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昌彦个人主页: 随笔

诺贝尔奖的萌芽

  这已是3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研究生,第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时,获得了在芝加哥大学学习一个夏季的机会。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的宇泽弘文先生当时刚刚三十几岁,作为教授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他的经济增长论数理模式在学术界独占鳌头,教授用自己的研究经费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招收了数名研究生,开办研讨班(seminar),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那个研讨班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形式上的负担,每天早上先是研究生非正式地陈述有可能成为博士论文的想法,大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后是每个人自由地考虑问题或做模式计算,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傍晚时分,喜欢啤酒的宇泽教授经常招待我们去大学附近的啤酒屋,在那里,我们谈论风声……

  在这群研究生中,就有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和蒂格里兹(Joseph-E.Stiglitz)。宇泽教授研讨班的课题是宏观增长论,但从啤酒屋的谈论中,就可看出后来让乔治·阿克洛夫和蒂格里兹获奖的“信息非对称性经济学”已在酝酿、涌动中。仅隔数年,乔治·阿克洛夫就在杂志上发表了赫赫有名的论文《柠檬(残次品)市场》(the“lemons”market),当时年仅三十岁。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们就用名字“弘”称呼宇泽弘文教授,从这种称谓中也可看出,在美国,研究生是被当作有远大前途的研究人员来看待的,大学教授还可以用自己的研究经费资助某个研究生的生活(最近连学费都可以代为支付)。在这种环境下,那些日后可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思想萌芽得以培植、成长。日本大学的改革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注)“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

(译自2001年10月19日《日经新闻》)

2001年10月19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