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政策研究网

亚洲经济政策研究网(ANEPR)2003-2004 亚洲寻求新秩序 (会议概要)

实施概要报告

  今年1月16日(星期五)和17日(星期六),在国际联合大学(东京)召开了RIETI ANEPR系列研讨会2003-2004,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新秩序”。会议邀请了日本、中国、美国以及其它各国各地区的有识之士,就亚太地区的经济、安全保障以及文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信息和文化、地区安全保障等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并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自由讨论,第四部分则主要安排了自由讨论。

<贸易、多边主义、地区一体化>

  在会议第一部分的前半场,首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awrence Lau先生就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展望阐述了见解。接着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学院)的安德根先生发表了题为“韩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理想状态:韩国方面的视点”的演讲;新加坡国际问题研究所(SIIA)的Chia Siow Yue女士发表了题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演讲。最后,由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山下一仁就围绕农业谈判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相关讨论中,与会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大力促进FTA及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于政府来说是否为正确的抉择。FTA对于力争全球性发展,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虽然是一种理想的机遇,但对于那些在国内扩大就业、在日本国内纳税的低效率企业而言,则有可能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一部分与会者提出应该慎重对待促进FTA进程。针对这一意见,另一部分与会者则提出了反驳意见,他们认为,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转移至海外寻求发展并非是由于受FTA的影响所致,相反,通过签订FTA可以使国内的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吸引企业继续留在国内,重振国内的就业形势。关于日本的FTA政策,与会者还提出了应将FTA作为推进国内改革诸多手段中的一项具体措施来加以实施这种观点。另外,一部分与会者还提到了目前赢家企业和输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与会者认为,虽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FTA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很有可能使一部分人对FTA持否定意见,故应予以重视。

<金融、货币>

  在会议第一部分的后半场,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对地区一体化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亚洲货币稳定问题,韩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王充钟先生、东京大学的伊藤隆敏先生、斯坦福大学的Ronald I. McKinnon先生分别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接着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剑阁先生就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及金融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演讲。

  对于伊藤先生所提出的“亚洲债券(由亚洲的发行者在亚洲市场上发行的以亚洲货币结算的债券)”设想,一些与会者虽然表示支持,但是对如何具体实施提出了疑虑,并指出将其作为一项吸引外国投资家之前要进行研究的课题,首先要大力开发可行性的债券市场。也有人指出,对很多的东亚企业来说债务过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从这方面来考虑,发展股票市场相比之下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对于McKinnon先生提出的美元固定钉住制问题,有与会者对金融政策因此丧失独立性表示了担忧,并认为就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这一选择还无法被日本所接受。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与会者则认为,通过引进美元固定钉住制可以使支持通货紧缩政策的舆论空气得以降温,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也有与会者认为,亚洲各国在引进美元固定钉住制时,应该针对failsafe(多重安全)机能设置必要的规定,以使美元在发生币值变动时,各国货币也能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跨越国境的危机管理和信息流向>

  在会议第二部分的前半场,对新的信息社会和数码现象所带来的有关课题进行了讨论。中信出版社的肖梦女士对全球化与信息技术是如何为中国防止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扩散作出贡献的进行了介绍。另外,新加坡南洋工科大学(NTU)的Peng Hwa Ang先生则介绍了SARS的扩散是如何在新加坡政府彻底的信息管理下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针对各国从SARS危机中学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其次由曾出席去年1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信息社会首脑会议(WSIS)的亚洲网络研究所的会津泉先生介绍了该首脑会谈的成果,并就在制定因特网世界共通规则方面,多国之间以及各种利益关系者之间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从安全保障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如何看待交流及宣传自由和信息管理之间的平衡这一问题,各国均表示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部分与会者指出,即使处于危机状态,政府还是应该力争确保信息的自由,而目前更令人担忧的某种倾向是,一般公民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而主动放弃自身的隐私权。针对围绕因特网的各种问题,有与会者提出必须对那些通过因特网传播扩散的错误信息建立相应的处置机制。对此意见也有与会者认为,在因特网这一匿名环境下,欲凭借说服力传播信息本身就相当困难,某些错误信息即使在网上流传,其危害程度也是有限的。

<数码产业与跨国市场 >

  在会议第二部分的后半场,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池田信夫就日本的数码产业,日本经济产业部的境真良先生就大众文化在地区一体化中发挥领头作用的可能性,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横山祯德就信息、文化、人员流动等分别进行了演讲。

