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F—RIETI共同举办政策研讨会

金融危机与日本经济的去向 (会议概要)

会议概要

  • 时间: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13:30—17:55
  • 会场:RIETI国际会议室 (东京都千代田区霞关1丁目3番1号 经济产业省别馆11层1121)

内容概要

  2007年夏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自去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不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状态,而且对日本及各国的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世界同时衰退的状况。世界各国大胆并迅速地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动员,目前经济低迷稍有停止之势。我们认为,这个时期正是展望今后的世界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大好时期,因此,东京大学金融教育研究中心(CARF)与RIETI共同举办了研讨会,从多方面对金融危机给日本企业金融及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今后政策措施的方向性。

第一部分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就本次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分别从金融方面和实体经济方面的中长期观点进行了概论,然后发表了根据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状态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接下来提出了与现行的经济周期模式可以并立共存的新银行危机货币模式。

基调讲演“金融危机与日本经济”

植田和男(东京大学金融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日本的金融机构因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手中的资产不去主动地根据风险回报的变化取得再平衡,或者受限于环境无法取得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获得收益。

  另一方面,世界的实体经济,迄今为止的减产速度与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差不多,但日本的制造业受到的打击却大幅度超过了1930年代。运输机械、电气机械和一般机械等的世界需求急速减少,而这个领域正是日本的出口重点。而且由于在国内外存在很长的供应链,结果全球的需求每减少1个单位,通过库存调整,国内各阶段的生产就减少1+若干。这些减少不断扩大,就造成了生产大规模缩减。市场相关人员已经开始关注今后通货紧缩的长期化和通货紧缩情况下财政的可持续问题。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向扩大内需转换,近20年期间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今后将是关键时期。

大会发言1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金融”

植杉威一郎(RIETI顾问研究员,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代际问题研究机构副教授)

  9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努力加强财务体系的过程中,减少了从金融机构的借款额。2002年以后,在产业整体状况出现复苏征兆之中,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终于逐渐恢复。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金融危机。本研究根据RIETI实施的对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在此次经济衰退的局面下,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围绕中小企业的环境变化与企业间的关系
  产业整体状况和资金周转显著恶化,但并没有发生由于金融机构一方的健全性下降等原因引起的贷款态度的恶化。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观察到金融机构的惜贷现象。另一方面,观察到了以赊购(赊购款或票据)进行交易的比例下降、以及从主要供货厂商采购的比例下降等企业间的信用减少和交易关系疏远的现象。

■与金融机构的交易关系
  除小规模企业之外,借款额有增加的趋向,即所谓对主银行的依存度增高。2000年代前半期大幅度增加的评分贷款最近已停止增加,令人担心对资金周转产生不良影响。不过可以认为,这并非金融机构缩减了贷款,而是由于利率升高等原因使需求停止增加。

■信用保证制度
  对紧急保证制度的利用不断增加,但是被金融机构拒绝或减少金额的比例很高,和其他相比,审查标准并不松缓。希望利用这个制度的理由是为了防备不确定性或出于资金运转的目的,需要充实现金或存款等手头资金的流动性。把现有的保证债务更换为长期型,似乎还具有减少支付利率的效果。

大会发言2 “银行危机的货币模型——为展开政策分析构思新的框架”

小林庆一郎(RIETI高级研究员)

  本次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实施的财政动员是否有效呢?或者说,金融危机下的财政动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效呢?本研究以Lagos—Wright的框架为基础,考察了金融危机的模型。

  基本模型是使用伴随银行破产冲击的模型,以及伴随强制性不完全融资与限制担保的模型,可以预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银行危机。其结果,可以把财政动员、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改革在一个框架中加以论述。由于这个模型与真实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模型等类型的经济周期模型非常适合,所以我想今后继续发展这个模型,构筑可以用来进行政策分析的框架。

第二部分 日本经济的去向与今后的政策

  在专家讨论之前,由吉川洋(研究主任、教职研究员/东京大学教授)进行了特别讲演 。然后由各位专家做大会发言,在此基础上各位专家之间交换了意见。

岩本 康志(教职研究员/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发言概要

■对“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的评价
  “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不得不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第一个理由是政治上的失败,宣传了超出经济学预测的效果。第二个理由是太偏重于有史以来最大的“量”。

  此次经济对策有一部分好像是模仿了奥巴马政权的做法,但是日本和美国有本质的区别。在美国,是发挥了为实现政权更替带来的政策转变所需要的初期投资的作用,然而在日本,却成了实施以前曾经受到怀疑的经济刺激方案的机会。财政动员虽然需要,但以日本的债务余额之高,财政动员的余地很小。更为稳妥的方法是,把已经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决定、按顺序等待执行的公共事业提前执行。

■宏观经济学的课题
  可以说,讨论经济处方的平台从新凯恩斯学派转移到了旧凯恩斯学派。其理由是,用新凯恩斯学派的模式无法充分解决金融危机,无法解决巨大冲击带来的变化,在其结构中不能正确地讨论财政政策。

  作为对财政动员持否定看法的根据,经常举出乘数小,也就是失业者的就业效果低这一理由。也存在对政府财政支出本身的怀疑。目前对这些问题尚未进行综合统一性处理,今后需要纳入宏观经济学体系,创建审核政策的框架。

柳川范之(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东京大学金融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发言概要

■日本的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状况的恶化,并非与美国相同性质的金融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需急剧减少造成了经济环境恶化,是反映了日本企业收益结构的脆弱性和低生产率的结果。

