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主义的前景与问题:与欧洲的比较研究

日期 2003年1月31日
演讲者 Richard Baldwin (日内瓦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

摘要

  我近来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它把我引向了对亚洲地区主义的研究。这一发现就是,亚洲的各种会议,开始让我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开的那些会议。作为对1997年金融危机的反应,一种新的亚洲爱国主义似乎正在精英中出现。

  我今天的讲话,将以此为背景,回答下面三个问题:从欧洲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亚洲的地区主义将走向何方?日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在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的地区主义起始于一个单一的西欧贸易协定,这个贸易协定叫做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它包括17个国家。但是,到了50年代末期,西欧分裂成了两大集团:联邦主义者和政府间主义者。

  1958年,六个联邦主义国家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这一制度安排包括深度的经济融合,以及某些政治上的统一。与此同时,农业受到了单独对待(通过共同的农业项目CAP),尽管其成员国在原则上都信奉自由贸易。1960年,针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其他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组织(EFTA)。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农业也被排除在外。英国是这一组织的主导国家,但这一组织实行的是一国一票制度,这似乎有些不平衡。这一组织的成员国被准许进入一个组织起来的共同的大市场,但是它们同时必须开放自己的市场,使之融入共同的大市场。

  这样一来,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就存在着两个平行的组织。一个是欧洲共同体六国,一个是欧洲自由贸易组织七国(由英国领导)。前者的市场规模是后者的两倍。到了1960年,欧共体显然发展得更快。这两大集团间的歧视也开始出现了,由于欧共体规模大,欧洲自由贸易组织的企业受的损失要大些。这种现像开启了我所说的多米诺效应。

  什么是多米诺效应?如果你把世界想像成一个简单的世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说,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只能由特殊利益集团来形成,而出口商就是强大的利益集团。一个国家做出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协定,需要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进行平衡。该国的贸易伙伴之间出现优惠性自由化,会加强该国内部支持自由贸易协定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

  假定一个国家的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协定将会影响该国对这两个贸易伙伴的出口,也会导致贸易转向的出现。这样一来,该国的出口商就会对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的兴趣更大,以便消除他们面临的贸易歧视,他们会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利益集团的规模取决于其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取决于受歧视的程度。因此,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会影响到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的政治利益集团,从而影响到他们能否做出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区,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贸易伙伴的市场规模。

  在亚洲,这也会影响到投资转向。日本的公司喜欢到那些可以无关税进入日本市场的国家进行投资。这样一来,东盟成员国就会关注日本的地区主义。当日本的企业在中国投资时,日本和中国的利益就趋同了,这会改变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

  让我们再回到欧洲的故事上来,在那些被排除在大市场之外的国家里,贸易转向塑造了新的政治力量。结果,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随着更多的国家申请和获准加入,呆在外面的国家将在更大的市场中面临歧视,这进一步加强了加盟的力量。于是,呆在外面的国家纷纷加入,英国的申请引发了来自丹麦、挪威和爱尔兰等国的新一轮申请。

  1973年,欧共体的扩大带来了第二轮多米诺效应。新的歧视性威胁导致欧共体与所有其他的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国家签定自由贸易协定。这使得西欧实际上成为一个制造商的自由贸易区,它标志着两个集团合二为一。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所有的中欧国家都申请加入欧共体。这最终导致两大阵营成为一体。

  欧洲的故事对亚洲的启迪就是,你无法在很近的空间里有两个自由贸易集团。地区一体化进程一旦开始,你就很难拒绝它。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日本的立场就像50年代时的英国。它的市场最大,但它又最不情愿建立地区一体化。中国就如同当时的法国,因为中国促进一体化也是怀有政治目的的。

  在东亚,真正的地区主义还没有开始。东盟的经济规模太小,因此东盟自由贸易区还不很重要,它就象比荷卢三国经济联盟一样,并没有改变世界的贸易版图。两个能启动地区一体化的火花,一个大概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另一个可能是日本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区。这两者都会改变世界贸易版图。根据多米诺理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能为制造商形成遍及东亚的自由贸易区,但是它们的终点不同。

