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7年度能源白皮书

日期 2008年6月23日
演讲者 寺家克昌(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综合政策课能源信息企划室主任)
主持人 山田正人(RIETI总务部副部长)
下载/链接

摘要

  在《2007年度能源白皮书》中,深入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原油价格的飙升与地球变暖这两个问题。

原油价格的飙升问题

  原油价格在1999年跌落到谷底之后,从2004年左右开始急剧上升。白皮书将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归纳为经济基础因素和除此之外的溢价因素(由于投资与投机资金流入原油期货市场而引起价格上涨的可能性等)两大类。

<经济基础因素>
  随着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国的迅速发展,全球的石油需求量呈现出增长趋势。2005年,全球的石油消费量达40亿吨左右,而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估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56亿吨左右。不仅如此,如果查看过去15年间不同地区对石油需求的增减量,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占据了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一半。

  在供给方面,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剩余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日产量曾超过1000万桶,但是到了80年代后半期,日产量急剧滑落,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日产量一直徘徊在200~400万桶的低水平上。

  关于原油价格,纽约期货市场上的WTI原油价格是全球性价格指标。因此,全球的原油价格也会受到美国国内供需情况的影响。如果从石油制品的层面上来看,就会发现汽油和轻油等的需求在不断高涨,出现了供求失衡。

  如上所述,原油供求的基础因素正日益严峻,而且有些人认为这种倾向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剧。

  地缘政治学上的风险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石油供应的忧虑,影响到原油价格。这种风险包括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因其他局部地区争端引发的断绝石油供应的事例。

  影响到当前原油价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油生产成本的上升。虽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廉,但是由于在这些国家国营石油公司进行权益管理,资源国家主义的色彩很浓厚,经济原理未必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因此,即使油价高涨,这些国家也不会因此马上大量生产廉价石油。

<溢价因素>
  2004年以后,对商品指数的运转金额每年以300亿美元的速度激增。原油经过加权平均,约占这个指数的30%左右。这种通过指数投资的、针对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与投资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全球资金处于剩余状态,在股票和债券等传统资产上没有多少利益,因此商品基金作为投资对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一部分资金转移到这里。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也与这个商品指数的投资步调一致,成交量急剧上升。

  如上所述,原油成了一种金融商品,资金流向这里的趋势增强,使原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关联程度不断高升。

  美元的一再贬值与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也经常成为讨论对象。虽然两者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但是对于非美元货币国家的投资家来讲,由于以美元结算的原油价格下跌,因此增加了对原油的投资,而对于OPEC各国来讲,由于以美元结算的原油收入减少,因而加强了提价的动机。有人指出,出于这些理由,每当美元贬值,原油价格就会上升。

  根据定量分析的估算,2007年后半期,每桶90美元的原油价格中,能以供求方面的经济基础因素解释的为50~60美元,其余的30~40美元则为溢价因素。

原油价格高涨给能源供求结构带来的影响

<需求方面>
  由于原油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能源,且需求上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因此少许的价格上升未必会对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价格中长期持续大幅度飙升,会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从中长期来看,很可能促成进一步加速节能措施及向核能或其他新能源等转换。

  日本的四大能源消费行业(造纸业、窑业/土石制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钢铁业),受到近年来的原油价格飙升的影响,进一步加速了燃料转换,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因原油价格高涨而深受冲击的各行业,都开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农业引进了热水泵,渔业将小型渔船搭载的发动机改装成了四冲程引擎,饮料业加快了燃料转换的速度等。在民生领域,目前正在推进从使用煤油和液化石油气改为使用电力。在运输领域,自2003年以来,混合动力汽车与轻型汽车的销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供给方面>
  受原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全球各地都加速了对非传统型石油的开发。例如,对油砂的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从1990年到2006年产量几乎翻了一番,预计到2020年,会增长到4倍。

  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回归核能的动向(核能复兴)。时隔30年,美国计划新建30多座核电站,英国也公开表明推进核电站建设的立场。中国计划到2020年为止,将核电站的容量从现在的80万千瓦增加到4000万千瓦。

  近年来,以巴西和美国为首的国家,大幅度增加生物燃料的生产量。国际主要石油公司也发表了有关生物燃料战略。但是,由于在生物燃料领域需要避开与粮食之间的竞争,因此今后研发纤维素乙醇的制造技术成为重要课题。

  在全球范围内,累积引进太阳能电池的数量急速增长。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南非正在实施煤炭液化的研究。从中长期来看,作为其他可替代燃料,人们对甲烷水合物的期待也在日益高涨。

原油价格飙升的对策

  应对原油价格节节攀升根本在于改善经济基础因素。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能源消费国应促进节能和石油替代产品的开发,产油国则应切实向开发和生产投资,并在确保剩余生产能力的同时,向市场发布这些信息。这种措施还会起到稳定溢价的作用。

  关于溢价,虽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不易进行直接性研究与分析,但目前以IEA为中心,正在推进整理各国的石油供求情况和库存量数据,并实时公布。今后,依然需要采取这种举措,促进人们冷静应对市场。

地球变暖问题

  为迎接下个月即将在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在前些天举行的G8能源部长会议等各种会议上,正式开始就地球变暖问题进行国际会谈。

<短期举措>
  日本政府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约定阶段(2008~2012年)的目标是,与基准年相比,减排温室效应气体6%。为了切实实现这一目标,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计划”修订案。在该计划的基础上,特别加强民生与运输领域中的节能对策。

<中期战略>
  关于“后京都议定书”的框架,日本提倡如下三个原则(“美丽星球50”)。

  • 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都必须加入
  • 该框架必须是灵活的,按照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 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发生冲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分领域推进是有效的,即明确每个领域的效率水准和有效技术,并在每个领域中以可比较和可验证的形式促进减排活动。如果有效利用该方法,就可以计算出,每个领域引进什么样的技术,就可能削减多少CO2排放量。通过叠加,可以计算出不同国家的总削减目标。此外,这样做可以明确每个领域各国的技术水准,因此能够从技术所有国向需要这些技术的国家高效率地转让技术,具有有助于削减全球CO2排放量的优点。

  不仅如此,分领域推进,不必等待在所有领域达成协议,可以优先从效果大、可实现的领域(例如:在全球来自能源的CO2排放量中占据大约52%的煤炭、钢铁、水泥、公路运输四大领域)开始实施。

  中国和印度已开始推行分领域设定目标的能源政策,与这种政策亲和力较高的分领域推进,还有容易得到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等优点。

  日本具有世界最高的能源技术水平,这一点还可以从IEA的数据中得到确认。例如,据估算,如果将日本先进的火力发电的能源效率应用到美国、中国和印度,则每年可实现减少共计13亿吨的CO2排放量。这个数字几乎与日本整个国家的全年排放量相等。

<长期战略>
  为了到2050年实现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减半的长期目标,必须研发可大幅减排的全新技术。为此,经济产业省于今年3月发布了“凉爽地球——能源创新项目(Cool Earth-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Program)”。在该项目中,选定了有助于长期大幅度削减CO2排放量的21项技术,并宣布了每项技术到2050年为止的技术发展路线。根据估算,用这21项技术,能够解决排放减半所需削减量的60%左右。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