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ETI政策研讨会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保障环境

总结发言

添谷芳秀(RIETI教职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法律系教授)

  回首冷战结束后这10年,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在变革之中进行战略调整摸索的时期。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威胁”以及包括积极参与国际奉献的日本新型安全保障的“挑战”感到担心。20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期,人们期待朝鲜半岛的统一,担心围绕台湾问题中美是否会发生军事冲突。但是,这两者都没有成为冷战之后形成新的安全保障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21世纪以后,长期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结构的一系列要素开始显现出来。战略核心依旧是美国和中国。但是,这一核心的发展方向与过去10年人们所预感到的双方会发生军事冲突不同。从本质上讲,中美两国使用不同手段实现不同的目的。但是,这也不一定是双方互相背离。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一直在摸索作为新型全球化领袖应该发挥的作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事件之后明确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的所有要素都是针对恐怖活动的。布什在2002年1月的总统演说中指出美国处于战时状态,表示与恐怖分子战斗的决心。这次演说将美国与9.11恐怖事件主谋的斗争和冷战之后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斗争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点来讲此次演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次演说明确指出了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这一罪恶中枢,对这三国的核开发计划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制造计划提出了质疑。
  今天的研讨会指出重新定义的美国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使亚洲多数地区在安全保障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尤其是将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al-Qaeda)彻底清除,在某种意义上为该地区的安定做出了贡献。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安定与不安定的交互混杂。例如,今天研讨会中明确指出,在中亚地区支配体制的权威主义性质随着美国对该地区干预的不断深化,会被不断强化。
  在一段时期以内,中国作为美国统领世界秩序的挑战者这一地位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实际上中国在9.11恐怖事件之前就已经停止在地区范围、世界范围向美国的挑战。为了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中国已经将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地区经济的参与和复杂的国内环境与国内政治治理之上。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中国在消除周边国家“中国威胁论”认识的同时,需要一个和平的安全保障环境。为了巩固这一和平环境,中国有时会通过地缘政治学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经济力量。
  因此,美国和中国目前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战略方针。同时,虽然对地区纷争所采取的政策不尽相同,但并不互相冲突。就有关北朝鲜问题,美国认为现行体制不可救药;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美国明确表示没有妥协的余地。美国的态度虽然不至于促使对象国家依照美国的想法去做,但是至少在理论上美国在关注现行体制的变革。与此相反,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希望维持现状,促使华盛顿与平壤的对话。
  在东南亚,美国的政策是通过军事手段以及其他手段与恐怖活动斗争到底。与此相反,中国在积极加强与新期加入东盟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四国的联系,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对台湾问题,美国在9.11恐怖事件以后已经不是那么重视了,而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一体化将台湾收入自己的麾下。
  在中亚,美国和中国正在重新定义各自的利益。目前尚无任何冲突。在中亚的安全保障环境问题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俄罗斯将继续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在恐怖活动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达成协议,因此,俄罗斯在该地区享有优越的地位。在南亚,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重新与印度、巴基斯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印关系也有所改善。印度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继续强调自己的主张。其中以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帕什米尔问题最为明显。
  目前各个大国的战略方针之间并不冲突,哪个国家实现自己的目标都需要其他国家的协助。这是包括对恐怖主义的斗争在内的中美关系好转的重要背景。但是,这种状况也表明中美两国是同床异梦的两个战略核心。两国目前的战略时间表在出现任何结果之时,中国也可能会更加强大,也可能会陷入极端的不安定之中;而作为全球化的领袖的美国也许会强化其统治力量,也许会受到严重创伤。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各国应该根据大国之间的这种关系,重新制定今后长远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