■增长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生产率,扩大内需固然很重要,但利用国外的需求实现增长也必不可少。从有效利用广泛的需求实现增长的观点来看,应把整个亚洲视为内需,构筑一个把亚洲经济整体纳入视野的体制。进而还需要实施使人才向高收益性产业转移的政策(对培养人才进行投资的政策和产业政策)。

■金融监管的巨大变化
  国外的金融监管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出台了对金融产业整体的综合性监管规则、宏观审慎监管(macro—prudential)政策、具有很大介入权限的规定等。我认为,应推动实现对日本有益的监管规则的方式和方向,并思考实际变化的对策,这对于避免日本发生金融危机是必不可少的。

寺泽达也(RIETI顾问研究员,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经济产业政策课课长)发言概要

■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的脆弱性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由于(1)对美国个人消费和汽车产业的直接或间接的依存;(2)由于依存于外国投资家的日本股票市场、依存于股价的日本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使市场变化和经济减速增幅的与经济状况共振性较高的会计制度和对自有资本比例的限制等原因,致使在美国发生的次级房贷“地震”形成海啸袭击了日本。

■使日本的产业和贸易结构更加强韧
  首先需要搞活内需。为此必须致力于制定能够创造出护理、保育服务和农林水产业的“产业化”等新型内需产业的政策,提高预期增长率,提升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此外,为使外需多元化,需要创造水、信息内容商务、及通过内需型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中坚企业和中小企业向国外发展形成的新外需型产业,并加速将重点置于战略性领域的创新等。

■使日本的金融和资本体系更加强韧
  对核心的自有资本比例(tier1)范围内的银行所持股份进行限制,减少银行的风险。同时应采取措施扩大家庭经济和公共、准公共部门的直接或间接的股份投资。此外,应进一步讨论会计制度和自有资本比例规定,以缓和其与经济状况的共振性。

鹤光太郎(RIETI高级研究员)发言概要

■出口战略的重要性
  在“百年不遇”这一共同口号下,很多政策都成为正确的。但是该政策是否果真是明智的财政支出(Wise Spending),目前正在讨论。如果即使实施财政动员国内民间需求也没有恢复,那就需要持续地积累增加公共需求,而且不能停止。在经济的复苏和扩大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国内民间需求和外需的贡献轻而易举地抵消公共需求的负面贡献,并进一步扩大。

■三个不稳定性的对策
  所谓“经济不稳定性”就是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就业和失业的状况有可能更加恶化,需要继续充分实施对策。如果企业(生产和出口)部门和家庭经济部门的动向发生较大的偏离,经济复苏的契机就不得不依赖外需。所谓“社会不稳定性”,是指由于贫富差距固定化导致社会和谐发生动摇。这是日本经济的本质性问题,如果官民不能各自都认真对待,就无法期待今后实现增长。“政治不稳定性”是与财政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确保稳定的财源、提高消费税的实施计划等问题,不能回避,必须采取对策。

■对新财政健全化目标(基本方针2009)的评价
  今后10年内争取实现基础财政收支(PB)盈余的目标,因税收如何实现盈余的时机也大不相同,所以在考虑时应留有余地。但设定积极的目标非常重要。向国民坦诚地说明“真相”,根据目标探讨、制定和实施年度收支,每年循环往复,这才是为财政健全化的“改革之路”。

***

  上述大会发言后,在各位专家间进行了讨论。

(吉川先生)
  有人指出是“百年不遇的愚行”,补充预算并非都不好。不仅要改变预算的用途,还应按照时代的要求改变规定和规则,以这种双管齐下的手段就能实现明智的财政支出(Wise Spending)。对补充预算的讨论给人很强的讨论公共投资的印象,但90年代以来财政恶化的原因是由于经济低迷导致税收减少和支出增加各占一半。关于支出增加,至90年代后半期为止,公共投资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其后社会保障相关的部分占很大比例。这是为保证中等福祉中等负担所必须的明智的财政支出(Wise Spending)。问题在于年收入开了缺口,财政不充足。

(鹤先生)
  补充预算是先求数量,为了在很短期间里制定要求满足数量的预算,必然存在不明智的财政支出(Wise Spending)部分。而且,在大框架中即使Wise,是否能够Wise到末端细节的预算,那是很难的。看一下每个预算,有的只能以补充预算来解决,这是一个基本矛盾。

(岩本先生)
  最近削减公共事业,排队等候的名簿变薄了。由此可知,此次即使提前实施公共事业,数量也不够。所以凑集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在追加的过程中,补充预算发生了弊端。依我看,最终评估很可能是通不过。太阳能发电和防震建筑是很有意义的,但医疗和护理由于需要有永久性财源来加以充实,所以从最初的预算时就保证拨款,以此为前提,我认为公共事业作为补充预算的支柱是可以的。

(寺泽先生)
  在很短期间里制定预算这一问题,是与补充预算在本质上纠缠在一起的。不过这一次情况不同,花了三个月进行讨论,关于用途也经过了反复推敲,我认为每个项目都很具体。

(柳川先生)
  如果真是“百年不遇”的危机,就可以判定财政支出即使不Wise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对此抱有疑问。在共同口号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压力,结果对财政的压力加大。以完善制度等不用花钱的形式来运营政策也是可行的吧。我认为应该由政府推动,把预算投入可长期提升经济增长的领域,但不会出现马上大幅度提高增长率的结果,所以今后几年估计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