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的世界经济预测(2008年秋季)

日期 2008年10月20日
演讲者 有吉章(国际货币基金亚太地区事务所所长)
主持人 尾崎雅彦(RIETI高级研究员兼研究调整主任)
下载/链接

摘要

对现状的认识

有吉章的照片  “世界经济处于大幅度衰退局面”,这是国际货币基金(IMF)对今年的预测。

  特别是日美欧这三个主要发达地区基本上接近萧条状况。IMF描绘的具体前景是,从今年第三季度至明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基本上处于持平或略有下降的状态,其后开始以缓慢的速度恢复增长,至2010年底,恢复到接近潜在增长率的水平。

  在新兴国家的市场方面,非联动论过于乐观,可以预测,实际上将受到相当影响。不过,新兴国家市场的增长水平原本就很高,所以即使增长率下降幅度相同,整体依然保持增长,这是IMF的看法。中国虽然大大减速,但增长率本身超过9%,接近潜在增长率。

  IMF在北海道洞爷湖峰会前时曾发表见解,认为“对世界经济来说,通货膨胀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最近大幅回落,但原油价格等的上升使综合通货膨胀率升幅提高,核心通胀率在发达国家比较稳定,但在一部分新兴国家还在上升,并非处于通胀已没有问题的状况。

  不过,这些都是核心预测数字,实际上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存在很大的下调风险。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上述预测是以各国迅速采取措施消解金融危机这一最佳情况为前提作出的。

金融——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金融,各市场的风险和紧迫性都在升高。

  2006年贷出的次级房贷的拖欠率达到近40%,另一方面,优良住宅贷款的拖欠也向历史高水平发展,预计损失率将达历史最高。证券化商品的价格也大幅度下跌。

  目前困扰银行系统的不仅是以次级房贷为主的房地产泡沫崩溃问题,还有全部贷款对象都在迅速地不良债权化的问题,预计将达到萧条时期的最高水平。如果仅此而已还不至于成为太大问题。实际上,雪上加霜,还发生了异常情况。住房贷款的全年损失率本应为平时0.2—0.3%、高峰时0.4—0.5%,却飙升至与商业房地产相同的2%左右。

  金融系统整体的损失(美国国内的原始贷款和将其转化为证券商品的全部损失)在春季预测时为1万亿美元左右,但目前来看,即使做最好估算也将达到1.4万亿美元。次级房贷和Alt-A从春季以来并未大幅度增加,增加的是Prime mortgage、Prime MBS和High-grade corporate dept,就是说,次级房贷引起的金融整体的信用风险带来了信用危机。

  损失的一多半将落在银行部门。在美国国内,有关次级房贷的原始贷款,50%左右在美国金融机构,40%在欧洲金融机构,因此,在计算危机的规模时应注意并非都是美国的损失。

  与此同时,这也是危机波及欧洲的原因。而且在欧洲,地区内贷款的现状也成为问题。除德国以外,欧洲各国,特别是爱尔兰、西班牙和英国,住房正在从暴涨转为下跌。不过欧洲与美国不同,并非Non-recourse,没有美国次级房贷那么严重,所以实际上的损失不太大。虽说如此,但是,由于这种损失,欧洲一部分银行的PBR大幅度降至1以下。也就是说,市场认为欧洲银行还将进一步出现损失。在欧洲更成为问题的是,统一市场的资金流动超越国境,因此,出现异常的部分应由哪国政府救助不明确。这种状况进一步加重了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的规模达到1.4万亿美元左右,约为美国GDP的10%。虽然这还不是欧洲银行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规模,但问题在于对市场的信用发生动摇,市场现在处于完全停滞状态。

  在7000亿—8000亿美元的预测损失中,各银行已经发现约6000亿美元的损失。因此可以说对损失的察觉正在扩展,并正在对其中的4200亿美元损失进行增资。那么,是否只要补充剩下的约4000亿美元的资本就可以了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要把银行的自有资本比例补充到适当的水平(tier1,8%强),需要大幅度充实自有资本,按IMF的推算,需要增资大约6850亿美元。鉴于过去1年筹集到了4000亿美元,那么这一增资规模也并非望尘莫及。

