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 2011年4月

日期 2011年4月26日
演讲者 石井详悟(国际货币基金亚太地区事务所所长)
主持人 田中鲇梦(RIETI研究员)
下载/链接
导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地区事务所所长石井详悟就“世界经济展望(WEO)”“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进行讲演。

摘要

2011年春季的世界经济——经济复苏趋势增强,存在地区差异

石井详悟  世纪经济状况与去年10月发表的预测相比,出现了较强的复苏势头。工业生产指数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显示出,进入2011年以来,库存周期稳定,生产得到恢复。一部分人担心的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减小。

  但是,虽然笼统地说有所恢复,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在内容上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例如,从就业有所恢复这一点来说,发达国家中以美国为核心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新兴经济体在雷曼危机之后一度出现的失业率上升已经有所缓解。从国际金融的状况来看,去年秋季宏观经济风险和新兴市场风险都较高,出现风险规避,而今年春季各种风险有所下降,出现风险偏好。股票市场也显现差异,亚洲和拉丁美洲已经恢复到了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而欧美恢复滞后。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方面,发达国家对民间的贷款持续低迷,而新兴经济体出现急剧上升局势。中国由于担心通货膨胀,实施了金融紧缩政策,因而授信额度的增幅也逐渐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担心的是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入状况。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入迹象,之后有所减少,最近甚至出现了流出现象。这可以看作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美国利率提高,这种资本流入的变化使货币政策的运营变得十分困难。

  进而,现在成问题的是石油等商品价格的急剧上升。从燃料和食品价格与各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燃料和食品价格的上升与通货膨胀之间观察不到正的相关关系,而在消费占较大比重的新兴经济体,尤其因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出现的通货膨胀较为明显。人们对货币政策的不信任也是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今后的展望(根据2011年3月的推算)

  世界经济增长率2010年为5%,而2011年-12年预测为4.4%。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增长率的差距十分显著。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由3%下降为2.4%,2012年预计有所提高,为2.6%。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预计2011年将达到6.5%。尤其是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8.4%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增长率预计为9.5%。

  发达国家出现低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供给方生产率增长缓慢,劳动人口增长率降低等。危机以前就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以美国等为中心的住宅市场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危机之后政府债务的增加和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加剧也使经济增长受到阻碍。

  向下风险从去年10月份开始有所缓解,但是依然保持较高状态。国家主权风险、预测今后银行部门的资金调拨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过热、石油以及食品价格的上涨等成为主要不安定因素。就石油而言,假定2011年每桶石油上涨到150美元,之后2012年下降至每桶100美元,可以推算出增长率将下降0.5至0.75个百分点。

  对日本来说,受大地震影响,2011年的增长率预计从1.4%下降至1.2%。这种预测是以到今年夏季能够解决电力供求问题和核电站事故问题为前提,生产部门1%的下拉效应与复兴需求0.8%的上提效应抵消而计算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思考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顺便提一句,民间预测的增长率平均为0.3%,极为悲观。IMF也将在今年7月根据电力供给、供应链的恢复、核电站事故问题的解决情况发表地震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修订值。此外,还要看政府是否能够敏捷地出台政策,以及能否尽快动员财政。第一次修正预算估计将于近日通过,而之后的第二次修正预算才是关键。无论如何,从短期来看,震灾的影响相当大,而从中长期来看,根据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经验也可以期待经济活动极有可能快速恢复。

发达国家的风险——银行部门的脆弱性与国家主权风险

  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银行部门的巨额资金需求。2011年到期的政府以及银行部门的债权,从与GDP的比来看,希腊最高,为13%,之后依次为意大利、日本、葡萄牙、西班牙,都超过了10%。日本与其他欧洲各国不同,几乎均为政府部门的债权。今后,如果利率再次上升的话,这种资金需求就会更进一步增加,有可能给财政和民间需求造成不良影响。

  所谓国家主权风险(信用违约掉期价差)也在希腊2010年4月的危机以后居高不下,目前出现继续上升趋势。今年财政破产的爱尔兰和葡萄牙也处于极高水平。

  银行部门也以欧洲为中心处于脆弱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对策不够充分。资产内容极不透明造成了市场对去年的压力测试不信任。借入资本利用率虽然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偏高的状态。如果再加上国家主权风险升高,承受国家主权风险比例高的银行的信用就会降低,致使资金调配成本升高,国家政府风险就会更高,陷入恶性循环。仅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实际的资本调配目前逐渐得到改善。财务状况也伴随资本金的累加总体出现好转,就欧美而言,如何降低短期的批发资金调配比率成为课题。尤其是欧洲的银行,今后必须增强资本。这是因为,与巴塞尔协议III的基准基本相同的核心资本比例不足7%以上的银行超过30%。

  美国的住房市场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不仅扣押房产数量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库存过剩,出现了压低住房价格的趋势。因此,需要对住房价格低于贷款金额的“水下房贷(underwater mortgage loan)”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

新兴经济体的风险——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

  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状况。尤其是核心通货膨胀率(除食品、燃料之外的通货膨胀率)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非常高的上升率。同时,经济过热的风险也凸显出来。过热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间授信额度。为此,中国采取了通过紧缩金融抑制授信额度的政策。

今后的课题——为实现持续增长

  发达国家需要实现宏观政策向结构政策的转换。通过中长期的财政重建,在降低国家主权风险的同时,必须努力强化银行部门的体质。就银行而言,必须增强自有资本,努力改善体质,在必要的情况下整顿或者解散弱质的银行。此外,削减家庭经济部门的债务也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应在以宏观政策为中心抑制经济过热的同时,充分利用设定房贷上限以及限购住房等宏观审慎政策,摘除泡沫经济的萌芽。此外,为迎接将来的資本流入,努力扩大国内的资本市场也十分重要。

  在许多发达国家,实际政策利率为负值,在维持这种状态的同时努力健全财政是当务之急。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余额与GDP比平均起来都达到超过100%的水平,IMF认为应将这一比率削减到60%比较合适。假设这一目标到2030年之前能够实现,那么日本的政府债务余额即使到2030年之前降低到与GDP比为200%,今后五年间GDP比也预计需要调整13%。美国也同样需要调整10%以上,而实际上预计只能调整5%。

  不仅如此,为实现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纠正全球性不平衡。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常收支盈余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美国至今仍然背负着高额经常收支赤字。长此以往,预计即使到2016年仍无法消除不平衡。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汇率。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实际汇率不自由浮动给纠正不平衡带来了难度。经常收支盈余国家需要努力促进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进口。这样做可以促进发达国家的出口,从而改善美国等的经常收支。此外,发达国家也能够通过重建财政进一步削减经常收支赤字。

  也就是说,要实现世界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不仅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