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型产业发展——以中国温州和重庆为例

日期 2006年6月13日
演讲者 大冢启二郎 (国际开发高等教育机构主任研究员)
主持人 木村秀美 (RIETI研究员)
下载/链接

摘要

  以中国、越南等为首,在亚非一些国家出现了由众多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约。在开发援助领域,致力于人才开发与研究的国际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冢先生,对这些国家的产业集约进行了实地调查,他指出:“虽然国家和产业各不相同,但成功的产业集约的发展模式惊人地相似。”大冢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在产业集约发展过程中进行多方面改革的重要性。

产业集约可以提高产品和劳动市场的功能,扩大革新和仿效的机会

  所谓产业集约,是指生产类似或相关产品的众多企业聚集一起的地区。集约分为两种,以大企业为主的城下町型和多见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型。大冢分析了后者。

  关于产业集约的优点,阿尔佛莱德·马歇尔举出了三点:“信息仿效”、“企业间分工”和“熟练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对此大冢进一步指出:加上通过“商人和制造企业间交易费用的节约”、“多方面人才资源的聚集”而使有效重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新结合”的可能性增大,产业集约扩大了革新和仿效的机会。

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集约从扩大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另一个成功事例B公司(资本金3000万日元,从业人员105人),从事汽车雨刷器的配线加工以及为电子控制系统各部位连线的业务,与A公司同样,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施了战略转变。2004年在IT服务商的协助下彻底的改进了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的高效化。通过这一改善,实现了在管理2000件以上库存零部件的同时,在合理的进度管理下生产超过5000种型号之多的配线加工产品。

由于制造业大户转向海外生产而变祸为福

  在大冢的实际调查中,纺织品方面有日本的备后、菲律宾、孟加拉国、内罗毕等地,摩托车制造方面有日本的福山市和中国的重庆,机械方面有台湾、中国江苏省、温州,其他还有加纳的金属加工和亚的斯亚贝巴的制鞋等。

  从这些调查中,大冢提取出了内生型产业发展模式,把发展分为“启动”“扩大数量”“提高质量”三个阶段。在“启动”阶段,1)创业者登场,2)确立生产方法,然后进入“扩大数量”过程,3)追随者兴起,即开始仿效创业者。于是,4)以低档产品为主的数量扩大,出现集约效果。但是由于生产过剩等原因造成价格跌落,5)陷入利润减少的境况。

  这时,认识到仅靠扩大数量已无济于事,因而转向“提高质量”的企业出现,这就是6)多方面改革的阶段,此时,竞争落伍的企业相继被淘汰。接下来,通过多方面改革后,7)在质量竞争日益激烈过程中,产生出大企业,并最终实现产品出口。

  大冢说:“在非洲,到第5)阶段就停止了,在亚洲各国却实现了产业发展,这是因为通过第6)多方面改革,向下个阶段的提高质量迈进了一步”。

  多方面改革可以说是集约型发展的关键,大冢就其过程进行了说明:1)首先提高产品质量,2)为提高产品价格而改善企业形象,树立品牌,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3)为生产高质产品而建立长期承包体制,4)扩大生产规模,兼并不能改革的企业,5)进军出口市场。在这种局面下,改善经营管理很重要,高学历企业家将发挥作用。

多方面改革取得成功的温州和重庆

  接下来大冢介绍了中国温州和重庆的产业集约模式。其中温州原来是个贫困的农村地区,因此很多居民移居到了国内外各地。这些移居者成为商人,在各地建起了“温州市场”,并回到家乡,形成了纺织、制鞋、电器产品等劳动集约型产品的生产基地。最初温州产品被认为次品和破烂多,但是80年代以后,通过买进检验设备等来努力提高质量,以及市政府通过建立市场和工业园区等来扩大集约规模,进行多方面改革,出现了大型企业,取得了发展。

  另一方面,重庆是生产摩托车的产业基地。最初生产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低档产品,后以国营企业和本田、雅马哈等合作生产为转机,从90年代中期起进入了提高质量时期。不久民间企业利用产业集约来实行企业分工,并通过把国营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经营人员挖过来,提高了实力,出现了被称为三巨头的纯民间企业,发展规模超过了国有企业。R&D支出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显示出质量竞争的激烈。

产业集约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而且必须提高经营能力

  大冢指出,根据这些产业集约成功事例的共同模式,要提高集约的质量,不仅需要吸收外国技术,而且需要提高经营者的能力,为此进行的教育是其关键。对于不能从扩大数量阶段末期过渡到提高质量阶段的产业集约,帮助进行训练是有效的。所以在产业集约的培育阶段,作为政府的任务,不仅应按以往的模式进行技术支援,而且重要的是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对经营者平进行支援。

  讲演之后,有听众问道:“一般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来说,把握市场的状况是很困难的。怎样看准产业集约向提高质量阶段过渡的时机,有没有简明易懂的指标?”针对这一问题,大冢解答说:500到1000家小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就可以说处于扩大数量的最后阶段,只要知道这一点,这就是支援多方面改革的时机。

日本语原文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