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评论(2008年2月号)

如何在“市场型制度”中形成长期投资的指标?

戒能一成
RIETI研究员,大阪大学特聘教授

由裁量行政转为市场监督行政

  在近几年限制放宽的过程中,即使是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商品服务的供求,也产生了从行政厅的裁量批准调整制度转变为发挥市场功能的调整制度这一问题。在短期的供求调整中,市场的优势不言自明,在行政厅的裁量批准调整制度下,企业家“长期投资计划”中的设备投资等被作为调整对象,这些长期性的问题也渐渐调整为由“市场”提供价格指标,相关企业自行进行投资判断。那么,在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商品服务的供求调整中,实际“市场”是否作为长期投资指标有效发挥作用呢?如果没有发挥作用,该怎么做呢?

EU的排放权交易—―投资指标形成的失败也留下了教训?

  EU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对一部分产业部门制定目标,分配CO2排放权初期数额,并允许对配额量进行交易。作为该政策的第一阶段,2005~07年施行了该制度,进行排放权的交易。但排放权价格在暴涨至接近于第一阶段的罚款价格40欧元之后,在2006年4月的供求实际情况公开后,一下子“暴跌”至15欧元。形成如此极度不稳定市场的原因在于市场相关人员预计排放权的初期配额非常严格,因而推动了价格上涨,但由于实际的初期配额考虑了国际竞争力,非常现实,因此在实际统计值公开之后,两者的背离立即显现出来。

图1  EU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际价格情况

  对于该结果与长期投资的关系,EU委员会认为“在排放权价格巨大的变动中,现在的市场未给予投资和技术开发充分的激励机制”,产业界认为“配额时间过短,将来的配额方法不透明,因此投资的促进效果受到限制,无法进行长期的经营判断”,产业界与政府均公开承认该制度存在问题。EU委员会为在第二期实施时吸取这一“教训”,将调整政策措施。(参考文献1)即,EU排放权交易指标的“指针”由于制度上的不透明性导致摆动过于激烈,因而指标无法使用。

日本批发电力交易所―—虽形成了投资指标但实际为“0”

  在日本,电力行业经过一系列的制度修正,使大部分产业用电的交易能够自由进行,为使批发电力交易能够顺利进行,设立了日本批发电力交易所(JPEX),于2005年开始交易。交易所设立之初接受了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的提议,成为民间自愿市场,其目的是提供批发电力收购方法和形成投资指标价格。

  关于交易所实际价格推移与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以电力公司财务报表及各种燃料的通关价格为基础的最佳电源构成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推断出除遭遇严寒与大雪的2005年冬季之外,按目前的价格推移,仅仅回收了为满足需求而运转的发电所的固定费用的约65%。

  据推测,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为促进电力零售商新参与市场而放宽了一般电力公司提供的相对交易制度,利用该相对交易制度使批发电力交易所的交易变得迂回,未形成正确的价格。(参考文献2)即,由于为促进竞争而采取的其他制度中存在着问题,因此从投资这一角度来看,指标的“指针”实际上显示为“0”。

图2  批发电力交易的固定费用回收度指数K的推移

以“市场型制度”为指标发挥作用需要行政厅“重建人员能力”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仅仅以“市场”对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商品服务供求进行调整有时无法形成指标,需要经常性的市场监督和出现问题时的制度再设计等措施。已经说过多次,在“市场型制度”中行政厅的作用并不会消失,而是改变并重新构建这种形态的意义和内容。

  随着重建行政厅作用,对行政厅的人员能力的要求也必然与以往的裁量行政完全不同,必须对这些能力进行重建以适应“市场型制度”的市场监督行政。

  虽然乍看上去没有关系,但近几年 “官制谈合”(政府采购时官员预先协商选定中标者)等行政厅丑闻频繁发生不仅仅是伦理上的问题,也说明了人员能力重建的失败。

日本语原文

参考文献

2008年5月22日登载