,后来又召开了以“民众是担负公家的主体”为主题的研讨会,至于再后来将研讨成果编辑成文公诸于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本书第九章的座谈会就是该研讨会研讨内容的汇集。研讨会之后,他们三个人埋头于各自的工作和研究,最终虽由我承担起编辑本书的责任,但实际上这本书是他们研究和思考的成果。本书的编者——“民众是担负公家的主体”研究小组就是由他们三人组成的。

  本书结构如下。开篇是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青木昌彦先生和前三重县知事北川正恭先生的对话,主题是本书所要展开探讨的“民意”(志向)和“民力”(市民活动)会怎样改变民主主义。

  第一部分主要是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描述了在各自岗位上活跃着的人们以及探索着新的“官”的形式的人们是在以怎样的想法和目志向进着他们认为应该将“公家”的领域从“官”那里拿回来的活动。第二部分主要是目加田、菅谷、村尾三人在边讨论边形成本书构思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挖掘所写的文章。

  致力于集成本书的人,都是希望对形成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各种制度和惯性思维重新进行思考的人。他(她)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锲而不舍地发表看法、付出行动,希望对推动社会发展有所作为。在工作中,他们也许耍过花招,也许取巧利用过自己的影响力,但在志向上都保持着纯粹的为国(集体)思想,都在为改变“国家形态”而努力着。

  本书能否忠实地反映出一年半以前最初讨论时的构思,对此我并无自信。但至少,我完成了经济产业研究所交付的工作任务,得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执笔小组,适时宜地推出了此书。如果本书能够对今后日本的政治、社会改革有所启示,将是至幸之事。

2003年春 编者代表 泽昭裕

日本语原文

作者介绍

泽昭裕的照片

泽昭裕

  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经济产业省技术环境局环境政策课长。毕业于一桥大学。任职于通商产业省。历任工业技术院人事课长、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部部长。主要的著作、论文有《大学改革——课题与争论》(编著)、《产生研究危机的大学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