  在围绕上述议题的自由讨论中,还就在促进大众文化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日本政府应将政府职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应继续推行现行的“良性放任”政策。另外,关于大众文化及信息内容的跨国境扩散问题,某位与会者对“政府如果有意为之的话,某种有意识性的扩散很有可能成为达到某种外交目的的手段”表示担忧。对此,另一些与会者则认为,某个国家制作的信息内容,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如果带有过分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的话,就很难被其它国家所接受,因此在目前已被接受的内容中,即使存在着某些令人担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

<亚洲的地区安全保障及危机管理>

  会议第三部分主要针对亚洲的地区安全保障,围绕美国的单边主义(一国主义)与安全保障政策、中国的崛起及外交政策的变化、北朝鲜问题等三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Stephen Krasner先生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并非是从布什政权的特性中引发出来的,而是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军事力量的一种反映。另外,经济产业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Gerald Curtis先生就美国在东亚外交问题上应采取的做法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到东亚地区的形势已和以往大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以往的一对多(Hub-and-Spoke)型外交路线予以修正。

  在相关的自由讨论中,与会者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可行性及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在重视市场推进自由化的众多国家中,为什么只有美国成为了恐怖袭击的目标?美国的战斗行为可持续到何种程度?是否对单边主义政策的长期性成本进行了考虑?等等。另外,也有人指出,单边主义确实是一项反映美国结构性需求的政策,但布什政权在决策时出现了过份的二极化倾向,其决策手法是否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呢。

  对于中国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的时殷弘先生和日本立教大学的高原明生先生分别就中国对周边各国所开始采取的更为灵活的安全保障政策及其意义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相关的自由讨论中,有与会者对中国在维护着最大规模的共产主义体制的同时,是否能够作为一个“普通国家”而被其它国家所接受提出了质疑。另外,还有意见指出,对于台湾来说中国仍然是一种强大的军事威胁。很多与会者认为,关于大陆与台湾的问题,可以先将主权问题暂时搁置起来,首先可以通过深化经济关系来增进相互理解,同时通过投资等形式使得双方共同拥有更大的经济利害关系,以此来营造某种得以解决问题的环境。

  关于北朝鲜问题,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林源赫先生就1994年的美朝框架协议及其失败发表了演讲。在相关的讨论中,有意见认为,所谓北朝鲜的无核化、南北朝鲜的统一、美军撤离等一系列进程方案可以说是除北朝鲜之外的相关各国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另外,也有与会者认为,虽然成功的可能性未必很大,但没有必要将无核化看作是外交关系正常化谈判或提供经济援助的前提条件,而采用一揽子方式来促使问题的解决才是唯一的可行性选择。对此还有补充意见指出,参加六国会谈的除北朝鲜以外的五个国家在协议的推进方法上是否拥有共识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关理论性概念及新秩序的议论>

  会议第四部分主要将议论的焦点集中在第一~第三部分会议讨论内容的理论方面上,同时还针对新秩序的应有状态进行了探讨。与会者就有关国家、国界、主权等传统概念和新的制度性框架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其中提及了大量超越传统主权国家框架的事例,并指出制度革新也许能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另一方面,也有意见认为,超越现有框架的尝试归根结底应该在有关各方自愿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方能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必要制定一些代替性制度。还有一些与会者则指出,传统性的主权概念在现实世界中依然十分重要。

  与会者虽然大体上达成了共识,认为非政府组织(NGO)及其他一些能够替代政府职能的制度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对于应何种程度地发挥这种作用则各持已见。有的与会者认为,政府是一种需要花费最大成本的组织形式,因此除了安全保障政策等一部分特殊领域外,应该将政府的职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尽可能地将政府职能委任给NGO及其它替代组织。对此,一部分与会者则发表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尽管NGO的作用日渐重要,但却始终代替不了传统的政府体系。

  另外,研讨会还触及了美国对亚洲的经常性赤字这一新的全球性不平衡问题,针对将来如果不得不对经常性赤字进行调整时,亚洲各国该如何来分担这一负担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部分与会者认为汇率调整是一种成本极高的选择,未必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建议,亚洲各国应通过引进集团性汇率制度及消除贸易壁垒等手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谋求政策的协调。还有一些与会者则建议,将亚洲各国分为由中国和除新加坡以外的ASEAN国家组成的集团和由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组成的集团,分别形成货币圈,在各个货币圈内通过使各国货币的汇率平价保持一定,从而使在贸易方面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的货币在针对美元的兑换上一起变动,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汇率调整。

文责:RIETI编辑部 名岛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