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政策研讨会

汽车工业研讨会——2003RIETI-HOSEI-MIT IMVP联合会议

会议概要

  • 日期:2003年9月12日(星期五)
  • 法政大学 SKY HALL
  • 主办:RIETI,法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机构(IMVP)
  • 会议讲话概要




    Ulrich JURGENS(德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关于“空洞化”——对外承包、模块化的动向以及技术趋势

      德国VDA研究成果表明,在组装方面,汽车公司2000年的占有率为28%,到2010年将下降到20%;在产品开发方面,汽车公司也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50%。这一预测显示,2010年汽车行业将会实现较高程度的模块化。

      在技术方面,根据VDA的研究结果,在BIW(Body In White)方面,从2002年到2015年汽车公司的特有技术的比例将从72%下降到66%,零部件也将从17%下降到12%,发动机、动力装置由于大量生产的不断发展,占有率也将从24%降低到9%,车体、驾驶舱将从31%降低到13%,这样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增长的领域就会出现特有技术占有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铸造、焊接等技术进步较慢的领域,特有技术的占有率维持较高水平。从这一预测来看,汽车公司有可能赶不上科技创新的潮流。

      汽车公司的最终组装工厂会发生变化。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保时捷汽车公司的工厂只拥有30来个组装车间。这些工厂附近布满了各种零部件供应厂商从事半成品生产,向汽车公司提供模块。然而,在组装过程中,零部件供应厂商的比例不断增加也就是提高调整成本。德国的生产率比法国低就是由于调整成本偏高的缘故。因此,必须在提高向外部订货比率的同时,提高调整能力。

      同时,还需要应对电子技术。如果做不到的话,对产品结构的变化、科技创新就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

      还有生产基地转移的问题。德国已经开始向东欧、日本向东盟各国、美国向中南美实施生产基地转移。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差距,出现这种转移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日本实现生产基地转移还要跨海,而欧洲由于陆路相连,移动方便,这也促进了欧洲汽车公司生产基地的转移。以往东欧各国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缓慢的状态,由于零部件供应厂商在东欧投资的扩大,汽车公司进军东欧的日子也为时不远,同时对中国的投资也会进一步加快。综上所述,目前投资场所的转移已经开始。这虽然一方面会招致“空洞化”,但是投资是一种双方向的行为,还应该考虑到其乐观的一面。这种投资场所的转移从本质上来说只是生产过程连锁发生变化,是朝能够实现高性能的场所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场所两个方向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