  路径之一将是不受世贸组织制约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其结果是出现分裂性和不透明的优惠政策,更偏向中国出口商的意愿,而且中国可能会抵制组织的扩大。日本和韩国将申请加入,以避免受到歧视,它们的加入将奠定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基础。

  路径之二是,日本与韩国先形成受世贸组织制约的自由贸易区。这导致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在几乎所有的贸易领域出现零关税。它们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加起来占世界的17%。中国和东盟国家会要求加入。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成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这一路径对贸易体系更为有利,因为它受到世贸组织的制约。

  要达成制度安排,有三种可能的模式。一种是中心——辐射模式(大家都与日本签定双边协定)。这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不利。而且,以日本为中心还会带来历史问题。另一种模式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一系列双边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自由贸易区)。但是,东亚没有一个盟主存在,无法通过强制来保持一致。 最后一个模式就是欧洲式的自由贸易组织形式,我主张这种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中,市场准入得到分享,新成员国可以以零关税进入其他成员国的市场。我们可以为建立一种政府间的组织结构。

  英国当时一厢情愿地认为欧共体一定会垮台,结果犯了错误。日本不要重蹈复辙。日本和韩国应该与中国和东盟商量,设计出地区贸易的基础。但是,在自由贸易区看起来不可避免之前,不要开始这一进程,因为,那样的话,没有人会认真对待自由贸易的问题。最后,设计出扩展安排会使得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看上去对中国和东盟没有太大的威胁。

提问与回答

问:

为什么你认为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缺乏世贸组织的制约?

答:

我认为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将不会遵守关贸总协定第24条款。人们在谈判前后所说的话经常不一致。如果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与第24条款一致,中国最终将比马来西亚对印度尼西亚有更多的市场准入,马来西亚不会乐意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中国人也不一定信奉自由贸易。

问:

回到欧洲的那段历史,为什么欧洲自由贸易组织成员国不能直接加入欧共体,而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欧洲自由贸易组织成员资格?

答:

它们无法保持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因为欧共体是一个关税联盟,它有着共同的对外关税。

问:

在亚洲,似乎中心——辐射模式已经出现,它是以经济伙伴协议的方式出现的,日本是其中心。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似乎不太现实,因为东盟的成员众多,利益多样化。因此,我预计日本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引导亚洲的一体化,其中日本是中心——辐射模式中的中心。就政治关系而言,我认为日本更象亚洲的德国,韩国作为日本的第一个盟友,则象比荷卢同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象英国,新加坡也许就是亚洲的意大利。

答:

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英国和法国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站在同一边。它们不是天然的盟友。地区一体化通常都是以中心——辐射的方式开始的,因为出口商很乐意进入到最大的市场中去,而不会为了进入小一点的市场而游说。但是,这对边缘地区不利,因为小市场会变得孤立起来了。

问:

你的论文只是针对亚洲地区主义,而不是某种更具有全球意义的东西吗?日本现在正在观察墨西哥和智利。辐射的边缘可能是全球性的吗?

答:

在世贸组织登记的自由贸易协定有150个。但是,你只需关注其中的6个,就可以了解世界贸易正在发生的事。被排斥的比例大约需要为25个百分点,才能产生国内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压力。

问:

我们无法预测,究竟是韩国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先出现,还是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先出现。它们的结局可能会不同。我不喜欢中心——辐射型制度安排,因为,那样的话,促使货物在亚洲流动的日本企业将享受不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

答:

与日本与韩国的贸易自由区相比,日本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消极后果更大,因为后者会更有可能反应愚蠢的日本利益。在欧洲,各国签定的是双边的"欧洲协议"。结果,累积起来使得各国的贸易在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受制于共同的规则。

问:

亚洲的政治现实会战胜优惠政策吗?

答:

通过减少贸易保护力量,加强自由贸易力量(出口商),亚洲的地区主义会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

英语原文

演讲者介绍

  Richard Baldwin教授曾经在前布什政权的总统经济咨询会议(CEA)中任高级经济专家。在欧洲委员会曾任欧洲一体化问题咨询委员,并一直活跃在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经济协力发展组织(OECD)、英国外交部(FCO)、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UNCTAD)等机构。有关Baldwin教授的详细经历登载于以下网页,仅供参考。
http://heiwww.unige.ch/~baldwin/

*本记录由RIETI编辑部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