  不过,只靠充实自有资本并不能达到降低资本利用率的目的,结果融资将受到抑制。实际上,IMF预测今后1—2年的融资年增长率为1—2%的水平,这对今后来说会成为很大的制约。正像日本在金融危机之后曾出现的银行不愿贷款的局面一样,估计欧美金融部门今后也需要大约2年时间调整资产负债表。作为整体预测,在这期间,经济增长率会受到相当大的制约。

  但是,今年9月以后市场始终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另一方面,风险范围迅速扩大。如果银行间贷款市场瘫痪,银行连短期资金周转都陷入困境,银行将立即死亡,或者即使不到死亡程度,也会停止向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有可能不断出现企业部门黑字破产的事态。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在这一、两个星期,央行向各银行大幅度增加了贷款,并购买了商业票据(CP,)。

  不过,只要存在对银行破产的担心,资金流动就很难复活。因此,为了恢复对银行的信任而注入了资本。仅靠银行自己努力增资需要太多时间,在这期间必须避免致命的事态恶化。但即使这样仍然不充分,所以各国都对银行间交易和存款陆续采取了全额保护的措施。然而就连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其他问题。资金从未实行保护存款的国家,或被认为没有能力全额保护的国家流出,向全额保护受到信任的国家集中。

  为了避免万一银行因流动资金不足而破产,央行持续积累存款等流动性高的超安全资产,不进行包括银行间交易在内的借贷,向外投放资金时,必须先确认资金可以从市场筹集。另一方面,由此产生了由于不投放资金,市场不能发挥功能的恶性循环。在这个意义上,令人担心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恢复正常的速度将非常缓慢。而且,一旦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就有可能波及实体经济,产生更严重的恶性循环。各国互相协作,动员一切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尽快恢复市场稳定是最优先的课题。这一必要性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

距离型金融部门与关系型金融部门

  这是一种稍微脱离现状的理论性分析,有分析结果认为,如果经过金融部门的危机之后进入经济衰退,增长率的下降程度将是没经过危机进入衰退时的两倍。以这个观点分析此次危机,由于已经发生了金融危机,所以可以预想,如果美国等国家进入经济衰退局面,其影响会相当大。IMF根据银行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特性,分析了各种影响有什么不同。

  根据分析,距离型金融部门比起关系型金融部门,景气变动更为剧烈。接近关系型的银行,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谷底也不会太深。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景气恶化时,资本利用率上升的日本银行为实体经济垫底。这是以往的讨论中没有过的新观点。

  不过,在这里应该注意,是不是距离型与发生景气衰退的概率没有关系。关于这些问题,我认为今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好消息

  也有好消息。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依然健全。此外,原油价格和商品价格已经越过高峰,在发达国家交易条件正在改善。在房地产部门,价格再稍微下降一点儿,就有希望走出谷底,房地产投资比起高峰时期已经大幅度减少,所以可能即将到达下限。

原油价格和商品价格暴涨的原因及今后走向

  原油价格和商品价格为什么如此暴涨呢?其基本背景是存在强烈的需求,其他还可以举出多个价格暴涨的理由,如价格暴涨以前库存和剩余生产能力很少、供给方的回应较弱、发生了干旱等日常而具体的打击等。一般来说,商品成为金融投资的对象可以成为价格暴涨的原因。但实际上经过考察发现,金融投资与原油和商品价格暴涨之间即使找到相关关系,也无法确认因果关系。

  今后走向怎么样呢?原油价格的供给成本已经上涨至极限的每桶70—80美元,因此只要需求不减,供给就不会激增。食品也一样,只要以新兴国家为主的全世界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不出现急剧下降,预计高水平的基本走向将会继续。

从新兴国家市场流出的资金

  在发达国家金融不稳定的背景下,在新兴国家市场资金流入正在转变为流出。由于这种动向,一直以短期资金的流入填补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陷入困境。在欧洲新兴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展和金融对外开放度增大成为长年经常项目赤字中相当大部分的原因,所以不能说其赤字不合理,但是也并不能因此否定其脆弱性。

会场照片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