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研究

第十二讲 微观层面的分析

博塔教授的方法

  上一讲我们从宏观角度考察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本讲将选取若干产业从微观角度来具体分析竞争力是如何形成的。就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而言,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可尔·博塔教授关于竞争力强弱的主因素分析方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博塔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按照这种方法对日、美、欧等10国的100个以上产业进行了分析。

  根据对各国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果,可以认为,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支撑着企业竞争力,而促进技术创新必须具备4个重要条件:一是基本要素;二是市场需求;三是相关或配套产业;四是战略、组织、目标以及同业间竞争。

  将这4个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形成了一个环绕企业的菱形框架。我们把这种框架称为钻石框架。

为弥补劣势向海外发展

  所谓要素条件是指人材、设备、知识、资本以及基础设施(社会化生产的基础)等。这些资源的质或量的水平越高则竞争力越强。

  例如,日本的制造业相继向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基地是因为日本的人工费用等基本要素条件较差所致。但是,日本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材以及先进的研究机构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制造业向海外发展可以说不过为了弥补其基本要素的劣势。需求条件指的是国内需求规模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它决定了技术革新的速度。国内需求越大则越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对于产品质量和价格要求更严格的买家如果增加了,企业就必须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外,国内需求的增长幅度等因素也会刺激企业的积极性。

与配套产业的协作

图表  所谓相关和配套产业是指向厂家提供设备、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和作为供货对象的企业进行协作将会大幅提高整体竞争力。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优势和位于东京大田区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下面对战略、组织、目标以及同业间竞争等条件进行说明。由于各地的商业习惯、制度等"风土习俗"的差异,导致适应当地习俗的产业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只有建立符合当地习俗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等才会创造出良好的业绩。企业间的竞争可以促进相互竞争力的提高。

  示意图显示了日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人均增加值生产率上的差异。由于调查对象企业不尽相同,因此部分产业的数据会和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同类产业数据略有差别。在该示意图中,电子游戏机这一新兴产业的生产率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其增长之快十分突出。

  博塔教授认为即使是在日本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的80年代,日本企业也应该理解"钻石框架"的必要性。在最近的著作中,他对总资产利润率不到美国企业一半的日本企业在战略上的缺陷以及决策迟缓等问题进行了批评。也就是说,为了全力面对同业间的效率竞争,必须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形成独特的优势,日本企业在决策时是否能够想到"有什么是可以不做的呢?"

(《日本经济新闻》、2002年1月18日)

2002年1月18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